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第五单元  思维方法

一、教材和丛书分析

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一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3篇课文。3个故事内容浅显,寓意深刻。《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小鸟和青蛙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而寓意深刻的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寒号鸟》是一则民间故事,故事蕴含的道理是: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做事不能只顾眼前,要有计划有安排。《我要的是葫芦》告诉我们: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这几篇文章故事短小,形象鲜明,情节有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组教材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在交流讨论中,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坐井观天》可以联系课后题“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寒号鸟》可结合课后题“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及“你在生活中见过喜鹊或寒号鸟这样的人吗?说说他的小故事。”来展开交流,体会只顾眼前,不想将来带来的不良后果;《我要的是葫芦》结合课后题“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思考原因,促进对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一些基本道理,获得初步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本单元的另一个语文要素是“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后题或语文园地,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寒号鸟》一课,可借助课后第二题,感受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我要的是葫芦》通过课后第二题的对比朗读,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情感;“语文园地”中“字词句运用”第二题,通过仿说练习,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把句子表达得更清楚、更具体。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要做到多读。通过朗读指导,读好对话,在朗读中体会、感才能让学生真正明白故事的道理,而非仅靠老师的说教。

与本组教材配套的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故事欢乐谷》,在“小故事,大道理”中有6篇范文(见下表)。这些文章大都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故事内容浅显,每个故事都渗透着一定的道理。这些故事中基本都有人物对话,有不同句式的句子,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起到了拓展训练作用。如《郑人买履》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而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文中的对话有问句,有感叹句,读好不同的句子就可以读好人物对话,与《坐井观天》的语文要素一致;《网里的鸟》告诉我们:做事情时,团结一心才能成功。可以与《寒号鸟》整合阅读,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故事的道理;《鱼钩、鱼线和钓竿》《狐狸和仙鹤交朋友》中都有不同的句式,都可以与《我要的是葫芦》进行整合学习,拓展训练语文要素。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运用形旁表义等识字方法认识“沿、答”等44个生字,读准“哪、号、当”3个多音字,会写“井、观”等24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

3.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4.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5.和别人商量事情,要用商量的语气,并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6.积累带“言、语”的词语,背诵古诗《江雪》。

反思:要抓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1.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交流讨论,初步体会。

2.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并且学会表达。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后题和语文园地来进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