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皇陵的金陵概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北京大型皇家陵寝除明十三陵以外,还有一座比明十三陵早200余年的大型皇家陵寝,它就是房山云峰山(又称九龙山)下埋葬有17位皇帝的金陵。
早在12世纪初,生活在我国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的一支,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统一了东北女真族后,经过几年坚苦卓绝的对契丹辽国的征战,逐渐强大,于公元1115年称帝,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国号“金”(辽为“铁”的意思,完颜阿骨打取国号为“金”是以金克铁之意)。金曾两次发动对北宋管辖的燕京战争,最后占领了燕京(今北京地区)。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没有看到他的子孙灭辽、灭北宋,于天辅七年(1123年)7月,在征战途中崩于部堵泺西行宫(今吉林省扶余境),年56岁,谥武元皇帝,庙号太祖。
金太祖死后,其弟完颜晟继承皇位,号太宗。太宗死后,又将皇位传给了太祖之孙完颜亶。完颜亶又被他的堂兄弟海陵王完颜亮杀死,皇位被篡。
金帝陵的陵墓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帝陵陵区;埋葬后妃的坤厚陵;诸王兆域。文物专家杨亦武著《大房山金陵考》对金陵的分布有如下说:据目前已经探明的情况来看,金代帝王陵主要分布在大房山(今北京房山地区)东麓的九龙山、凤凰山、连泉顶东峪、三盆山鹿门峪。建陵初期,出于安葬和谒陵、祭陵的需要,在山陵东端的入陵处建行宫磐宁宫,章宗时期,又在山陵至高点大房山主峰茶楼顶上建离宫崇圣宫、白云亭。大金国立国前的始祖以下十帝均迁葬于大房山陵。大金国九帝除金宣宗葬汴京(河南开封)、金哀宗葬蔡州(河南汝南县)外,太祖至卫绍王七帝均葬于大房山陵,海陵王、卫绍王两位皇帝死后被削去帝号,故葬所无陵号。大金国追封的四帝,三位葬在大房山。完颜氏宗室诸王有许多葬在大房山陵,其中有文献可考的有三位:梁王完颜宗弼、荣王完颜爽、宿王矧思阿补。此外海陵太子完颜光英也葬于大房山(诸王兆域)。可以确定的葬于大房山的后妃有23位。坤厚陵是大房山唯一一座后妃陵,乃世宗为昭德皇后乌林答氏以下六位后妃所建。其他诸位皇后均附葬诸帝陵。金世宗逝后,乌林答氏从坤厚陵迁兴陵与世宗合葬。余下五妃的陵墓为坤厚陵。陵墓中有大家非常熟悉的金太祖第四子梁王完颜宗弼,即和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对阵的金兀术的陵墓。因《说岳全传》的影响,人们普遍对金兀术没有好印象,把他看成是异族侵扰和凶恶的化身。其实,金兀术在统一北方、促进女真族向封建化过渡方面的历史功绩是不可泯灭的。有资料记载:金兀术是大金国杰出的军事家,开国元勋,勇武绝伦,一生戎马征战20多年,为大金国立下汗马功劳。他首征江南,蹙宋帝于海岛,再征江南终于迫使宋帝划淮为界,为大金国赢得了大半个中国。完颜宗弼是唯一一位以王爵陪葬太祖陵的,这反映了他在金王朝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