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遗嘱的年轻人在担心什么?

数据显示,从2017年起,立遗嘱的人群中出现了不少年轻人。从遗嘱涉及的财产比例中,不同年龄段拥有且关注的财产有些不同。80后最关心的是房产,90、00后最关心的是存款。立遗嘱的年轻人在担心什么?

第1个回答  2022-04-12

    立遗嘱的年轻人在担心什么?立遗嘱是公民行使自身合法权利行为,我并不觉得这是年轻人出于担心才会去立遗嘱,这是一种对不确定未来的坦然面对,主要是对自己所拥有财产的妥善处理,这样也会让很多年轻人去尝试之前自己不敢做的事情。

    当下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已经拥有属于自己的资产,年轻人的个人财产保护也变得更重要。越来越多“90后”“00后”立遗嘱,或可说明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年轻人通过多种渠道接受了更多的法制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权利意识、规范意识,进而知法、守法、用法、信法。

    身处地球村的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有太多的渠道,见识各种生离死别、天灾人祸。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经历过生死事件的人中都会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立遗嘱年轻化是生死观理性化的体现。”年轻人立遗嘱的另一个原因是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他们担心一旦自己死于工作压力,留下的财产会得不到保障。其实,中国人私有财产权意识的觉醒是立遗嘱流行起来的主要原因。

胡适说过一句话: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不能做到这三步,不能算作现代人!”立遗嘱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中青年能够正视生死,早做安排,是睿智,是真旷达。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也就是说,符合《民法典》相关规定的自然人在具备法律效力后的任何年龄,都有权利立遗嘱。从传统观念中对“死亡”的避谈和顾忌,到现如今法律保障年轻人可以任意选择时间处理离世后遗留的个人财产,可以看出社会风气的进步。

    疫情当前,这是一个永远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会先来的时代。提前立遗嘱,是年轻人未雨绸缪,出于对亲人的爱的举动。其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免去部分麻烦和重燃生活信心。

第2个回答  2022-04-12

说到立遗嘱这个事情,大部分人都想到都是老年人,他们为了提前害怕自己离开人世。将自己的遗产分给自己的子女,也害怕自己的子女会因为遗产争夺的事情,让彼此之间产生矛盾,老人都会未雨绸缪提前的给自己立好遗嘱。

而现在立遗嘱的人大部分都倾向于年轻人,他们在立遗嘱的时候80后更倾向于交代自己的房产,要将自己的房产留给谁。

90后立遗嘱大部分都规划于自己的资金管理,想要将自己的钱财留给家里的亲属。00后也开始立遗嘱了,现在的年轻人立遗嘱大部分都是未雨绸缪。

00后立遗嘱给我们现在想想00后认为也不过才只有20岁左右,对于20岁的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在考虑到自己遗产的问题,也会选择提前立遗嘱。年轻人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看的也非常的开,他们害怕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提前立好遗嘱。

可能对于家人们来说,也能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遗产分配问题,现在的人对于生死的问题看得很通透。

认为自己也不确定能活到哪一天,提前立好遗嘱,交代好自己的后事,以免让家人操心。

90后立遗嘱现在大部分的90后也都已经成家立业了,在成家的当中,他们可能也因为工作上的压力选择立遗嘱。因为年轻人的压力可能都是我们难以诉说的,每个人都为着自己生活所打拼着,但是当自己压力无从释放的时候。可能在工作或者其他事情当中,也都有些筋疲力尽显得无能为力,他们也会提前立遗嘱。但是他们在立遗嘱的时候,大部分交代的也都只是自己的钱财,90后的工资也并非是非常的多。在交代自己财产分配的时候,可能你都会想到将自己的钱财留给家人,或者妻子。

第3个回答  2022-04-12

如今的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加班已经是“家常便饭”,加上作息不规律,导致猝死也渐渐年轻化。根据《2021年国民健康洞察报告》,近6成90、00后都担心自己猝死。在中华遗嘱库的案例中,21岁的王先生就通过立遗嘱的方式,确保自己如果某天突然去世,自己银行卡里的钱可以被被家人及时取出来。

年轻人立遗嘱的第2大原因是照顾家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死后最大的牵挂不一定是钱,而是家人。

除此以外,随着年龄增长,预防“自身婚姻风险”的重要性也有所提高,成为80后立遗嘱的第3大原因。
2021年中青年定立遗嘱人群中,接近7成的人是已婚人士。但在夫妻同立遗嘱的比例中,超过4成人都是单方订立遗嘱。

人类的遗产或许并不相通,但遗产分配的对象都一样。简单来说,就是有孩子的留给孩子,没孩子的留给父母。
30岁以下人群立的遗嘱,父母作为财产继承人的比例达到了77.26%。40岁以上人群立的遗嘱,孩子作为财产继承人的比例达到60%以上。30-39岁人群中,选择父母或者子女继承财产的占比接近,都是30%以上。

第4个回答  2022-04-12

如今,很多的年轻人并不忌讳在生前谈论身后事,一些人认为,人生总有大大小小的意外,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结局,早做准备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负责,也有人将立遗嘱当作反思当下的机会,从生命尽头反思,让生命不留遗憾。01或许有一天,疾病发作,生命就终止了。我们都在脑海中进行过这样的演习——医生告诉我们说我们患了重病,只能再活六个月。

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会让我们联想到去向往的地方旅游,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甚至可能是参加一些大胆的活动,比如跳伞或攀岩。我想这些都是合理的反应——在剩下的几个月里,尽可能多的安排活动。但如果医生说你很有可能明天就会离世,那该怎么办呢?或者他说,你也可能再活5年、20年或50年…这正是我的好朋友汤姆最近面临的问题。一个月前,汤姆的弟弟因心脏病离世。这完全是一场令人意想不到的悲剧,汤姆的弟弟刚满40岁,身体健康,不喝酒,经常锻炼,胆固醇水平低。但有一天,他在去健身房的路上突然感到胸部不适。在15分钟内,他被送进了急诊室。不到一小时,医生宣布了汤姆弟弟的死亡。他的主动脉裂开了,医生都无能为力。后来,医生们告诉汤姆,他的弟弟患有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这种疾病目前还无法预测或预防;某一天,疾病发作,生命就终止了。医生还告诉汤姆,因为他们是兄弟,他很有可能也患有同样的疾病,甚至目前也没有办法检测。02你可能会在90岁时离开,或者那之前的任何一天。面临这样的处境,你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我不能代表汤姆,但在目睹了他生活中发生的这一切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些事。当然,你或许会追寻那些你想烙印在生命中的事情——一些活动、人际关系或是贡献,它们或短暂,或长久。但我想,这样的处境也会让你思考放弃一些事情,比如压力和焦虑。不可否认,我的老板有时让我感到痛苦,但与我的健康和长寿相比,他的压力又算得了什么呢?

显然,你不应该为你无力控制的事情紧张和焦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悲剧也带来一份礼物。对汤姆来说,这场变故带来一种要求他充分享受生活的紧迫感,以及一种高度的洞察力——辨别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什么该珍惜,什么该忽视,什么该庆祝,什么该原谅。以这种方式思考生活,我们会鼓起勇气追随自己的内心和直觉,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生活,而不是被别人的观点或人为定义的成功所指导或评判。谁也不知道自己会在何时和世界说再见,但我们能够控制选择开始生活的那一刻。03如果明天就要和世界告别,你今天会做什么?又是一个急急忙忙赶去上班的早晨,你是否突然想到这样的一个情景,如果自己突然死于一场车祸事故或突发疾病该怎么办?我不是虐待狂,也不是一个悲观的人,我只是想知道,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会怎样呢。总有一天这种情况会发生,只是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时候。那么,你为了升职、好成绩、好身材或赚钱而苦苦挣扎又有什么意义呢?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都应该偷懒、停滞不前或者不再追求梦想。在我目前为止度过的短暂生命中,除了永不放弃,我还学到的是,生活就像母亲的最佳菜谱。它有香料的刺激和冒险,它也有水的温柔体贴,最终它带来令人垂涎的喜悦。它证明了,作为一个整体的我们可以是多么美好,而不是偏重某一味食材那样失衡的生活。这就是我思考的生活。如果还有一点思考,那就是母亲做这道菜时施展的魔法,那是她在菜肴中倾注的爱和满足,而我们生活中恰好缺少爱和满足的能力。

你像一台机器,一觉醒来就急急忙忙赶去上班,只为等待着下一个周末的到来,而这时才刚刚周三。可惜我们没有创造只从周五晚上活到周一早上的“幸运”人生。为什么我们总是感到焦虑,不停追赶别人的脚步?有目标是好事,但是过于极端就会变成灾难,生活也是这样,没人知道最后的告别是什么时候。

第5个回答  2022-04-12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立遗嘱,是因为惧怕死亡吗?从数据上来看,是的。不管是不是年轻人,其实每个人都害怕死亡,在死亡面前,任何的困难都不是同等量级的。现在的年轻人作息时间、饮食规律并不健康,熬夜通宵吃外卖,已是生活常态。外加快频的生活节奏,较差的居住环境,以及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自我感觉自己并不是太健康。所以每回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会有代入式的去想:这会不会是说这自己?自己会不会英年早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共情力的一项心理现象,共情力包括“情绪模仿系统”和“换位思考系统”。另外,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年轻人更热衷于上网浏览信息,而媒体常会以类似“年仅 25 岁就 x 癌晚期,这几件事一定不要做!”等标题的吸引,重复且强化了一个概念——癌症离年轻人越来越近。被媒体放大的推动下,观念的形成就来自于重复和强化,以及共情力感受到别人猝死等现象,进而想到自己。它使得我们更加恐惧“死亡”这一件事情。大量关于年轻人立遗嘱的 调查资料显示属于一种情感寄托的行为。社会情绪选择理论告诉我们,当人们的未来时间知觉发生改变时,目标的优先次序也会发生改变。当我们觉得未来还有无限长时,我们会把经历放在工作、个人成就、自我价值上;但是当我们觉得未来不长时,我们会把更多时间花在家人、快乐、情感奉献上。因为感觉到自己可能会离开这个世界,过早的立下遗嘱也是为了把情感寄托在身边最亲近的人身上。他们更愿意关注与家人、快乐、情感等事情上。有的人会觉得父母把自己养大成人,如果一不小心是自己先离开父母,那以后父母的老了谁来赡养呢?所以提前把自己的财产做好分配,很多父母可能并不知道孩子的资产到底有多少,如果一不小心自己先离开,也算是让父母临终能有金钱上的支持和关怀。也有部分年轻人并没有什么财产,但他们也会选择立下遗嘱。他们会将自己的物品作为情感的延续,如最喜欢的书本、相机照片、手工做的小件用品等,在遗嘱上交代好给与到某人。这也是用一种“相互陪伴”的方式,让大家都会有个念想。另外,也有一些人不太敢做的事情、不太敢讲的话、不太敢遇到的人,想做最后有一些交代,也算是对自己情感的释怀。会将最后要表达的话作为遗书的形式,传递给最重要的人。他们都是通过以上种种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来延续自己存在的意义。在未来的日子里,20~30 岁立遗嘱的年轻人并不是什么罕见事件了,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会用自己安心的表达方式来为自己人生负责。这也是当下年轻人传达的一种态度:大家要好好的活在当下,也得更加坦然的面对离开和死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