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生两次看走眼,否则蜀汉复兴有望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05

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到了他这一代,只是一个卖草鞋的小老百姓。他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一样,崛起于微末之间,白手起家,最终建立蜀汉。刘备能够打下创下蜀汉这一片基业,靠的是他那一双慧眼识人的眼睛。

如关羽、张飞、赵云三员超一流武将,都是刘备发现的,但是他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两次看走眼,错杀一个忠臣,重用一个庸臣,否则诸葛亮北伐成功,蜀汉复兴有望。这两个人别是谁呢?


错杀一忠臣:刘封

刘备错杀的这个忠臣是义子刘封。刘封本来是罗侯寇氏之子,他是刘备到了荆州之后,还没有亲生儿子的时候收养的。因此,刘备对刘封是非常器重的,而刘封也没有让刘备失望,跟着刘备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取得汉中争夺战的最后胜利后,派出义子刘封,帮助宜都太守孟达进攻上庸郡。后刘封与孟达上庸合兵一处,成功占领上庸。

但是在关羽襄樊之战中,围困襄樊两城,由于兵力不足,多次要求上庸的刘封和孟达派兵相助。但是这两人认为上庸三郡占领不久,还未稳定,因此拒绝了关羽的征召。后关羽战败被杀,刘备因此怪罪于刘封、孟达二人,以刘封不救援关羽为由,将其赐死,而孟达看到形势不对,早已投降了曹魏。


说实话,此时的刘封,只是考虑到实际情况,没有出兵援助关羽,并不是真的有反意。刘封镇守上庸三郡,而关羽是荆州主将,两人没有隶属关系,刘封也没必要听从关羽的军令。他如果有不臣之心,就会跟着孟达,一同归顺曹魏了。因此,刘封至死,都是一个忠臣,却被诸葛亮认为其在刘备死后难驾驭而劝刘备赐死。《三国志·刘封传》中相关记载如下:

申仪叛封,封破走还成都。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如果刘备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将刘封赐死,而是继续重用他,蜀汉会多一个骁勇善战的忠臣。虽然刘封刚开始是以刘备继承人的身份被收养的,但是在小阿斗呱呱坠地后,他就已经明白了,无缘刘备继承人,只能作为刘备的亲信大将,为其征战沙场。将来有一天,刘备百年之后,刘禅成为蜀汉皇帝的时候,刘封作为皇帝的干哥哥,比其他人更受到重用,更好地为蜀汉服务。


刘封和曹操干儿子曹真地位应该差不多,作为蜀汉宗亲大将,护佑刘禅。曹真在魏明帝曹叡时期,成为曹魏大将军,两次击退了诸葛亮蜀军。相信刘封如果活着,在刘禅时期,也可能和曹真一样,掌握蜀汉兵权,为蜀汉建功立业。

重用一个庸臣:李严

李严,本来是益州牧刘璋手下大将,在绵竹一带布防。刘备、诸葛亮大军到来时,他率领部下投降,平定益州后,被任命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李严为犍为太守时,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表现出极大的治理内政能力,使郡城焕然一新。

刘备对李严刮目相看,尤其是在刘备公元222伐吴战败逃回永安城后,征召李严进永安宫,任命其为尚书令。这时的李严,虽然职位不高,仅仅为尚书令,却是“位卑权重”,他是皇帝刘备的身边人,上传下达刘备的旨意,权力极大。


过了一年,公元223,刘备病重,在弥留之中,留下遗诏,让李严与诸葛亮一道辅佐后主刘禅。他任命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坐镇永安。此后,李严和诸葛亮分庭抗礼,尤其是在怂恿诸葛亮称王被训斥后,与诸葛亮貌合神离。但是诸葛亮非常大度,认为“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他尽可能和李严和平相处。

直到公元231,诸葛亮对李严忍无可忍,上书弹劾,罢免了李严。这一年,诸葛亮兵出祁山,带领大军再一次伐魏。但是由于正直雨季,半月阴雨连绵,粮草运输供应艰难。而李严正好负责押送粮草,他看到很难完成任务,于是派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将自己的书信送到前线,让诸葛亮撤军。诸葛亮看了书信后,于是退兵。演义中,李严欺骗诸葛亮东吴入侵,致使诸葛亮撤兵,贻误战机。

这一次,诸葛亮伐魏之战,比较顺利,也不缺粮草,是很可能夺取陇右,复兴汉室江山的。但是由于庸臣李严给诸葛亮送了一封书信,送去了假情报,导致诸葛亮判断失误,在取得优势的情况下,遗憾撤兵。


李严筹集粮草不利,是他能力不行,坦然面对,向诸葛亮承认自己的失职,也就行了。但是他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欺骗诸葛亮,致使诸葛亮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无功而返,葬送了克复中原的大好机会。如果没有庸臣李严的谎报军情,诸葛亮很可能伐魏成功,复兴汉室江山。李严只是能力不足,连筹措粮草,都办不好,他自然是庸臣一个。

在诸葛亮撤兵回到成都后,他还故作惊讶,反问诸葛亮:“军粮饶足,何以便归?”他还向后主刘禅上书,为自己辩解。诸葛亮于是将李严的前后书信拿出来,李严的错误和矛盾不攻自破,只能低头认罪。《三国志》中相关记载如下:

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


刘备虽然一生以知人善用著称,但是他也有两次看走眼的时候,一个是自己的“义子”刘封,没有任何反叛迹象,却被赐死,使蜀汉失去曹真那个级别的一员大将,另一个是庸臣李严,刘备夷陵之战惨败后,临终前重用了庸臣李严,致使数年后诸葛亮北伐无功而返,否则诸葛亮北伐能够成功,蜀汉复兴有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