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母亲的房子》——他说,那是她的爱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我是不是很任性,这房子马上要拆了,多建多花钱。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建好。”

“我只知道,如果这房子没建起来,我一辈子都不会开心,无论住什么房子,过多好的生活。”

《皮囊》里的母亲为了房子的执念一直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我甚至对老公吐槽:“怎么会有这样的母亲,家里都穷成什么样子了,还非要盖房子,女儿的嫁妆和儿子的学费都快出不起了。”

老公淡淡的说了一句:

“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呗。”

我不理解,为何吃糠咽菜也要盖房子,

我不理解,为何不顾儿女也要盖房子,

我不理解,为何修建那座注定要拆的房子。

我偏偏是一个心里不想有疑问的人,耿耿于怀的我带着这些疑问静下心来,重读了一遍《母亲的房子》。

书中的母亲和父亲在媒人的介绍下,害羞的瞄了一眼就订下了终身,那是条件艰苦,但父亲还是给母亲许下一个承诺,指着一块地说:

“我会把这块地买下来,然后盖一座大房子。”

母亲相信了,这是他们爱情的开始。

婚后不久,兼职混黑社会的父亲天不怕地不怕,四处举债,加上母亲少的可怜的嫁妆才终于买下了那块地。

母亲觉得,没有食言的父亲是个男子汉。

母亲在生产完第三天因没钱交住院费而被赶出医院,这时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父亲开始愁眉苦脸,面对因超生而即将失去的公职而不知所措。

被驱赶的一家人走在烈日炎炎的马路上,此时回家的路变得越来越漫长,他们走到一个湖边,父亲不禁茫然地问:

“我们回的了家吗?”

母亲却坚定的说:

“再走几步看看,老天爷总会给路的。”

“我们真的回的了家吗?”

“再走几步看看。”

有人说,面对逆境,有时女人会比男人更加坚强,女人的坚韧就像是竹子,无论生活把她打压成什么样子,甚至弯进泥土里也会拼命站起来。

此后,柔弱的母亲默不作声的扛起了家庭的重任。除了在加油站搬油桶外,还到处做零活,甚至会窘迫到去邻居家偷煤,去找亲戚讨鱼,去捡破烂的菜叶子……就这样默默撑了三年。

而父亲自被开除公职以后,开始一蹶不振,整整三年闲赋在家,游手好闲。直到有一天父亲开窍似得去宁波当了三年海员,带回一笔钱后才有所好转,而他却再次因为惹了麻烦留在了老家。

好的方面是,他们终于在那片地上盖起了石板房,以父亲和母亲的名字命名。

这是他们的爱情,正在苟延残喘的生活中继续着。

不久父亲经历了两次中风,最终导致半身瘫痪,使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日子变得更加拮据。

母亲靠着辛苦劳作攒下了十万块钱,第一件事就是坚持盖房子。即使面对家人的质疑,亲戚的疏远,现实的残酷,也没有动摇想法。

终于有一天儿子说:

“明年大学的学费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女儿含泪抱怨:

“你怎么这么爱面子,考虑过父亲得病,考虑过弟弟的学费吗?”

那天沉默的母亲第一次发火:

“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这口气比什么都值得。”

许多人都跟我开始时一样,不理解母亲的这种行为,认为她这种行为太执拗,太爱面子,太不负责任。

但仔细想想从头到尾这位母亲又做错过什么?在困境中,母亲表现得如此坚韧,用自己的努力一次次给生活一记记响亮的耳光。

那些责任都是世俗加在她的身上的,只因为她是母亲。就算在她想不开打算自杀的时候,也不忘自己的责任,嘱咐着:欠的钱还清了、女儿的嫁妆也攒下了、记得叮嘱你父亲吃药……

而那个本该在生活扮演靠山的父亲却只知道吹牛逞强,只会一次次闯祸,遇到挫折后就一蹶不振,就算瘫痪了也永远拎不清,一味的发脾气添麻烦。但凡这位父亲有志气,能为这个家考虑,就不会让这个家困苦至此。

有时在家庭中,我们赋予母亲的责任太多,太重,太大。我们时常歌颂母亲的伟大,歌颂母亲的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歌颂母亲为了家庭的牺牲,可母亲终究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也曾是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女儿。

殊不知,我们在歌颂母亲伟大和女人不容易的同时无疑是在为她们绑上一个枷锁,意味着你牺牲的再多也不能有怨言。

母亲仍旧坚持着,把房子又从两层加盖到了四层,她的房子成了镇子上绝无仅有的风景。

我知道这座房子,是她的宣言,是她的信仰,只有把她的信仰高高竖起,她的人生才能够继续走下去。

每个人内心都或多或少有执念,有的人坚持走下去,有的人选择妥协,有的人选择与它和解。

面对这样母亲,我开始不忍苛责,她从未对不起自己的责任。

蔡崇达说,母亲表达的是从未表达的,也不可能说出口的爱情。

直到最后,她仍坚持要重建那座即将拆掉的房子,为的也只是想让这个以父亲发起的家看上去健全。

她问儿子介不介意把父亲的名字刻在奠基的石头上时,所有的猜测都被印证。

原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到达爱的房子,这座桥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建造。

虽然现实中母亲的房子结局是变为一片焦土,但我知道:

他们的爱情一辈子都有家可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