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体态语言的内涵及其运用研究_体态语言运用有哪些原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08
  师生交往始于信息的沟通。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Albert Mehrabian)经过多年研究,得出一个公式:信息传播总效果=7%的用词+38%的口头表达+55%的体态语言。可见体态语言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教学过程,除口头语言的交流外,教师的身体总是有意无意地通过特定的姿势、动作不断发出信息。因此,正确运用体育教学体态语言对于优化体育教学手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关于体态语言的研究简述
  人类运用体态语言可追溯到人类诞生之初。远古的时候,人们就开始用“手势”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后来,人们又用“察颜观色”来推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用“指手划脚”来传递某种用意。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却很少有人去研究体态语言。真正把体态语言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始于1970年美国著名行为学家朱丽叶斯・法斯特在发表《BODYLANGUAGE》(《体态语言》)一文。至此,过去那种认为只有演哑剧、教聋哑人、带婴儿等个别的工作才需要运用体态语言的看法,已经不再被人们认同。如今,体态语言在人际交往和思想情感信息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尤其受到公共关系层、管理阶层、医疗服务、演讲辩论以及教育教学等行业和领域的重视与青睐。在美国的企业经理学校中,就专门设置了一门培养未来销售经理的特殊实习课,让学生列席新产品推销谈判或其它商务谈判,秘密模仿客户的姿势、动作、表情等,以便在今后的商务活动中用接近对方的体态语言,赢得客户的亲近和信赖。国内关于体态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兴起。人们开始重视体态语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向中小学教师开设这方面的指导课程,举办各种培训班,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组织能力,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欢迎。同时也引来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对教学体态语言的关注与研究,其中不少学者依据体态语言学原理,探析了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运用方法。但综观已有研究成果发现,很少有人将体育教学与体态语言融二为一,进行内涵阐释与实际运用。事实上,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无时无处不在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体育教学体态语言理应成为体育教师的一门职业语言。
  二、体育教学体态语言的内涵解读
  1.体育教学体态语言的概念与分类
  体态语言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通过身体言语、人体示意语言表现出的某种信息,即通过手势、姿态和表情等来传递符号信息、显示行为意义、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言语活动。体态语言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技术动作都是以整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全身各个部位的姿势、姿态和动作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的具有专门含义的技术动作图像,这些图像主要依靠教师通过运用体态语言来表述、示范和展现。因此,根据体态语言的定义,并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可将体育教学体态语言界定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身体的某种姿势、形态或某种无声的动作来传达知识、技能及信息内涵,表达某种情感、情绪、态度、意念的行为。它与优美流畅的有声教学语言共同构成教师与学生开展符号、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根据体育教学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不同作用,可分为通用体育教学体态语言和专用体育教学体态语言。前者与其它课程教学体态语言无异,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身体符号,如教学情态语言和外表语言等;后者具有一定的标准和规格,在使用时具有体育学科的性质和特征,是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模范的姿态语言,如手势、示范、保护与帮助、纠正错误等。
  2.专用体育教学体态语言的特征
  (1)形象直观性
  专用体育教学体态语言最显著的特征是直观形象性。它能加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和概念,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在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学习新动作会对学生产生新的刺激,致使大脑皮层各有关中枢兴奋强烈,内抑制过程未建立起来时,经常出现动作不协调,并伴有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只有在大脑皮层各有关中枢(尤其是运动中枢)的兴奋逐渐集中时,动作才会逐渐协调、准确。任何一个技术动作,特别是比较复杂的形体动作,有时较难用语言做出准确、全面的表达,此时运用慢动作分解示范来强化动作技术的关键和细节,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明确动作的结构、要领和方法。
  (2)生动传神性
  专用体育教学体态语言都是为了传达教学信息而进行的,一般可以用确切的语言符号予以界定和记录,信息传递生动、传神。如武术动作中的“腾空飞脚”,教师通过示范演练――“左腿向前、向上摆踢,右腿蹬地跃起,身体腾空,两臂由下向前、向上摆起,右手背迎击左手掌(相击),在空中右脚向前上方弹踢(右脚高度必须高于腰),脚面绷直,右手迎击右脚面;同时左腿屈膝,左腿收控至右腿侧,脚面绷直,脚尖朝下;完成后,右腿单腿着地后,左腿再落地,”就能够完整地传达“腾空飞脚”的概念,在学生大脑中形成鲜明的技术动作表象。
  (3)辅助支持性
  课堂教学信息是有系统性和严密逻辑性的信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依靠教学言语和准确、清晰的语言符号作为载体在师生间进行交流和传播。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是让学生了解动作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而示范则是学生感知动作外部形象的基础,它是口头讲解语言表达信息量的重要补充和强化,两者结合运用能够缩短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识过程。尤其是在动作新授阶段,如果仅用口头讲解会使某些技术动作变得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借助动作示范或纠错来辅助讲解,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动作的结构、顺序、形象以及要领和方法,从而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
  三、体育教学体态语言运用的原则与技巧
  1.运用原则
  (1)目标指向原则
  运用体育教学体态语言时必须明确目标,做到每一个体育教学体态语言都是为传达教学信息服务。如初学教材,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应先做完整技术动作示范,再根据教学要求讲解示范,对关键技术动作要重复示范,示范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清观察示范的方向、部位和时间,使学生尽快地明白如何根据自己完成动作的情况观察教师的示范,达到抓住重点,突出难点的目的。例如:在“单杆后摆下”这个动作的教学时,教师应重点突出示范后摆、制动、推杠等动作要领,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示范时后摆制动、推离器械的动作,这有利于学生直观效仿,便于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2)准确规范原则
  准确规范是体育教学体态语言的“生命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客体。给学生输送规范、标准的技术动作信息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所作出的姿势、动作必须准确、规范而优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如果教师的体育教学体态语言不规范,不符合项目技术动作的特点,就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给学生造成身体伤害。例如:在跳箱练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提臀前倒或脚磕碰器械,教师在保护帮助时应扶上臂助其保持平衡,避免膝、腰受伤害,严重前翻者会造成面部着地,出现伤害事故。
  (3)整体协调原则
  运用体育教学体态语言表情达意时,要与口头语言协力配合,相得益彰,同时体态动作、目光和表情本身也要协调一致,强调整体功能发挥的连贯性,给人以和谐自然的美感,从而提高语言的表达力量。例如:在学习侧手翻时,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感知了动作的外部结构――“侧手翻的动作就象一个大圆形平面板直线向前转动”。然后,通过讲解,提出手脚依次落地要成一条线,翻转时空中的动作要成一个平面,这样学生就能模仿教师的动作,并领会“地上一条线,空中一个面”。
  (4)人文关怀原则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被所在群体认知、获得成就和赞许的心理需求。学生的身体素质有高低、体育能力有强弱,教师要合理运用体育教学体态语言充分照顾和关怀学生的自尊心理和自信心理,促成“亲其师,信其道”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力避言语批评对学生和课堂造成的难堪和干扰。如在教授难度动作时,可以点头或微笑,示意学生完成动作或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对学生出现错误动作的学生可采取摇头、摆手或保护与帮助性、纠错性等体态语言加以提醒与爱护。
  2.运用技巧
  (1)“巧”用首因效应
  实验心理学认为,当与人接触进行认识的时候,人们往往习惯于注意开始接触到的细节,如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饰等外在因素,而对之后的细节则不太注意,这种现象就是心理的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第一印象),即使它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今后双方交往的过程和深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进入课堂时的第一印象也符合心理首因效应规律。学生往往是从教师的整体形象开始认知的,即首先关注他的身高、胖瘦、体形以及走路的姿势,然后是留意他的服装、发式等方面的变化,进而再观察看他的面部表情和精神状态。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心理首因效应,借助合理体育教学体态语言充分展示自己应有的才华和风度,尤其是在第一次动作示范时,要力求精准、完美,以获取良好的首因效应,为往后教学奠定基础。
  (2)“活”用姿态语言
  体育教师的姿态语言主要包括教师的手势、示范、保护和帮助、纠正错误等。手势在体育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功效,它不仅有助于有声语言的陈述说明,强调动作技术的要点和难点,而且可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与说服力,牵制学生的注意力。如在篮球原地运球教学中,为避免学生低头运球的错误动作,可采用“竖指头”教法,即学生根据竖起的指头数,一边运球一边口喊指头数。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直观教学手段。教师往往要通过正确的动作示范,把教学内容变成直观的形象,学生才能建立动作表象,并随之进行模仿、练习。因此,正确合理的示范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示范时(尤其是第一次示范),要力求动作正确、完美。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示范方位,使每一位学生均能清晰地观察,并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和关心是完全一致的。保护与帮助、纠正错误等姿态语言,是以师生之间实际的身体接触来表达的。当这种接触发生时,师生之间逐渐克服了个人尽力想维护其“自身空间”的自然倾向。教师利用手对学生进行的实际身体接触,所表达的是对其练习给予支持和保护,而学生所得到的是鼓励和安全感。身体接触对于体育教学来讲,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指引方法――身体指引。教师利用手可控制和暗示学生的身体,以此为他指示行动方向,这样可以让学生尽快领会动作要领,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3)“善”用情态语言
  所谓情态语言,就是通过面部肌肉变化以及眉、眼、口、鼻的活动和形状变化所表达出来的信息。体育教师站在队伍前面,几乎在整堂课上,他的眼神都把他的情意、心理变化、学识、品德、情操和审美观点毫不掩饰地显露给了学生,而学生总是从教师多变的眼神中,见其丰富的思想内蕴,并展开广阔的联想。运用目光情态语言,眼神必须亲和友善,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需要,恰如其分地调整眼睛视角、视域和视线。如对注意力时间过短的学生,教师可每隔一段时间走近某个学生或用眼光与该生相互对视的时间长些,次数多些,就可在这些学生的心理形成一种较强的暗示作用,防止其开小差,专心致志地练习。如果课堂上出现了私语声,教师无需高声唤醒(请注意听!),而只要投过去一束目光,学生就能明白教师的意思而集中精力听讲。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眼神的重要作用外,整个面部表情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面部的嘴和眼睛肌肉的活动,更有传神、表情和达意之功能。如教师发自内心、亲切真实的微笑不仅能让学生产生亲切、和蔼、可信的感觉,有效地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形成融洽的交流氛围,而且它还是一种辅助传达教学信息、组织教学的有力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鼓励与信心。
  (4)“准”用外表语言
  教师的外表和仪态,虽然是人的外在因素,在多数情况下不直接传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但无时不在向学生展示教师的修养、情操和文化底蕴,是影响教学进行和教学效果的一个潜在的因素。教师适当得体的衣着服饰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在学生中建立良好的首因效应,赢得学生的敬慕与尊重,增强教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强调外表仪态的作用,并不是说要穿着时髦华贵,而是要求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份、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根据体育教学的具体内容、具体环境选择协调适中的运动服饰和打扮,使得穿着大方,脱俗得体。在运用外表语言时要把握好四点:一是服饰选配要符合自身条件和体育教学需要,整洁美观、富有生气。同时服饰变换次数不能过于频繁,变换幅度不能太大,服饰格调要相对固定统一,体现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价值取向。二是可根据自身条件略施淡妆,弥补缺陷,扬长避短,展示阳光、健康的气质和形象。三是要选择一、两种较为稳定的,适合自己形象和体育教学需要,能表现自己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的发型。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任洪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