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宫颈炎的宫颈炎表现形式及治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宫颈湿疣是由于HPV感染所致,并通过性接触而传染。好发于年轻妇女。近30年来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在西方国家已成为最常见的病毒性性传播疾病。人乳头状病毒属于DNA病毒,呈球形,无包膜,病毒粒子系一多面体(20面体)立体壳体,直径45~55nm,分子量约为5×106。HPV有高度的宿主和组织特异性,只侵袭人体皮肤和粘膜。目前多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分型,用DNA限制性内切酶图形鉴别亚型或变种。现已知HPV存在约100余种亚型。约有30余种I-IPV亚型与人类生殖道感染有关。 HPV-.6、11、42、43、44型主要引起尖锐湿疣病变,而HPV-16、18、3l、35、39、45、5l、52和56型等与宫颈良性肿瘤、不典型增生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宫颈湿疣通常导致宫颈局部丘疹性或斑疹性病变,多为扁平状,单发或多发,可融合成菜花状,也可发生在宫颈移行区,类似乳头状上皮增生。扁平湿疣呈斑片状,粗糙面如苔藓,临床表现不显著,称为不典型湿疣。组织学镜下特点为鳞状上皮增生或假上皮瘤样增生,上皮角质层角化过度伴有角化不良。最突出的是鳞状上皮中出现挖空细胞,细胞增大,圆形或类圆形,核大、深染、固缩、形状不规则,有时见双核,核周为很宽的空化区,细胞边缘似较厚的细胞模样。这种空泡细胞是HPV感染的证据。宫颈扁平湿疣不太容易被发现,以3%~5%醋酸涂抹宫颈可增加其能见性,3~5分钟后可使累及部位像白色斑块样显示出来(醋酸白试验)。阴道镜检查常见宫颈湿疣上皮成多发性指状突起,扁平型湿疣在转变区呈白色,有光泽;可见点状血管或呈镶嵌状。细胞涂片检查可查出空泡细胞及角化不良细胞,双核或多核细胞。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CCT对宫颈涂片的准确性达到97%以上,可以了解HPV感染宫颈管的程度,比传统的细胞学检查更全面、更实用,此检查采用TBS细胞学分类,可信度更高。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则主要为中、表层挖空细胞。此外,电镜检查可观察到HPV病毒颗粒及核内小体。特征性的HPV病毒颗粒均在挖空细胞内出现。由于HPV不能在体外组织细胞中培养,血清学试验敏感性及特异性不高,免疫组化亦相对不敏感,阳性率仅为40%~60%,近年来多采用核酶杂交技术和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HPV感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达90%。
宫颈湿疣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方法有消毒剂局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有电烙、冷冻、激光、微波治疗等。手术治疗则在局麻后使用LEEP高频电刀。对于有宫颈不典型增生者,应进行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取颈管组织,排除浸润癌后,再决定治疗方案。合并妊娠时,宜在孕3个月前进行局部破坏性治疗,以避免分娩时发生合并症。若妊娠已足月合并较大的宫颈湿疣,则宜进行剖宫手术,以防止产后出血。 单纯疱疹病毒(HSV)是一种含双链DNA的病毒,属疱疹病毒科,根据其生化、生物学和抗原性不同可分为HSV-I型和HSV-Ⅱ型。一般认为,感染女性生殖道的疱疹病毒是属于Ⅱ型,并且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密切接触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感染后主要引起生殖器皮肤粘膜的疱疹样改变。
HSV-Ⅱ直径为120~150nmDNA病毒,相对分子质量为85×106~106×106。含有一双链DNA核及周围由壳粒组成的蛋白质衣壳,呈20面体,其外包以含有脂质的被膜。 HSV的DNA多数疱疹病毒的基因组由两个相互连接的长节段(L)和短节段(s)DNA组成。其基因组内部含串联重复序列,而基因组末端有直接重复序列。患者感染后体内产生抗体,有些病毒被宿主的免疫反应所清除,但有些残存的病毒则经周围神经轴索转入神经节内长期潜伏,由于神经细胞缺乏病毒繁殖所需要的特异性转录酶,因而病毒在神经细胞内保持静止不动,但当机体受外伤、感染、月经等刺激时,病毒沿受累的神经根返回到受累部位皮肤粘膜,而出现反复发作。这种感染的意义在于它与自然流产中病态胚胎及胚胎死亡有关。目前认为HSV-Ⅱ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HSV-I型和HSV-Ⅱ型均可发生在宫颈,表现为宫颈充血或多个敞在小溃疡,严重者淋巴结可肿大,可持续1~2周。经过一段时间损害、结痂、愈合,一般3~4周皮损消退,但可有新的损害发生。宫颈病变引起水样的、血性血清样异常阴道分泌物增多。病变开始为空泡,然后病变表面破溃,留下基底部溃疡。原发感染HSV后,经过一段时间,常再复发。HSV.Ⅱ型感染,患者可无症状,或为外阴或阴道疼痛性疱疹,疱疹以后可转化为溃疡、坏死,甚至菜花状生长,犹如癌肿。实验室检查方法有病毒分离培养法、改良组织培养法、细胞学诊断法、免疫荧光检查、酶联免疫吸附和放射免疫测定法。在病理切片中深棘层细胞层内有水泡,内含清液,有退化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核内包涵体具有空隙围绕。HSV-Ⅱ型与HPV混合感染普遍存在。在慢性宫颈炎患者中,随着宫颈糜烂程度的增加,HSV感染率上升,提示HSV感染与慢性宫颈炎的发生和发展相关。在HSV感染的宫颈炎的临床诊断中,PCR能对前病毒或潜伏期低复制的HSV特异性靶 DNA中段进行扩增检测,较DNA探针敏感,在血清抗体出现之前就可以检出。因此,PCR技术是临床检测HSV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简便、敏感和特异性强等特点。
在治疗上要注意保持疱疹的完整性、清洁与干燥,合并细菌感染时,应用消毒剂治疗。对反复发作者,应早期作宫颈细胞学检查,以排除宫颈癌或癌前病变。HSV感染最广泛和最有效的治疗是应用无环鸟苷类药物阿昔洛韦,每次200mg,每天5次,10天1个疗程。对病情严重者应按5mg/kg,1h滴入,每8h一次,共用药5~7天。对复发病情较重者应长期口服阿昔洛韦,每次口服通常是口服200mg,每天2~4次,需坚持1年。对一般孕妇患者不主张阿昔洛韦治疗,对早期妊娠者宜终止妊娠。也可选择或加用α-干扰素。对于重度宫颈糜烂者。 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在女性生殖道以宫颈最为敏感。多呈不显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HCMV病毒属于双链DNA病毒。具有含病毒DNA的内核,外被以110nm的20面体,此20面体由162个壳粒构成,由一囊膜包裹,其分子量为150×106。此病毒可通过胎盘侵袭胎儿和经阴道侵袭胎儿,从而引起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畸形等。
HCMV可用人胚的肌肉、肺等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分离和培养。在细胞培养中病毒繁殖较慢,HCMV复制并释放出其后代需要4天时间,但在病毒DNA合成之前,HCMV就在培养细胞中产生早期抗原和病理变化。在受感染细胞中可检出大约20种病毒特异性蛋白。大约一半的蛋白质是糖蛋白。病毒DNA序列长为240kb,是迄今所知最大的DNA动物病毒基因组。
HCMV感染组织学上最具特征性的是核和胞质内的病毒包涵体,使细胞成为大空圆形,中央为深色小圆体犹如猫头鹰眼睛。在间质内有淋巴细胞浸润或有淋巴滤泡形成。
以往对HCMV的检测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检测HCMV特异的1gM、中和试验或直接检查HCMV包涵体和疱疹型病毒颗粒。近年来对HCMV形成了一些实验室早期、快速诊断方法,诸如HCMV早期抗原(EA)检测、核酸杂交、PCR等,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HCMV感染的定量检测方法,如病毒血症、抗原血症的定量检测,标本中 HCMV DNA的定量PCR检测等。由于体液中病毒DNA先于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或血清学证据的出现,故PCR技术可作为HCMV感染的早期指标。另外,由于PCR敏感性高,可从含极少量病毒颗粒的外周血检出病毒DNA。HCMV感染不产生明显症状,因而不容易被察觉。宫内感染可引起流产、胎死宫内、早产,发育障碍,畸形(如小头、耳聋、失明)、智力障碍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