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力的原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疯传》这本书中,提到了感染力的原则,什么因素使得传播内容具备感染力,六个共同的原则在起作用,并形成了它们被广泛传播的深层次原因。我们将这些促使大众谈论、分享和模仿的原则分解成六个关键阶段。

1.社交货币

人们喜欢分享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向身边的人表达自己的喜好,获得认同感。

在产品的介绍中,可以加入用户的评价,在很多公众号的文章里,都加入了用户的好评截图。在自己做宣传时,也可以加入用户的反馈,这样的话,也更有说服力。

我经常向朋友推荐行家,觉得这个行家让我获得了价值,就想推荐给别人,也希望他们从中获得价值,解决他们的问题。对方获得帮助后,对于我也产生了认可。

2.诱因

市场帮助消费者挖掘个人激情与价值,通过产品和服务,识别自己真正的激情,发现商品和服务的真实价值。

猫叔曾说过“读好书,见牛人,起而行,专于一”,通过见牛人,自己发生了一些改变。

因为猫叔说的这句话,我用两年时间,见了百余位牛人,从他们那不仅是学习了知识,还学习了为人处事之道,以及思维方式。前不久,还把自己见牛人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获得了好评。

3.情绪

当人们产生情绪时,会更容易去分享。还记得在春节期间,小猪佩奇的广告很火,表达了亲情,让人感同身受,分享到朋友圈中。

我在参加戏剧课的时候,感觉很开心很放松,就会分享给别人,想要大家一起开心。分享的就是积极的情绪。同样,吃到美食的时候,非常开心,也会把这样的情绪传给大家。

在抖音上,德云社的神级观众视频,使很多不看相声的人,去看德云社的相声,因为给大家带来了欢乐,大部分时候都是一分钟就有几个包袱。比如张云雷的探清水河,孟鹤堂的千人糊顶棚,不仅是现场的互动感很强,就连屏幕外的观众都感受到了互动,还有欢乐,也欣赏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

4.公共性

音乐剧《摇滚莫扎特》特别火的时候,就产生的好奇心,为什么那么火呢?很多人还会二刷呢?有什么特别之处么,带着这样的心理,自己也去买票看了演出。这就是产生的从众心理。在演出结束后,大家都冲到前面拍视频,送礼物,就好像开演唱会一样。

很多产品在大家都在用的时候,也会带动着自己也要去用。95%的人做出决策,都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只有5%的人是自我决策。我们在选择产品时,也会受到大众的影响,会选择销售量高的,好评率高的,会认为这是经过很多人验证的产品。做产品时,也是这样,要说明有多少用户购买过,并且好评率有多少。

5.实用价值

具有实用价值的信息,人们喜欢分享。比如在微信上会分享一天喝八杯水,每天要吃这几种水果,越是实用,人们越是喜欢转发收藏。

每天工作忙,时间很少,人们就需要时间管理。朋友推荐了行家海程老师,做为一位超级自律的人。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9点52分入睡,十点睡觉。在高层开管理层会议时,因为想到他是十点睡觉,就取消了。中午只吃代餐饮料,减少碳水的摄取量,可以让下午保持清醒的状态,也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在沟通的时候,有一点惊讶到我了,早上九点上班,十点下班,并不是晚上十点,而是早上十点。每天只开五次微信。这才是真正的时间管理。很多人在分享时间管理时,只是分享方法,而他却是真正落地了。

6.故事

教训或者寓意常常都藏在许多的神话故事、寓言和传说里。在读到《被讨厌的勇气》时就想到了一个抬驴的寓言故事。父子出门,子骑驴,人诽之;父骑驴,人亦诽之;父子同驴,人人诽之;无奈,只好父子抬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要有主见,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通过故事我们可以宣传产品,看过一个英语培训班的广告,一女生被公司裁员了,她看到了一则英语培训班的广告,她毅然决然的报了英语班,每天刻苦学习英语,终于在参加一家大公司面试时,逆袭成为了经理。

以上就是感染力的六个原则,我们可以用在宣传产品上,也可以用在个人品牌的传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