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输性教育教出来的孩子,为什么没有社会能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14
太多的父母会告诉孩子们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此应该有什么样的感受,以及应该怎么做。

这种“告诉”阻碍了孩子们发展他们的智慧、判断力、考虑后果的能力和负责任的能力,也阻碍了他们发展将错看成是学习机会的才能。

告诉孩子们发生什么事、如何发生以的,以及为什么会发生,是在教给他们思考什么,而不是如何思考。

在一个充满同龄人压力、时尚崇拜和团伙的社会中,教孩子们思考什么而不是如何思考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的孩子只会依赖下一个“专家”指点方向,而不是用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帮助孩子们去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与把后果强加给孩子有很大的不同。探讨要求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并且确定对于他们最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

其最终结果是专注于解决方案,而非后果。把后果强加给孩子,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反叛和戒备心,而非探索式思考。

要帮助孩子探讨问题,关键是要停止告诉孩子们答案,并且开始问启发式问题。问启发式问题,你就能更加鼓励孩子,同时也是尊重孩子。

这才是教育的真正含义,“教育”(education)这个词汇,来自拉丁文 “educare”,其含义是“引出”,可是太多的成年人却总是试图“灌输”,并很想知道孩子为什么学不会。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初识这本书是在樊登读书会,后来觉得真好,特别去买了纸质书回来,一个系列两本,一本是适合8-12岁的孩子。我女儿六岁,今天先分享这本书中的精华内容。

这本书中所教授的ICPS的方法,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解决社会交往问题。通过提问而不是告知,通过启发而不是评判,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乐于思考。

怎么做呢?

第一步:和孩子玩字词游戏

六组重要的字词

①是/不

②和/或者

③一些/所有

④之前/之后

⑤现在/以后

⑥相同/不同

方法

通过有意识地教会孩子使用这六组字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多种选择的思维方式,教会孩子观察行为之前之后的区别,这样孩子才会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会对他人造成影响的,从而敢于自己解决问题。

第二步:理解他人的感受

常用词汇:开心、伤心、生气、骄傲、沮丧

方法一:看图游戏。

陪孩子看图片或者动画片的时候要经常问孩子,图片中的人是什么感觉?图片里的人心情如何?比如光头强,当他被熊欺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方法二:理解他人的感受。

在生活中教孩子观察他人的感受,让孩子能够识别开心、伤心、生气、骄傲、沮丧等情感类词汇

方法三:讨论感受。

和孩子讨论他自己以及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评判孩子的感受。

更多的字词练习,更高级的几组词汇

①合适/不合适

②如果/那么

③可能/或许

④为什么/因为

⑤公平/不公平

教孩子用这些词造句,当孩子能够熟练的使用这些高级词汇的时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多了起来。

第三步:寻找多种解决方法

寻找解决方法的步骤,当孩子和他人发生矛盾,家长可以用一下步骤:

①问题是什么?(你们现在出现了什么问题?)

②感受如何?(你们俩的感受如何?分别是什么感觉?)

③怎么办?(谁有办法让你们俩都高兴?)

④行写出这些办法

⑤如果不管用,那么我可以试试不同的办法,直到找到解决办法。

⑥告诉孩子这个为就叫做(分享)、(宽容)、(协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