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发现文本秘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一 、什么是文本秘妙?

王崧舟老师给出的答案是:

以前读书没有深入思考过,现在刻意练习从语文的角度来读书,还真想王老师所说的这样:读完一篇文章,似乎觉得什么都明白了,当深入问自己——这个主题我会怎么写?然后恍然大悟道——其实我什么都没明白,因为我没有作者遣词造句、细致表达的工夫,而这便是文本的秘妙。

这点是没彻底明白,所以我也做不出自己的理解,是不是说:看似懂了,其实没有完全懂。或者说他表达的意思很熟悉,但是表达的方式很陌生。我的理解不一定正确,不过只要我持之以恒的深入文本,早晚能弄明白。

也就是说教一篇文章要带出一类文章,比如《秋天的怀念》,《慈母情深》等同样是在写母爱,但是每一片文本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能发现这一点,也就找到了解读文本的钥匙。

语文的学习终究就为了学生语言的学习与建构,文章从语言出发,到思想、表达当中走一遭,最终还是要回到语言。这样的语言表述能带给学生多少收获,这便是他的价值吧。

二、以《长城》为例谈秘妙

1.结构

长城一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见闻,第二部分是联想,两部分的内容从篇幅到字数都差不多。

2.章法

本文的章法正好符合了传统意义上的做文章的基本套路,起承转合。

3.语言

长城这一刻的语言,第一个是平实,他的潜词造句非常通俗易懂,没有生僻的字眼,也没有特别绚丽精美的词句。第二个是精确,“踏、扶、站”从表面上看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但是细读之 后发现是一种态度,一种立场,一种情感。是对长城作为一个巨大的,厚重的历史遗存的崇敬。

4.基调

从标点符号来看,《长城》整篇文章都使用陈述句。可见他的情感是凝重而内敛的。为什么这样?因为长城本身已经具备感召力,穿透力和震撼力,唯有静默才能显示出它的雄伟和恢宏。

4.顺序

长城的表达顺序从远而近,从今而古。这样的写作顺序背后一定有作者的表达意图和效果。

5.句法

第一种典型的说明方法是数据说明,第二种典型的说明方法是还原比较。通过这两种方法激发读者对我们祖先的崇敬之情。

6.长城

长城不仅仅是一万三千多里这样一种空间概念的长,而且从修筑时间来看,前前后后用近200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项军事防御工程,这是一个时间概念上的长。

7.奇迹

无论从外观还是构造,亦或是工程的浩大来看,他都可以作为一个奇迹的存在。

8.图腾

长城,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凝聚人心的一个文化图腾,沉淀为一种历史文化的遗产。

9.主题

他的主题是怀古,是睹物思人。长城已经具备了现代人的视野和观念:作者认为修造长城的劳动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要从古人修筑长城的精神中极其一种力量,以便更好的指导当下,服务当下,建设当下。

三、如何将这些密码转化为教学内容?

1.看有没有语用特征。

经过筛选之后,留下了前六条。

2.看有没有文本个性。

无论是语言、基调、、顺序还是句法,在其他文本当中都可以发现。经过这样的筛选之后,只留下了前两个:“结构和章法”。

3.看有没有统领功能。

结构和章法都具备统领功能。

4. 看有没有迁移价值。

章法对小孩子来说有些难,所以删去,那么目前为止只留下了第一条:结构。

细读文本的功夫,越是难点,越是要沉下心去练成。但是老师要在教材和学生、编者之间架起桥梁。老师解读过程当中发现的文本的秘妙,哪些应该呈现在课堂上,依据是什么?离不开语文的核心素养——语言能力的建构与运用,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审美能力的鉴赏与创造,优秀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