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问题报告文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8
80年代的中国报告文学迎来了其最为蓬勃的发展时期,紧密响应着变革时代的脉动。在这一时期,报告文学以其迅速、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特点,赢得了文学界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1978年,《人民文学》第1期刊登的《哥德巴赫猜想》标志着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崛起。此后,知识分子题材的报告文学成为热潮的开端。
进入80年代,报告文学的题材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它不仅叙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重大事件和各类人物,还揭露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引人关注的问题。报告文学的视野也扩展到了国际范围,作家的报告视角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不仅从文学和新闻的角度来展现生活,还从哲学、社会学、生态学、文化学等多个角度来观察和思考。《挑战与机会》(陈祖芬)、《世界大串联》(胡平、张胜友)、《走出神农架》(李延国)等作品,不仅具有文学的魅力和新闻的时效性,还融合了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深度思考。
在结构上,报告文学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世界大串联》就是一例,它涉及到多位人物,通过各自的生活片段来构成整篇文章。作者在宏大的时空背景下,自由选择表现内容,使得作品能够承载大量信息,具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和强大的思想力量。
80年代的报告文学可以根据主题取向的不同分为两个阶段:(1)1984年之前,作品主要关注先进人物的塑造,主旋律鲜明,表达更为精致。(2)1985年起,报告文学创作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批判性主题重新得到强调。这种变化与社会文化生态以及报告文学作家主体意识和文体意识的觉醒有关。
批判性主题在问题报告文学中得到了集中体现。这类作品不再以单一事件或人物为中心,而是围绕具有广泛社会性的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调查和报道。这些作品触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其价值在于通过强势的规模化警示,促使我们民族意识到问题、忧患和危机,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作用。然而,一些问题报告文学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对问题的过度堆砌、材料失实和评论偏颇等。详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