梁冬生命访谈——郦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生命觉者系列》

念起,情绪生,皆烦恼;觉起,念头消,归清静。

儒释道分别解决了人生的三大终极问题:习性、情绪和欲望。

01志向

——是心想要到达的地方

观看了本期视频让我看见了一个更美丽的世界——精神世界,少年立大志就是引领打开精神大门的钥匙。

郦波老师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志向呢?

就是心指引要去到的地方。

中国文化儒释道虽然传道的形式不一样,但殊途同归终极价值追求都是一样的——“道”。

这个道可以说是“价值”、“良知”、“天理”、“规律”等,只是用词说法不一样。

人只要明白了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中间就是修炼“知行合一”,直至到达的过程。

这中间就会面临人生终极三大问题:习性情绪和欲望,而儒释道各自对应解决其一种问题。

02 静坐

——打开内在精神世界大门的钥匙

虽然佛门讲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但这其中的核心还是“静坐”。

通过静坐可以内观和自省,通过觉来体验内在精神世界。

不过“静坐”不仅仅是体现在这个行为本身,而是要学会:“在心上学,在事上练。”

也就是,做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是在练习静坐的状态,入乎其中,身心合一。

稻盛和夫先生就曾讲:“工作即修行。”

同理,生活亦即修行。

反观现在社会状况:文化断层、价值错乱、人心崩塌,再加上西方资本思想和现代科技的影响,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类已经走在悬崖的边缘。

现在正是复兴中华文化的时候,人们都可以通过古人遗留下来的智慧打开内在精神世界,拯救现在疯狂的人类。

03 内观/自省

——是真正的生智慧

儒家推崇的人通过努力改掉自己不好的缺点,做对他人和社会有价值的君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要随时随刻保持对当下的觉知,要明确知道是你自己在做事情,而不是你被事情操控。

佛家的《心经》在开场讲:“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菠萝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这就是在描述内观时,进入一种禅定的状态,打开了内在的精神世界。

所以,这段采访视频通过一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概括了对话的核心——通过静坐打开内在精神世界。

这让我恍然大悟,为什么会有俗语:“外求求一生,内求求一次。”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讲:“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我时常也在想:“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到底该利用有限的生命学习些什么?”

此时老祖中的智慧启迪了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