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高绩效教练》之读书笔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第一部分   教练不仅仅是门技术

教练是通过由内而外的激发而不是通过被告知或教导的。

 哈佛大学教育学家和网球专家蒂莫西·高威或许是第一个展示简单而全面的教练方式的人。他在《网球的内心博弈》中说“真正的对手不是比赛中的对手,而是自己头脑中的对手”。如果一名教练可以帮助一位选手摆脱或是减少影响他的内心障碍,那么,不需要太多技术上的训练,强大而自然的学习能力和表现能力将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成绩

内心博弈方程式:绩效=潜能-干扰

内心博弈和教练聚焦于通过开发潜能和减少干扰来提升绩效。内心的障碍通常比外部的障碍更加令人生畏。

高威准确地指出了教练的本质。教练将人们的潜能释放出来,帮助他们达到最佳状态。重点是帮助人们学习而不是给他们授课。毕竟,你是如何学会走路的,你妈妈教过你吗?我们都有内在的,自然的学习能力,实际上它会被后天的指导所破坏。

优秀的教练从受训者的经验和感知出发,而不是从他自己的角度出发。

第二部分 思维模式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金字塔模型。人类在满足基本的食物和水的需求后,最关心的需求变成了“尊重需求”。    “尊重需求”说准确些,应该是“自信需求”。

自信的建立不是来自威望与特权。威望与特权更多是具备象征意义而缺乏实质。

当某人真正拥有选择权时,自信才会随之建立。给予升迁却不给真正的权利,也不给发挥潜能的机会,反而适得其反。下达命令的方式会剥夺选择权,赋予负能量,使人潜能受限,失去动力,而教练正式反其道而行。

千禧一代,基本没有食物和水的缺乏感,他们希望工作有价值,有意义,有目的。传统为股东挣钱的绩效标准,对他们失去了意义。

领导行为模式的优先级别排序是:1时间压力,2恐惧,3工作或者产品的质量,4才是员工发展。

年轻员工的思维模式是:1公司帮助其建立自信的东西(有什么培训和发展机会),2不想要一个终身的工作。如果自信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离开。

大部分企业的领导者都没有到达马斯洛需求中的自我实现阶段。没有到达这个需求层次的领导者都有自私的心理,无论他拥有什么别的技能。这种领导者自然而然,出于控制下属的目的,不会自发培养下属,特别是在下属成长威胁到自己地位的时候。这是企业管理的悖论。

传统企业管理主要采用命令和控制,从而不断催生依赖的文化。而互联网社会信息的平等化,推动现代社会的主流需求向自信和独立发展。

自我实现需求的领导,通过成人达己的教练方式,培养下属自信。下属在逐步建立自信的过程中,自发为企业做事情。这样会大大提高企业效率。

第三部分  作为教练的领导者

领导者给团队的感受必须是支持,而不是威胁。

教练方式,下属能够预见到成功的可能,从而选择承担责任。通过倾听下属所给出的回答,领导者不但知道下属的行动计划,还有其背后的思考。此时,他比单纯告诉下属如何去做更好地了解了情况,并因此对情况有了更多的掌控。由于教练对话和伙伴关系没有威胁性,并且是支持性的,所以当领导不在的时候,员工的行为不会发生改变。

 

教练风格的主要特征是

伙伴关系和相互合作,而不是指挥和控制。

教练心态的基础

1.相信自我激励

2.相信人的潜能

3.好奇,但不是批评

第四部分 教练的着眼点

培养觉察和责任感是教练的本质,并促使自然学习能力的激发。

1.常胜心态

2.觉察

3.责任感

第五部分教练的方法包括强有力的问题和积极倾听,以及GROW模型。

1告知或提出封闭式的问题,人们就不会去主动思考;提出开放式的问题,人们自然会思考。

2.积极倾听。

3.企业高绩效管理的GROW模型,即目标(Goal)、现状( Reality)、选择( Option)、意愿(Will),从GROW的四个维度进行提问,就能够有效地引导对方思索,指导找到答案。

4,GROW反馈框架

有效的反馈,可以核对教练对象的学习收获,也可以建立教练对象的自信。

5,最终,形成GROW循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