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集美:集青春之美 聚活力之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10

  从嘉庚风格的文教区到大楼林立的杏林湾商务运营中心,从交通繁忙的厦门北站到生机勃勃的软件园三期,从美轮美奂的园博苑到碧波荡漾的杏林湾……身处 厦门市 集美区,每处风景都讲述着嘉庚故里、百年学村的“城长”故事。

  作为嘉庚精神发源地,从百年学村发展而来的集美,累积厚重文化底蕴,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立足于独特的“一精神三文化”内涵,也让城市更具灵魂和人文味道。

  跨岛发展

  加快“产城学人”深度融合

  9月29日,专题纪录片《跨越》首映式在集美举行。该纪录片分为三集,总计30分钟,主要讲述了集美区秉承习近平总书记为厦门擘画的“提升本岛、跨岛发展”蓝图构想,以“跨岛发展战略先行区和主战场”的使命担当,探索出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之路的奋斗故事。

  集美的跨越,不单单是短短的这一瞬间。作为铺陈厦门岛外新城建设的首个“战场”,十多年间,集美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抓落实,顺利完成集美新城建设“一年全面启动,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基本建成,十年集聚成城”的既定目标。

  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建筑背后,涌动着集美新城产业崛起、商流汇聚、人才集聚带来的不竭动能。据统计,目前集美新城已建成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北站营运中心、创新创业大厦等三大总部集聚区;建成尚柏奥特莱斯、世茂、IOI、北站汽车中心等商业体;建成并投用机械工业集中区一、二期,入驻金龙客车等规上企业73家,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十年时间,集美新城这片规划总用地面积77.7平方公里的发展热土,顺利完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框架搭建,加快“产城学人”深度融合。

  去年底,厦门市重点打造的面向金砖国家的产业园区——金砖未来创新园在集美新城软件园三期正式揭牌,首批8个项目签约入驻,将围绕5G、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内容、跨境电商等产业,打造金砖项目开发合作新平台。

  十年来,一批涉及民生的教育、公共卫生、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项目全面“开花”,人居环境优美、产业业态高端、文化品位高尚、创业条件优越、功能配套完善……这座环湾生态型人文新城,为厦门市的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提供了“集美样本”。

  两岸融合

  探索可复制推广“集美经验”

  一直以来,集美区在两岸融合发展方面有着扎实的基础和鲜明的优势:先后设立杏林台商投资区、集美台商投资区,具有台企多、台商多、台胞多的鲜明特色;2019年底,成为福建省唯一的推进两岸融合发展集成改革试点区,以全国首创、力度最大的惠台利民政策,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建设“两岸融合发展集成服务示范区”。

  聚焦“以通促融”。集美区组建了台企上市服务联盟,创建“海峡两岸(厦门)直播电商产业合作园”,并设立台湾影视投资一站式服务窗口。此外,还成立高校台籍专家顾问团,累计为30余家台企提供顾问服务;做好台商台企金融服务,为18家台企担保2.32亿元,帮助48家台企融资35.7亿元。今年4月,全国首个台企上市服务联盟——集美区台企上市服务联盟成立,企业面临的问题可以得到一站式解决。

  聚焦“以惠促融”。集美区在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台胞服务驿站,开通台胞警务服务站、台胞办税绿色通道,推出26项“一件事一次办”台胞套餐,同时完善保障台胞就学就业、居住生活等同等待遇的政策措施,为台青就业创业聚能蓄力,为台企在集美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聚焦“以情促融”。集美区深入实施亲情乡情延续工程,发挥 闽南文化 、学村文化等优势,促进闽台各领域融合发展,推动两岸同胞走得更近更亲。随着集美台胞福祉持续增进,集美研学火爆两岸,人文交流深入民间,截至目前,集美区已先后建成国家级对台交流台青创基地2个,吸引两岸研学团21.42万人次。

  人文集美

  推动文化品质建设高质量发展

  碧水白鹭,展现田园意趣;高檐红顶,传承学村风格。

  作为嘉庚故里、百年学村,集美的人文特质可以概括为“一精神三文化”。以嘉庚精神为内核,以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为特征的人文基因是新时代集美城市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富载体。

  集美区始终坚持把弘扬嘉庚精神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和特色载体,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文艺表现、示范引领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嘉庚精神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

  启动2022“看见集美”青春电影展,聚集青年电影文化发展,引领新生代讲好新时代青年奋斗成长故事;举办2022年“听见集美”厦门集美学村周末音乐会……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着集美的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市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深入人心、社会风气和谐向善,城市氛围更加温馨宜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