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遗嘱的年轻人在担心什么?

数据显示,从2017年起,立遗嘱的人群中出现了不少年轻人。从遗嘱涉及的财产比例中,不同年龄段拥有且关注的财产有些不同。80后最关心的是房产,90、00后最关心的是存款。立遗嘱的年轻人在担心什么?

第1个回答  2022-04-12
随着人们遗嘱观念的变化,遗嘱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提前立遗嘱做好财产规划。据悉,在2017年,共有73位“8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到了2020年,“80后”订立遗嘱总人数达到503人,短短4年期间,一共翻了将近7倍。

数据显示,“8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2020年比2019年增长了2倍多,该数据暴涨,与2020年爆发新冠疫情有一定关系,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80后”,肩负着家庭、社会等巨大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思考及早订立遗嘱。

“80后”的遗嘱中,有97.23%是涉及到房产。据了解,该人群中,超过一半的“80后”是通过自己和另一半的奋斗买房,有一部分人是通过父母的资助下买房。

从数据上来看,80后的财产以房产为主,存款为次。此外,通过调查发现,80后人群非常懂得投资,有13.16%的遗嘱涉及到公司股权,有15.89%的遗嘱涉及到证券基金,这个比例远超其他年龄段的人群。经分析,80后订立遗嘱的原因主要是“避免财产下落不明”和“照顾家人”。

2020年,已有553位“90后”走进中华遗嘱库立遗嘱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起全社会关注,但从网络上网友的反映来看,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人能够坦然面对这一观念,并表示理解和支持,甚至有一批网友表示也考虑自己去立一份遗嘱。

据统计,2017年,有55位“90后”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了遗嘱;2018年这个数字是123;2019年,人数为166人,截至2020年底,人数合计为553人。数据显示,截止 2020 年 12 月 31 日,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最年轻的遗嘱人是 17 周岁。 (法律规定年满 16 周岁以上,有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视为具有完全民 事行为能力人)除了 90 后以外,00 后也开始订立遗嘱了。

虽然仅有近4年数据,但从“90后”人群立遗嘱增长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90后”接受并愿意订立遗嘱,2020年00后也开始立遗嘱了,说明了订立遗嘱不再是某个年龄段的“专利”。

刚满18周岁的大一新生小红(化名)来到中华遗嘱库上海第二登记中心,为自己订立遗嘱。小红希望把存在银行卡里的2万多元留给自己的一位朋友,她曾在小红最伤心难过时给予了支持和关爱。尽管并没有把这笔钱留给父母,但小红表示,以后挣的钱可能会往这张银行卡里放,如果资产增多可能会重新订立遗嘱,增加遗嘱继承人。小红说,立遗嘱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以后会更加认真地活着。

“90后”人群立遗嘱备受关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他们给遗嘱增加了更加丰富的财产种类。从“90后”分配财产的内容中可以看到,81.61%立遗嘱的“90后”处理的是银行存款,有71.54%是涉及到房产。与其他年龄段的立遗嘱人不同的是,“90后”的遗嘱中,“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其一个突出的特征: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是“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其次就是证券基金。

针对为何“90后”立遗嘱人中71.54%拥有独立住房的问题,陈凯表示,在实际工作中,他发现这部分“90后”,父母买房挂名在子女名下的现象很普遍,还有的父母甚至会将自己的部分股权挂在子女名下。“这也是为什么这些人要订立遗嘱的重要原因,防止自己发生意外财产旁落他人,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避免财产下落不明。”
第2个回答  2022-04-12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立遗嘱,是因为惧怕死亡吗?从数据上来看,是的。不管是不是年轻人,其实每个人都害怕死亡,在死亡面前,任何的困难都不是同等量级的。现在的年轻人作息时间、饮食规律并不健康,熬夜通宵吃外卖,已是生活常态。外加快频的生活节奏,较差的居住环境,以及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自我感觉自己并不是太健康。所以每回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会有代入式的去想:这会不会是说这自己?自己会不会英年早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共情力的一项心理现象,共情力包括“情绪模仿系统”和“换位思考系统”。另外,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年轻人更热衷于上网浏览信息,而媒体常会以类似“年仅 25 岁就 x 癌晚期,这几件事一定不要做!”等标题的吸引,重复且强化了一个概念——癌症离年轻人越来越近。被媒体放大的推动下,观念的形成就来自于重复和强化,以及共情力感受到别人猝死等现象,进而想到自己。它使得我们更加恐惧“死亡”这一件事情。大量关于年轻人立遗嘱的 调查资料显示属于一种情感寄托的行为。社会情绪选择理论告诉我们,当人们的未来时间知觉发生改变时,目标的优先次序也会发生改变。当我们觉得未来还有无限长时,我们会把经历放在工作、个人成就、自我价值上;但是当我们觉得未来不长时,我们会把更多时间花在家人、快乐、情感奉献上。因为感觉到自己可能会离开这个世界,过早的立下遗嘱也是为了把情感寄托在身边最亲近的人身上。他们更愿意关注与家人、快乐、情感等事情上。有的人会觉得父母把自己养大成人,如果一不小心是自己先离开父母,那以后父母的老了谁来赡养呢?所以提前把自己的财产做好分配,很多父母可能并不知道孩子的资产到底有多少,如果一不小心自己先离开,也算是让父母临终能有金钱上的支持和关怀。也有部分年轻人并没有什么财产,但他们也会选择立下遗嘱。他们会将自己的物品作为情感的延续,如最喜欢的书本、相机照片、手工做的小件用品等,在遗嘱上交代好给与到某人。这也是用一种“相互陪伴”的方式,让大家都会有个念想。
第3个回答  2022-04-12
现如今,写遗嘱的人已经不止老年人了。
根据《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从2017年起,立遗嘱的人群中出现了不少年轻人。80后立遗嘱人数增长了近13倍,90后增长了近10倍。
在经典电视剧里,豪门子女争夺家产的戏码频频上演。要是老爷子病危或去世,大家最关心的往往都是“有没有遗嘱”“遗嘱里有没有写财产怎么分配”。
可以说,处分财产是遗嘱最主要且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从遗嘱涉及的财产比例中,不同年龄段拥有且关注的财产有些不同。
80后最关心的是房产,90、00后最关心的是存款。
如果说什么最值钱,房产一定名列前茅。数据显示,80后的遗嘱涉及的财产类型主要是房产,占比达到97.67%。90后涉及房产的遗嘱则占比71.64%,低于存款的占比,排名第2。四舍五入就要30岁的的小李(化名)目前也只有存款,没有房子:“之前想和闺蜜一起买一套,但爸妈不同意,一个人又买不起,而且万一要是辞职了断供了,压力也挺大的。”
从遗嘱涉及的财产种类上来看,80后财产类型更多元化,90、00后遗嘱内涉及虚拟财产的比例更高。
除了房产和存款外,80后遗嘱涉及财产类型还有4种,包括证券基金、公司股权、虚拟财产和保险单等。90后遗嘱虽然也涉及相同类型的财产,但证券基金、公司股权、保险单的占比都较低,公司股权的占比更是仅仅只有1.27%。
90、00后遗嘱涉及的虚拟财产占比,相较其他年龄段更高,分别达到了21.75%和17.3%。虚拟财产主要以社交平台和支付平台的账号为主,比如排名前3的微信、QQ、支付宝。位列第4的网络游戏账号也是虚拟财产种占比较高的一类。
这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虚拟账号和现实财产绑定,比如微信钱包、支付宝里的余额、理财、游戏账号的皮肤、票券等,都是可以对应真金白银的财产。另一方面,微信、QQ、微博是年轻人维系亲密关系的平台,上面也记载着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我从09年开始写微博,平时有啥灵感感悟都会往上写,和朋友们都是互关的,是我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旺旺雪饼(化名)说
也许是因为年轻人的需求越来越多,不同平台也陆续推出“数字遗产”计划。苹果、谷歌、腾讯、微博、B站、快手等,都制定了“纪念账号”或“遗产继承人”等规则,以方便保留或删除网络痕迹。
不过,也有一部分年轻人希望可以一键清空自己的数字遗产。林子(化名)觉得:“灵魂要和肉体同步,不希望在互联网再‘死’一次。”小龙(化名)也持相同观点:“如果要走,我希望完全消失,就像没有来过这个世界一样,像一阵风吹过就好了。
尽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语境中,不少人对立遗嘱很忌讳,认为是不吉利的事情。然而还是有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提前立遗嘱,甚至一年更新一次。
担心自己突然去世,财产下落不明是首要原因。根据白皮书的统计,立遗嘱的90后中,有超过一半人的都是为了避免财产下落不明。

如今的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加班已经是“家常便饭”,加上作息不规律,导致猝死也渐渐年轻化。根据《2021年国民健康洞察报告》,近6成90、00后都担心自己猝死。在中华遗嘱库的案例中,21岁的王先生就通过立遗嘱的方式,确保自己如果某天突然去世,自己银行卡里的钱可以被被家人及时取出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4-12

有报告显示,截至 2020 年底,已有 553 个 90 后在中华遗嘱库立下遗嘱,甚至有 00 后已开始立遗嘱。为什么年轻人早早的将「死亡」纳入人生规划?

智浩心理学院发起讨论:在衰老与死亡这道终身命题之下,我们应该如何与岁月自处?

心理学爱好者免费成长社群成员招募中....限时免费送数千本心理咨询师参考电子书+数千部心理学大咖课程资源哈! 需要加入请在我的主页个人简介处或主页背景查看哦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立遗嘱,是因为惧怕死亡吗?当代年轻人的生死观是怎样的?

三十而立,立遗嘱的「立」。

有朋友调侃道,我二十而立,比你厉害一点。

根据丁香医生《2020 国民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有 53% 的人会担心自己突然猝死,(我就是其中一位)。其中有 6% 的人经常担心甚至每天担心。

奇怪的是,年龄岁数较大的人对猝死的担心比例呈下降趋势,反而是 95 后、00 后担心自己猝死比例更高,分别占比 60%、58%。

第5个回答  2022-04-12
3 月 20 日,中华遗嘱库发布《2020 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对保管的 19 万份遗嘱进行了分析。白皮书显示,4 年间,"80 后 " 立遗嘱的人数翻了近 6 倍,立遗嘱趋向年轻化。此外," 微信遗嘱 " 受到欢迎,一年有近 7 万人留言。

统计显示,80后的遗嘱中,多达97.23%涉及到房产,52.46%是关于银行存款,还有证券基金、公司股权。90后中则是银行存款占比最多达到81.61%,同时房产降至71.54%。值得一提的是,80后、90后纷纷将虚拟财产纳入遗嘱,包括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等,而且占比从10.69%翻了几乎一番达到21.35%。

而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为何遗嘱开始倾向年轻化呢?

其实不说80后,最早的90后也已过而立之年,算是步入中年了。但很残酷的是年龄在增长,但事业还是没有起步,大多数人仅仅只是“三十而已”。在城市安家的,多数在还房贷;还没安家的,在想办法凑首付。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所需承担的家庭和工作责任更多,上有4位老人需要照顾,下面还有需要陪伴的孩子,而时代竞争的步伐催促这批“年轻人”不断面临新挑战,压力、焦虑伴随着每一天。

而且,很多年轻人认为这个时代留给他们的机会越来越少了。靠处关系跑渠道,只要不要脸金钱遍地捡的时代过去了,靠ppt向土豪融资的时代也过去了……回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几波野蛮的暴力增长,创业的门槛变得越来越高。第一波是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投机倒把的倒爷,只要利用不同地区的价格差就可能快速套现。第二波是90年代的下海潮,从国企辞职下海经商,那时是供给严重不足的时代,只要有资源有能力,看准市场开个小工厂也能赚一笔。第三波是楼市,从几千元一平到几万十几万一平,前期只要你有储蓄,有资本的积累,买房就能享受到这波红利。第四波是2000年传统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从国外复制创意进入国内(QQ,博客,搜狐,淘宝)抢占先机。只要懂欧美懂互联网技术就有机会。第五波是10年后的移动互联网,各种打车外卖APP的崛起,造就了流量巨头的新贵。这时候需要的是创新力,技术实力市场能力等等一些更高层次的门槛。

而当下,对于想创业的年轻人来说,低门槛乘风破浪的机会是没有了,80后90后面对的是一边是“996”的赚钱无望,一边是花钱不断的月光式消费,高房价的压迫和消费主义(网购,网红带货)的洗脑,导致现在最常听到的词汇变成了“丧文化,人间不值得,内卷,贫富悬殊等等“。不在存量市场上抱怨机会越来越少,而主动开发新增量市场的机会,未来的我们都将大有可为。站在这种角度,即使面对再多的挑战,压力焦虑,但只要换一种思路换一种心态,可能就会造就不一样的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