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具有以下区别:
1、概念不同:
局部电位: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微弱电变化(较小的膜去极化或超极化反应)。或者说是细胞受刺激后去极化未达到阈电位的电位变化。
动作电位: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的主要成份是峰电位。
2、刺激的原因不同:
动作电位是阈下刺激引起;而局部电位是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引起。
3、原理不同:
动作电位:Na+少量内流;局部电位:Na+大量内流。
/iknow-pic.cdn.bcebos.com/8326cffc1e178a8221a817fbfb03738da877e8d1"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8326cffc1e178a8221a817fbfb03738da877e8d1?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326cffc1e178a8221a817fbfb03738da877e8d1"/>
1、动作电位形成过程:
动作电位上升支:大于或等于阈刺激→细胞部分去极化→钠离子少量内流→去极化至阈电位水平→钠离子内流与去极化形成正反馈(钠离子爆发性内流)→基本达到钠离子平衡电位(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因有少量钾离子外流导致最大值只是几乎接近钠离子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下降支:膜去极化达一定电位水平→钠离子内流停止、钾离子迅速外流。
2、局部电位的形成机制:
阈下刺激使膜通道部分开放,产生少量去极化或超极化,故局部电位可以是去极化电位,也可以是超极化电位。局部电位在不同细胞上由不同离子流动形成,而且离子是顺着浓度差流动,不消耗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