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田书院微刊🇨🇳【第4期】🌲 刘吉龙《成语入诗小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益田书院微刊🇨🇳【第4期】🌲 刘吉龙《成语入诗小议》

益田书院微刊🇨🇳【第4期】🌲 刘吉龙《成语入诗小议》

诗词天地

主讲教授简介

       刘吉龙,1944年生,江西永新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益田书院诗教部主讲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东方伯乐诗书画研究所研究员,深圳四海情诗社创社社长。著有诗词集《观世吟》《临窗悟》。

益田书院诗教第二讲

成语入诗小议

主讲教授:刘吉龙

  有人说:“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不是诗作者自己的创造,一般的讲,不宜入诗。试想,如果一首七言诗中,每句用一四字成语,那么作者的创作成分还余几许?”这种观点是无法让人信服的。认为成语不是诗作者自己的创造,难道成语之外的字、词都是诗作者自己的创造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十四个字当中,哪一个是李白自己创造出来的呢?其实,所有诗文,都是诗文作者用现成字、词、词组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的结果。字、词、词组都是前人创造出来的零件,成语也不例外。要是真有几个字词是由诗文作者自己创造出来的,前人笔下从未出现过的,通常都会被斥之为“生造词语”,不被认可。因为这种“生造词语”只有诗文作者自己读得懂,外人是无法理解的。可见,一般情况下,诗文作者笔下的字、词只能是现成的,并不是诗文作者自己创造出来的,何止成语不是诗文作者自己的创造!其实,成语入诗,在古今名家笔下也是常见的。例如: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杜甫《咏怀古迹》(五)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杜甫《秋兴》(五)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毛泽东《七律·送瘟神》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毛泽东《七绝·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毛泽东《七律·咏贾谊》

       如果说“成语入诗”不宜,那么,点化、借用别人诗句入诗还容许吗?如毛泽东笔下的“一唱雄鸡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还有意义吗?说“成语入诗”,作者的创作成分就减少了,那么,“集句诗”还有存在价值吗?清代晚年苏州的金子春,以《四十述怀》为题,集了四首七律:

其 一

四十无闻懒漫身(戴叔伦)

生涯还似旧时贫(朱庆余)

谁能阮籍襟怀旷(刘    谷)

自叹虞翻骨相屯(韩    愈)

药圃茶园为产业(白居易)

柴门草舍绝风尘(刘长卿)

物情多与闲相称(刘    咸)

却恐闲人是贵人(李山甫)

其 二

一想流年百事惊(薛    能)

青袍今已误儒生(刘长卿)

时难何处披怀抱(刘    象)

身贱多惭问姓名(卢    纶)

薄有文章传子弟(白居易)

更无书札答公卿(万    千)

壮心暗逐高歌尽(韩    偓)

白发新添四五茎(薛    逢)

其 三

出门何处望京师(戴叔伦)

几度临风动远思(牟    融)

多病漫劳窥圣代(罗    隐)

无才不敢累清时(王    维)

蹉跎冠冕谁相念(薛    能)

寂寞烟霞只自知(薛    逢)

一卧沧江惊岁晚(杜    甫)

芭蕉叶上独题诗(韦应物)

其 四

不解谋生只解吟(郑    谷)

寒斋长掩暮云深(唐彦谦)

未酬阚泽佣书债(韦    庄)

却用文君取酒金(李商隐)

红蜡有时还入梦(罗    隐)

青云无路觅知音(赵    嘏)

年年今日谁相问(李山甫)

探得黄花且独斟(司空图)

以上四首集句诗看似游戏笔墨,其实写作起来并非易事。一是东拼西凑,竟凑得这样贴切自然。二是作者要对前人诗句烂熟于胸,然后根据所要表达的情景信手拈来,凑成别有诗意的新品。表面看,句句是借用别人的现成句,似无创造性可言,事实上,要凑得贴切自然,若无博学与慧心,是难以办到的。现成句子能入诗,成语还不能入诗吗?关键在入诗后的贴切自然。这并非易事。所以,我说,并非“成语入诗”不宜,而是“成语入诗“不易!

益田书院诗教部

终身教授:徐冰云

主讲教授:赵怀青     

                   赵希友 李遂生 刘吉龙 刘道福

                   肖庆仁 冯丽华 黄绪桂 李养环

                   骆琳玲 吴望标 陈德金 刘超伃

注:排名不分先后。

总编:一 笔

主编简介:

      冯丽华 ,英文名Lisa 系益田吟社社长兼益田吟坛主编,南山吟坛副社长,长城社区诗词班主讲教师,《当代诗人微刊》总编辑,《靓丽风华微刊》《巾帼诗词》总编辑; 中华诗赋论坛首席版主兼特约评论员。曾主编《巾帼诗词》微刊168期,《靓丽风华》微刊300余期。《益田吟社微刊》110余期。 并编辑出版《益田吟刊》创刊号,中华诗赋丛书之一,主编《中华诗词教学课件》 。《徐门诗友会作品集》主篇,三区十社一丛花唱酬集副主编,《心香惠玉集》副主编。 作品曾在《当代诗词》,《陕西诗词》《诗词》报,《夏风》,《岳池诗词》党诗看百年,《中国诗词》《南英诗刊》《东崂诗刊》《白鹤梁诗词》《鸣弦诗词》《赤水诗词》《湘西诗词》《巾帼诗词百家选》《美艺诗刊》《岚山诗词》《即墨诗词》《轩辕诗词》《平安桥》《惠来诗词》《泉洲诗词》《螺川诗词》《繁昌诗词》《诗意龙岗》《龙岗清韵》等几十家书刊及网络谋体发表。

       著有《冯丽华诗词集》《靓丽风华诗文集》《靓丽风华诗词集》,与恩师合著一部《新春庚子接龙诗集》。《靓丽风华•人生四境界》等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