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赵祯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母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1
宗皇帝找回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真正的历史故事发生在北宋真宗年间,当时真宗赵恒曾经有个五年皇子,都因福薄寿短,相继夭折,且宋真宗和刘德妃刘娥均已四十五岁,身边还没有?个儿子,而刘德妃的专宠,影响了真宗与其他嫔妃的接触, 因此,子嗣成了他的一大心病。刘德妃虽然外表谦和,却颇于心斗,封建社会的皇宫内“母以予贵”这一现象,更使她日思夜想要有一个儿子,好借此机会爬上皇后的宝座,但她入宫三十年来一直没有生育,残酷的现实促使她想出了 一个以李代桃的妙计。 刘德妃身边有个侍女姓李,浙江人,为人庄重规矩,而且少言寡语。德妃命令她负责真宗的寝息,每天为真宗铺床叠被,抱衾送枕。李侍儿本来就生得面容姣美,加之每天接近真宗,天长日久,身怀有孕。有一次,李氏和真宗一起到高台上欣赏风景,忽然她的玉钗“啪”地?声摔在地上,李氏觉得这是个不好的兆头,而真宗却暗自念道:如果玉钗完好不碎,那么生下来的一定是个男孩,结果玉钗无损,真宗非常高兴。不久,李氏就生下了一个皇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皇帝(据说是赤脚大仙转世,在位长达四十二年,驾崩之后葬于巩义 市永昭陵)。 当时刘娥还是个德妃,未能进位皇后,她对李氏生子非常关注,听到皇子降生的消息,欣喜若狂,可她又怕李氏的儿子成为皇位的继承人,“母以子贵”使李氏有了资本与自己争夺皇后位置,给她造成巨大的威胁。但德妃也有自己的优势,她不仅是皇帝的宠妃,而且李氏又是她的奴婢,对她自然俯首听命,于是就变被动为主动。皇子刚刚降生,她便赶到了,威胁加利诱,迫使李氏交出了了儿子,谎称是自己的儿子,让杨妃保育抚养,二十年来的努力将会毁于一旦,急忙宣布退朝,匆匆引仁宗进入后殿。随即单独召见吕夷简,反守为攻道:“你想干预内宫之事吗?死了一个宫女,你何必这样认真。”吕夷简回答说广臣身为丞相,事无内外、大小,都应该管。”刘太后非常气愤,质问道:“难道你存心离间我们母子吗?”吕夷简直言:“太后如何不顾念刘氏家族?臣不敢多言,但若欲使刘氏久安,则李宸妃葬礼万难从轻。”刘太后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才勉强同意。 直到刘太后去世之后,宗室的燕王赵元俨才把事实真相告诉了宗仁宗。仁宗听此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万分悲痛,数日不理朝政,并向全国颁布诏书,公布事实真相,谴责了自己未尽生养死葬的孝心(这说是戏剧“打龙袍”的由来),追封李宸妃为皇太后,溢号“庄懿”,后改“章懿”,并且亲自主持迁葬李宸妃的仪式,率领文武百官为生母致祭,打开棺木一看,见棺木充满水银,李展妃身着服饰,尸体丝毫无腐,皮肤完好,色泽如生,这才稍稍心慰,并给刘氏族人加官晋级。至此, 吕夷简的良苦用心才有了实际意义。 这段宫廷丑事,后来传到民间,经过多次的演绎改编,才成为“狸猫换太子”这一历史故事,至今流传。

公平地说,刘后临朝十一年, 政令严明,恩威并用。内外赐予,也有节制。漕使刘绰自京西还都,奏称在庾储粟,有羡余粮千斛,乞付三司。刘后说:"卿识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么?他四人曾进献羡余么?"刘悼怀惭而退,到了晚年,宦官始从中弄权,所有被服兖冕等事,皆是他们怂恿出来的。刘后称制凡十一年,仁宗即位,刘后谕辅臣说:"皇帝听断之暇,宣诏名儒讲习经史,以辅其德。"不可谓妇人之见。《宋书》载:"初,仁宗即位尚少,太后称制,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左右近习亦少所假借,宫掖间未尝妄改作。内外赐与有节。""赐族人御食,必易以扣器,曰:'尚方器勿使入吾家也。'""太后保护帝既尽力,而仁宗所以奉太后亦甚备。上春秋长,犹不知为宸妃所出,终太后之世无毫发间隙焉。"刘后虽垂帘听政,但不以权力害天下,所作所为可圈可点。惟有割断李宸妃与仁宗的母子之情实属不近人情。幸好刘后生前以皇后礼制葬李宸妃算是明智之举,否则刘氏家族可能被戮无疑了。后世有狸猫换太子之说,全系捕风捉影,不可尽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