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种童年缺爱造成的心理病症的名称

几年前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讲了国外的一个心理学家的调查研究。这个研究主要是说,往往那些童年时缺乏家庭关爱,内心比较孤独,封闭的孩子,在自己长大后面对爱情,或是组建家庭时,却越是在无条件付出;自己本身应是受害者,却越是容易迁就;被伤害了却还是一味的为对方考虑。因为珍视这份感情,在对待时就很盲目,想尽办法想把这份感情或这个人留在身边。当然,会做出这些反应都是童年时对爱的缺失造成的,这种缺失造成的不是对爱的逃避,反而似乎更是为爱付出全部的,更是委曲求全。
这个心理学家好像后来将这种情况总结为一种心理问题,并给了名称,应该是**现象,或**症。
隐约还记得当时这个调查写的像诗篇一样,并且在结尾还说,虽然只是个科学调查,却令很多读者泪流满面。
希望曾经也读过这篇文章,或是知道这种现象的各位能告诉我那个病症的具体名字,或者是有这篇文章的地址。
最好是有关于这个症状的具体名称和解释,谢谢了!

罗宾诺伍德(ROBIN NORWOOD)写过一本书,如果女人过于爱。

她们均出自于一个不和谐的家庭(包括长期争吵冷战,单亲,或远离父母成长),她们的感情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她们自己很少得到照顾,试图以对别人的特殊关照,来满足自己没有得到的需求,特别是对待在某种意义上需要帮助的男人。

由于她们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她们所渴望的爱抚和温柔,所以对她们熟悉的“感情上不容易接近的男人”作出下意识的反应,试图用自己的爱加以改变。

由于自己十分害怕被抛弃,她们付出一切努力,防止关系的破裂。

只要能够“帮助”和她们生活在一起的男人,作出多少努力,花费多少时间,付出多少代价,都在所不惜。

由于她们在个人关系中十分熟悉缺少爱的感觉,所以她们情愿等待和希望,并且做出一切努力讨对方欢喜。

在与伴侣的关系中,她们宁愿承担一半以上的责任和过错。

对自己的尊重程度降低到最危险的底线,在内心深处,她们不认为有资格获得幸福。她们相信,她们必须去争取享受生活的权利。

她们急切的需要控制她们的伴侣并左右他们的关系。因为她们的童年很少经历过安全。她们企图控制人和环境的努力,被人们定义为助人为乐。

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对待关系的态度更多出于理想的梦幻,而非现实生活。

她们受男人和精神痛苦的摆布。

她们在生理和精神上更容易染上对毒品、酒精、香烟、固定食品的依赖性。

她们更倾向于亲近那些要求别人关注自己问题的人,或者卷入她们的精神无法忍受的混乱中去,而却回避她们对自己应该承但的责任。

罗宾在心理治疗实践中发现,过于爱的女人有典型的心理和典型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对于爱的女人有典型意义,对所有抑郁症患者也具有根本性的典型意义。

只是一段研究文字,但是很多人看了以后都想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10
那些童年时缺乏家庭关爱,内心比较孤独,封闭的孩子,在自己长大后面对爱情,或是组建家庭时,却越是在无条件付出;自己本身应是受害者,却越是容易迁就;被伤害了却还是一味的为对方考虑。因为珍视这份感情,在对待时就很盲目,想尽办法想把这份感情或这个人留在身边。当然,会做出这些反应都是童年时对爱的缺失造成的,这种缺失造成的不是对爱的逃避,反而似乎更是为爱付出全部的,更是委曲求全。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作过度补偿现象。
第2个回答  2010-02-21
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在所有心理失调现象中,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症状。
---------------------------
只是苦思如何获得他人的爱,没有精力去爱别人,
如同饥饿的人。只想着向讨食,却不能拿出食物帮助别人。
--------------

1、依赖别人。渴望快乐,不关心心智成熟。也不能忍受成长的痛苦、孤独和寂寞。

2、想避免痛苦。请求:对我好一点。照顾我,爱我。和我在一起生活。

3、就意味着把自己交给别人,只会永远痛苦。成为感情寄生虫。失去自由。
----------
感情上吃不饱。精神会虚弱。虚弱就容易感情受伤。最后。一点小小的刺激。都会痛苦。

--------------
动物都有感情。
人类。首先是动物。然后才是人。
而中国的自古的价值观。贬低感情需要,但是。作为动物,对感情的需要,是控制不的。中国人的感情需要,被无限压制,会带来两种后果,
一是过份压抑,
二是以病态的方式,呈现出来。
----------------------
认为追求感情。是没出息。 把感情看的比求生存重。认为倾诉痛苦。是可耻。软弱。 认为朋友之间。没这些义务和责任。中国这个社会。自古如此。
--------------
第3个回答  2010-02-09
具体的真不清楚了,
但是这个问题在很多精神分析文献中都会有介绍。 你可以网上查一些精神分析的著作去读。

好像客体关系理论是这样说的:缺乏爱的儿童为了获得自尊。在照顾自己的同时,习惯了照顾家长。于是就习惯于付出爱。
第4个回答  2010-02-10
我猜测应该归类为自主偏执性人格障碍 而且有一定程度上的攻击反馈行为 是一种潜意识的反馈 与具体情境无关 而且伴有轻微的自恋倾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