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认知》:感悟崭新的人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刚读这本书的时候,不太理解作者的用词用句及理念,觉得有点唱高调的意思。书中多处提到高人、圣人,好像普通人很难触碰。表面上,明明看见作者狠打鸡血,事实却让我越看越无力。因为成为“人上人”的目标太渺茫了,这种“成功”实在非常人所及。比如:一眼看穿本质的能力。有几个人能达到呀?说实话,我开始时的确是这么想的。

但是,既然朋友推荐了,这本书销量还不错,就一定有它的价值。万物皆有灵,存在即合理,万物的存在都有一个好理由。于是我决定读完再说,也许可以吸收一些适合自己的东西,取其长补己短呢。

果然如此,当我读到《会员制》的时候,思想上突然有了180度大翻转,开始对经济运作方面的知识产生了奇特的兴趣。于是,我马上看到了自己浅薄和无知。原来值得关注的东西还有很多,原来内心一直有个慷慨激昂的“大我”在沉睡。就这样,第一次被未来商业核心品牌“深度服务”的前景虏获了,那屡见不鲜的“交易”利润便在我的认知中失去了吸引力。再往后读,收获颇丰。最终觉悟:看清规律可以更好地进行认知突破。规律很重要。认知很重要。它们会更加有效地陪伴我在接下来的生活里成长、改变,助推我带着敬畏之心,将自己的生命在宇宙大“道”中得到流动。

本书作者水木然,通过“讲述”把生活中一些珍贵的点、零散的点发掘出来。以短文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这本书分为四大块内容:规律、商业规律、思维和人性。全书共分享了56个短文,每一个短文都至少有一个可以提炼的“点”,每一个点都有触动我的地方。值得借鉴的东西太多了,无法一一细述,就从我深有触动的几个点来谈谈自己的浅薄感受吧。

一是规律。 万事万物皆有规律。作为人类要学会顺应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这世间最大的规律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否极泰来。

比如: 欲擒故纵的 九大守恒定律。 越想投机致富,越无机可投;越聪明,越要下笨功夫;越付出越幸福;越分享越快乐;越舍越有得;越自律越自由;苦难是财富。 比如: “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意思是尽量满足他人需求,可顺势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比如:放下思维。 告诉我们,抓得太紧、过于在乎,很容易失败。 比如:精进思维。 慢就是快。要一步步走下去,步步为营。 比如:均值回归。

二是商业规律。 作者从房子和股票上,诠释了以中国和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让我看到了东西方经济的差别、联系和发展规律。从Costco(好市多)、华为、阿里巴巴、腾讯、拼多多、海底捞等运作理念的分析上,让我认识到了“深层服务能力”和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三是谈钱。 我们过去的旧思维常常会说:谈钱是“见外”、是“外气”。在这里,作者主张大胆谈钱、坦诚谈钱。甚至某种意义上说:谈钱是丈量人心的标尺。谈钱是一种大爱。赚钱是一种修行。谈钱可以打开我们与金钱的通道。(的确如此,理钱,钱才理你。如果像我这样,按照爸爸的思维“咱家都不是做生意的料”来迷惑自己,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有挣钱的能力,自己不要钱,钱怎么会来找你?)

四是人性。 看到了人性规律的两个面:

一个面是无论商业模式多么千变万化,人性不变。 比如:讲理思维。 “见什么人 说什么话”。在家要讲“爱”,在职场要讲“利”,对强者要讲“礼”,对弱者要讲“仁”。

一个面是我们总以为一个老实人往往是比较靠谱的,实际上很多老实人都是因为没见过世面或没有机会,他们一旦有了机会,往往立刻变了样。真正的老实人是经历过风雨后依然守得住自己初心的那个人,是见过各种世面和诱惑后依然淡定和坦然的人。

因为看了《深层认知》,让我对心理学拓展了认知,有了更深一步的感悟。

一是把任何情绪、困难、问题,都当做助推自己成长的契机。

书中有几句话,我觉得特别好。这样说: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来磨练我们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你修行的最佳入口,都是你的道场。还有, 失败是人生最好的跳板 。以及, 度人即度已 。这些都是我十分赞同的观点。

情绪是消灭不掉的,只有看见它,转化它;困难是逃避不掉的,只有直面它,战胜它;问题是打压不掉的,只有发现它,解决它。同时,宇宙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中的。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问题可以转化为希望,情绪可以转化为资源。

二是怎样好好地吵架?

一般情况下,吵架很容易变成攻击、战争、伤害。但如果吵架时,也可以带着感恩之心,只说自己的感受、想法和需求,无论多大声都不会使对方反应更强烈。如果吵架吵得好、吵得有建设性,就可以转化为情感润滑剂。

你是一面镜子,别人通过你照见了他们自己。所以,不要相信别人口中的我们,不要用他们的标准、他们看待你的方式来看待自己。

别人是镜子,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的投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真实投射更加了解自己,然后想办法去做自我关怀、自我成全。

三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的生死轮回,本是自然规律。但面对死亡的议题,我们还是会有恐惧。其实,所有人都要经历从生到死,不如借此警醒自己且行且珍惜。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活在当下。就是最好的觉悟。我觉得有必要把每天、每个时刻、每个动作都带着仪式感度过。好好洗漱,享受水和化妆品的滋润;好好吃饭,隆重对待每一种食物;好好洗碗,将碗碟洗得光洁如新;好好运动,真心对待不离不弃陪伴着我们的身体;好好哭,让眼泪也可以畅快地说话(因为哭也是我们发泄情绪的好方法);好好笑,不必担心笑得大声或者没有女人相……

与自己和解,做完整的自己。与之相契合的是书中的“灰度哲学”。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两者共存,并能随时转化,这叫灰度哲学。灰度哲学,让我看到了接纳和允许。接纳自己的快乐和难过,接纳自己的好和不好,接纳自己的犯错,接纳自己的所有。我们正是由这许多的优点和缺点组成,我们可能不完美,但我们可以完整。

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自己的CEO,就要将自身的资源、长处、亮点发扬光大,建立高自尊的自己,提升自我价值感,正向摆渡自己的欲望,做到真正的自我管理。

另外,学着陪伴自己、关照自己,宠爱自己,用心提升获得幸福的能力。把自己爱回来,成为自己的灵魂伴侣。

四是成长的每一步都算数。

为了更接近期待中的自己,我们要不断逼近,不断精进。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迈开这第一步很重要;“一步一步往前走,步步为营。”意思是踏踏实实、坚守初心往前走也很重要。我们不要去想这一路上收获得多还是少,只管不停息地走。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我们每迈出去一步,都会离理想中的自己更近了一步。

“学习使改变开始,行动使改变发生。”如果我们光“知道”这些好的部分,不去想办法“做到”,没有知行合一,那这些好的部分永远都与自己无缘。我们身上可能都会有一些受家庭规则影响的旧模式存在,如果不清理掉这些旧有的行为模式,做到知行合一,我们就做不回真正的自己。这都需要经过长期的自我暗示和练习养成。

改变习惯,改变思维,改变认知,才能有真正的改变。所有让你不爽的行为,都先去找情绪的原因。所有让你不爽的情绪,都先去找认知的原因。所有让你不爽的认知,都先去找习惯的原因。

①你从这本书里收获到了什么?你最深的感悟是什么?

②你从自己的收获、感悟中学到了什么?读书前的你和读书后的你有什么不一样,可以说说吗?

③带着这个新的自己,有收获、有感悟、有新发现的自己,你觉得对你接下来的人生 可能的影响是什么?

④如果20年后的你,想要来支持现在参加读书会、努力读书的你,她可能想跟你说点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