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加与减中的投资机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撰文:当红炸子基


当你有足够的积累,出圈只是时机问题!


最近当红炸子基收到小伙伴留言:你知道“碳中和”是个啥吗?咋突然就火爆投资圈了呢?要不给讲讲呗!



作为一个爱吃瓜的老基民,其实当红炸子基也发现了一个趋势——甭管知不知道, “碳中和”是真的崛起了!


“碳中和”: 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咱们先聊一聊这个词出圈的原因啊,它来源于本届全国两会审议的“十四五”规划草案中。



从上图分析不难发现,发达国家已普遍经历“碳达峰”,而我国碳排放总量仍在增加,从实现“碳中和”的年限来看,我国比发达国家时间更紧迫,碳排放下降的斜率更大。


为了避免全球变暖,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关于落实碳中和目标的政策陆续出台,以及国际上如美国拜登政府的绿色新政以及欧盟的战略规划也相继推动。



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已经是大势所趋,投资,不就是要找对趋势嘛! 换句话说,在政策推动背景下,伴随“碳中和”衍生的赛道,譬如环保行业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黄金赛道了。



同时补充一点,目前市场高低切换风格持续,一边是高位抱团股的持续疲软,一边是中小市值股的你唱吧了我登台, 而此时的两会概念就显得非常有方向感了。


中信建投表示, 基于碳排放来源的燃烧、非燃烧过程,我们构建了“碳中和”的实现路径:

1)供给侧 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构建零碳电力为主、氢能为辅的能源结构,同时大力发展储能以保障电网平衡;

2)需求侧 从工业、交通、建筑三个部门着手,全面推广终端电气化、源头减量、节能提效;

3)改良工业过程 ,针对工业原料的氧化还原、分解采取针对性的原料替换。

同时,光大证券认为 “碳中和”存在 源头减量、能源替代、节能提效、回收利用、工艺改造、碳捕集的 六大路线:

1)源头减量: 短期减排压力下,政府可能通过“能耗”等措施进行供给侧改革,需要关注是否发生阶段性冲刺,引发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吨产品能耗大户:电解铝、硅铁(钢铁)、石墨电极、水泥、铜加工、烧碱、涤纶、黄磷、锌等;

2)能源替代: 以风光、储能、氢能、新能源 汽车 为代表的的新能源行业,包括供应链上下游、制造端、运营端在内的全产业链都将受益于碳中和对投资的拉动;

3)节能提效: 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及节能设备将受益;

4)回收利用: 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初次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如废钢、电池回收、垃圾分类及固废处理;

5)工艺改造: 主要集中在电池技术升级、智慧电网、分布式电源、特高压、能源互联网、装配式等方面;

6)碳捕集: 部分路径碳减排的难度较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可能作为“兜底”技术存在。目前来看成本处于高位,不同路线成本在700-1500元/吨。


长江证券认为,从供给端看 ,碳中和需要能源领域的电气化和新能源转型,电力转型更加紧迫; 从需求端看 从碳中和目标倒推钢铁、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行业的减排空间也值得期待 ,预计将在2050年其碳排放量降至目前的10%-12%左右。 绿色建筑、新能源 汽车 和工业碳捕集是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式。 从市场端看, 借鉴国外碳交易的经验,国内碳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将进一步发展碳期货等金融衍生品。



在看到供需两端及市场前景带来的投资机会时,当红炸子基友情提示, 要避免陷入“军备竞赛”的怪圈。

经济学上有个理论叫做「军备竞赛」,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为了防止对方采取措施,自己没有采取应对准备,结果造成损失。最后大家都陷入了过度竞争。

在追逐投资标的的同时,要注意政策推动不及预期和技术上尚不完善的风险,综合把握“碳中和”概念的安全边际。



(END)


以上内容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