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网文小说如何入门,先来了解这些知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一、网文入门

1、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

网络小说, 故事是为主角服务的 。除了主角和几个重要角色,其余角色你甚至可以把他们当NPC,读者要看到的,是主角的成长(划重点!),是这些剧情能为主角带来什么,主角要有超强的存在感,并且贯穿始终。

传统小说, 人物是为故事服务的 ,人物在很多时候不重要,哪怕是主角,有时候起到的作用也只是穿针引线,推动情节发展,简单说就是,人物是为故事服务的。甚至可以经常换主角,只要故事连贯,没有问题。

2、网文小说分类

玄幻、都市、科幻、言情、灵异、历史、军事、仙侠、武侠、同人

3、网文小说写作规划体系

写作除了不断的输入,还应该不断的输入,写作需要有一个体系:固定的创造时间,细纲时间,阅读时间,学习时间,交流时间等。

细纲时间:为了提升创作速度

阅读时间:为了增加自己的眼光,以及市场调研

学习时间:为了提升作品的质量

交流时间:为了验证自己对网络文学的理解,互相提升

4、纠正新手写作问题

1)句子要短小精悍

问题 : 文章存在大量的长句,使读者阅读起来困难

解决:对长句进行分割,精简成短小精悍的句子。

2)语言不能太啰嗦  

问题:语言过于啰嗦,表达不够清楚,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解决:

[if !supportLists]· [endif]在场景描写,尤其是描写一个着重强调人物的场景时,要概括性精准情绪描写(要抓住人物那时候的情绪进行描写)

例子:主角周围围了很多人,有人忐忑,有人担忧,也有一部分坏心思的幸灾乐祸。

[if !supportLists]· [endif]细节处理方式:细节描写一定要与情节有关,要与剧情有关,不能为了真实性,一味增加细节。

3)段落不宜过长  

问题 : 段落过长,甚至一个章节就是一段,现在是手机阅读时代,段落过长,会影响阅读效果

解决 : 拆分段落

4)每章字数统一且不可过多  

问题 : 每章字数参差不齐,尤其是前三章,拼命多些,造成读者视觉疲劳

解决 : 每章字数大体保持差不多,一般男频向字数大体在两千字出头或者三千字出头,女频向字数大体在一千字左右。

5)开篇进入剧情,并且有亮点或冲突  

问题:开篇大量的设定,没有剧情或者剧情薄弱不够吸引人

解决:重视开篇,开篇一定要深思熟虑,将设定往后推,开篇进入剧情,要有亮点,或者冲突。因为读者没有耐心,前面没有抓住读者,后面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6)避免对话过于单一  

问题:对话描写形式单一,新人描写一般全是对话流,双引号写到底,导致画面单薄,甚至会引起读者分不清到底谁在说话。

解决:交叉使用以下四种对话模式:

1.牵羊式 。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语之前用冒号。即先交代谁说(说明性部分),后写说了些什么(引文部分)。

例1: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的口子缝得一点儿也看不出来。” (选自 《羚羊木雕》 )

例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选自 《羚羊木雕》 )

先写某某说,然后写他所讲的话,这种对话描写,能够使读者先知道是谁说的话,人物关系明白清楚。

2.推车式 。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先写所讲的话(引文部分在前),下面写某某说(说明性文字在后)。把引话放在某某的前面(某某说的话后面用句号),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所说的话。

例1:“那只羚羊木雕哪里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给了我么?”我小声地回答。(选自《羚羊木雕)

第一句,引文在前,是作者为了强调她母亲质问地话。说明性文字用“突然”,既说明事情发生得料想不到,又展示了她母亲发怒得神态。

“我”以反问口气作答,突出了“我”的委屈与不满,说明性文字中的“小声”一词,既突出了“我”的害怕心理,又渲染了对话时的紧张气氛。

3.挑担式 。提示语在两个引句中间,提示语后面跟着逗号。即将某某说插入引话的中间(说后面用逗号)。

这种对话描写,有三种情况:一是需要插入说话人的动作神情;二是某某说的话比较长,前面的又必须将引话与别人的对话紧密相接,把某某说(说明性文字)放在最后又相隔太远;三是一个人所说的话,在意思上前后有转折。

例1:“妈妈!”孩子委屈地摇着我的手臂,喃喃地说,“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给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吗?”(选自 《这不是一颗流星》 )

这部分说明性文字,“委屈”、“摇着”表神情动作,属于第一种情况。

例2:“你这个人真是自不量力!”姑娘好象生了很大地气,瞪了老头一眼说,“你干一天活,挣几个钱,充什么大肚子汉呢?十五不要,十四不要,十二也不要,看在你来得早,凭着你那票子新鲜,依你,十块钱搬走吧!记住,原产墨西哥,免得叫人再拿扇子拍你!”(选自 《花市》 )

这句人物对话比较长,先承接他人的话,说明性部分承前启后,使后面的引文朗利明白。如果将说明性文字放在后面,那就显得拖拉不明快。再特定环境中,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第三种类型人物对话描写,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例3:“啊!你也天天上班!”我把他搂在怀里说,“妈妈干啥去了?”(选自 《夜走灵官峡》 )

这个例句中,后边的话不是顺着前面的话的意思说的,在意义上有转折,所以在引话中插入说明性部分。

4.省略式 。即把说话人是谁省略掉。使用这样的格式时应注意,必须使读者能够根据说话的语言坏境清楚话是谁说的。

例1:年轻干部手里摇着黑色纸扇,上下看了老头一眼,似笑非笑地说:

“老头,你晓得这是什么花?”

“令箭荷花!”

“原产哪里?”

“原产……原产姑娘家里!”

年轻干部哈哈大笑。(选自 《花市》 )

以上所说地人物语言地四种表现形式,人物对话的位置为什么要变化呢?这主要是为了表现说话人的神态、情绪、心理及时间先后等,是为了让人物语言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致、更流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人物对话的另一类转述,即间接转述讲话的内容。它是由作者或文章的叙述人转述讲话的大意。它不用冒号和引号,提到说话人的地方,用第三人称。

例2: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书讲语法。(选自 《最后一课》 )

7)不要一味埋头码字,要注重技巧,多看多学  

问题:新手写书的时候,心情比较激动,一味的闷头码字,从来不注意相应技巧的使用,也不去阅读别人的书籍,不去学习经验技巧,然后看着糟糕的成绩,奔溃了......不愿意写了......

解决:要经常去看那些畅销榜单上的书籍,并且进行总结学习。安排情节的时候,不要完全依靠自己的本能,而是要有意识的安排冲突,安排悬念,安排爽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