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怎么办?与其焦躁、不如先弄清楚发火的目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9

文/爸妈快来看

有一位朋友先前问我“每次下班特别害怕回家,尤其是看到孩子一身坏习惯的时候都忍不住发脾气,我是不是全天下最不负责的妈妈?”,听到朋友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看到了为人母身上的自责和焦躁,都说天下父母心、不管孩子多大只要父母尚在就有操不完的心,但孩子却有所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就有多深。

有个朋友,她的丈夫已经30岁了、每次做决定的时候总是受父母的约束干扰,因为父母长期参与生活的原因,两个人的夫妻感情、包括孩子的教育问题都特别糟糕,在长久的压抑和宝马男的性格下,朋友和她丈夫的婚姻只维持了两年零一个月。

父母的保护、参与在孩子小的时候或是保护伞,但是孩子们长大了需要飞翔、也需要空间,懂得放手的家长往往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更亲密一些,关于教育里的负面情绪包括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能朝孩子发火、不能以暴力解决问题,要保持良好情绪的道理很多家长都懂,但真正实现起来却很难、很难。

如果要问“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怎么办”?我个人认为与其焦躁不安乱发脾气、不如先弄清楚自己对孩子发火的目的,这是因为-孩子就是家长情绪上的补课老师!

很多人都说教育就是孩子的成长磨炼,实际上在教育的磨炼和成长里,得到锻炼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为人父母的家长,孩子是第一次做子女、父母也是第一次做家长,大家也都是懵懂地踏足步伐去寻求上进,但在教育里与其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如说孩子是家长的补课老师。

尽管家长已经成年课堂时代已经退出了舞台,但课堂教会了我们知识、却没有教会我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教育孩子就是一场情绪和理智的大比拼,拼赢的人情绪更淡定、拼输的人情绪更焦躁,想要教育好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那么家长首先就要弄清楚自己发火的目的。

如何弄清楚自己发火的目的?这就需要家长去分辨自己发脾气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还是在出气了,如果我们第一反应是教育好孩子、那么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就是错误,尽管有的时候看到错误很生气但也只是短时间的生气,因为能看到孩子身上错误的家长,心里面所想的也是如何让孩子认识到错误。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第一反应是向孩子出气,那么最明显的就是情绪失控,比如孩子不好好写作业、家长一边监督还要一边唠叨懒散、不听话、不上进,甚至还没有某某孩子优秀,在父母有多唠叨下孩子的情绪也被负面化了,最终双方情绪尴尬、紧张的时候,父母失控的情绪就会越来越暴躁。

这是因为家长本身就积攒了很多负面情绪,在唠叨孩子里看似在提醒孩子的错误、实际却是在发泄自己的糟糕情绪,有的时候当孩子的情绪还要高过于父母时,家长们往往在控制不住孩子的时候就会动用暴力,但事情结束之后往往又开始后悔自己太冲动了,这是因为家长从内心意识到自己就是在对孩子“出气”。

所以,当家长们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忍不住发火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发火的目的,当我们摆清楚自己的视觉、了解孩子发火的目的之后,你会发现自身的情绪不再像之前那样急躁,此时再搭配几种缓解情绪的cut方式,相信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包括情绪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比如以下几种情绪:

1、说出你的不开心

和孩子沟通一定要简单易懂,尤其是我们弄清楚自己发火的目的之后,自己的情绪又处于平稳状况时,不管是理解能力还是情绪疏解一定要由心而发地真实简单,这是因为孩子犯错的每个开始都是因为无知,如果家长不指出错误地无名地发火,就会让孩子惶恐甚至排斥、逃避父母。

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犯错家长又忍不住要发火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你发火的原因,比如孩子吃饭有一身坏习惯,平时不是敲碗就是用筷子故意搅拌饭菜,这个时候若我们从情绪上表达我们很不高兴,再从语言上告诉孩子原因“你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这种说出你的不开心就是把错误摆在孩子的面前,而孩子面对错误时、你可能会发现昔日很能说的孩子突然沉默了。

2、说出你不开心的原因

和孩子沟通的简单易懂、虽然能让错误摆在孩子面前近距离接触,但也有着一定后遗症,他们可能对家长的教育方法不服、也可能是不希望被当众指出错误,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为自己的教育做出修饰了,比如说出你不开心的原因是什么,让孩子知道此时此刻作为父母的情绪反应是由什么引起的,我们可以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对孩子的担心。

对此可以套用话术:我生气是因为担心你xx,而不是你总是xx让人头疼……

说出自己不开心的原因是因为关心、而不是错误之后,这就像是黑暗里的一道光芒照亮着孩子糟糕的心情,平时我们也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家长的期待是什么,运用怎么样的方法可以避免孩子闯祸、犯错,最终通过 情感 的真实感染,让孩子从内心知道原来父母的生气是来源于爱、而不是讨厌!

3、让孩子去感受错误

和孩子沟通总是忍不住发火,通常情况都是家长和孩子之间一开始就没有良好的沟通,除了在孩子犯错家长要说出你的不开心、和原因之外,还要紧接着让孩子去感受错误,比如孩子平时不是敲碗就是用筷子故意搅拌饭菜,且家长已经把这种错误摆在孩子眼前之后,我们再把孩子先前的敲碗或者故意搅拌饭菜还原给孩子欣赏,你会发现孩子在沉默之时还有满语的指责。

比如“好吵”、“赶紧停下来”、“爸爸(妈妈)你好浪费呀,你看你把饭菜弄到哪里都是”……

最后,我们再问孩子一句“你觉得之前的行为做得对吗”,会发现孩子此时的心理表现从沉默、变得开朗,因为明白了错误、所以才会露出释怀的轻松表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