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苏铁的该种考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早在1890 年W.T.Thiselton-Dyer 曾记述C.siamensisMiquel分布于缅甸、泰国及印度支那地区,但未指明中国是否分布。1902年他则明确把中国列为原产地,引证标本为A.Henry(邱园存放)采于云南思茅海拔1300~1600米的林中。J.Schuster(1932) 把Morse273号采自中国的标本(邱园存放)亦鉴定为C.siamensis Miquel。陈嵘于1937年首次称C.siamensisMiquel 为“云南苏铁”,认为其产云南省。郝景盛1951年记述中国广东、广西及云南均产,并称之为暹罗苏铁。而Shiu-Ying Hu1964 年则又称之为野苏铁,引证标本为采自云南的Henry13637,Rock2680。郑万钧等(1975,1978,1983) 在《中国植物志》与《中国树木志》采用陈嵘“ 云南苏铁”的名字,记述其产于云南西南部及南部的潞西、澜沦、思茅、景洪等地,广西、广东有栽培。其后的地方植物志及有关植物书刊都跟从《中国植物志》,普遍采用“云南苏铁”一名。
云南苏铁(C.siamensisMiquel)一名也为许多园艺书刊所广泛引用,如陈植(1984)的《观赏树木学》,孙可群等(1985)的《花卉及观赏树木栽培手册》及陈俊愉、程绪珂(1990)的《中国花经》 等。
“云南苏铁”与“暹罗苏铁”的学名都为Cycas siamensis,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同一物种。但美国苏铁专家C.M.Whitelock 1989年来中国开展苏铁考察时首次发现云南苏铁的错误鉴定。他曾这样记述: “在桂林植物园生长有采自广西南部挂牌为云南苏铁。C.siamensisMiquel的苏铁植株,它们与泰国的暹罗苏铁(C.siamensisMiquel)属不同的种类,其羽叶深绿色,发亮,羽片渐尖,边缘反曲。这种苏铁产生小型(直径10~12厘米)紧包型雌球花,成年植株叶基片状剥落,较大的植株形成类似于泰国暹罗苏铁的盘状干基。“暹罗苏铁(C.siamensisMiquel)是Miquel在1863年根据J.E.Teysmann采自泰国的标本而命名的苏铁种类。据观察,其主要形态特征如下:树干高1~1.5米,干基膨大成圆盘状。羽叶长80~100厘米,中部羽片长6~12厘米,宽4~6毫米。小孢子叶顶端具长0.5~2厘米 的小尖头,大孢子叶密被宿存的锈色绒毛,不育顶片两侧具7~16对侧裂片,裂片长0.5~1.5厘米,胚珠1~2枚。种子外种皮具海绵状纤维层,与中种皮不易剥离。从小孢子叶顶端具较长的小尖头及外种皮具海绵状纤维层结构来看,暹罗苏铁亲缘上非常接近篦齿苏铁(C.p ectinataHamilton),这一点为不少学者所接受,如W.T.T hiselton-Dyer(1890,1902),N.L.Bor(1953),D.D.Pant&B.Mehra(1962),David L.Jones(1993)及王定跃(1996)。只有篦齿苏铁具有类似的形态特征,国内其它苏铁小孢子叶顶端小尖头长不足2~3 mm,外种皮无纤维层,易与中种皮剥离。可见,不仅产于广西西南部的苏铁不是暹罗苏铁(C.siamensisMiquel),与之类似,仅是树干基部膨大成圆盘状;而且产于云南西南部的苏铁也不是暹罗苏铁(C.siamensisMiquel),前者根本无圆盘状干基。暹罗苏铁(C.siamensisMiquel)中产于泰国、缅甸与越国,中国不产,据调查,只有广西南宁树木园与广东深圳仙湖植物园各有1~2株栽培。
陈嵘(1937)记述的云南苏铁为小乔木,干高五尺至一丈。王定跃(1996)指出这么高大的树干,云南只有产于西双版纳与思茅的篦齿苏铁及产于个旧的灰干苏铁(C.hongheensisS.S.Yang et S.L.Yang ex D.Y.Wang),而灰干苏铁的产地当时无人知晓,直到1990~1992年才被有关学者发现。可见陈嵘所指的“云南苏铁”无疑就是篦齿苏铁(C.p ectinata Hamilton)。
郑万钧(1975,1978,1983)所记述的云南苏铁产于西双版纳与思茅等地“,羽片长120~250厘米中部的羽状裂片长25~33厘米,宽1.5~2.2厘米,大孢子叶上部的顶片侧裂片长1.5~3.5厘米。”据实地调查,该种苏铁树干不明显,基部并不膨大成圆盘状,小孢子叶顶端小尖头长不足2毫米,外种皮无纤维层,而易与中种皮剥离。所以这些特征显然与暹罗苏铁(C.siamensisMiquel)不符,据研究应为单羽苏铁(C .simplicipinnaT.Smitinand)K.Hill)。
《云南种子植物名录》、《云南植物志》及《云南树木图志》记述的“云南苏铁”除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的单羽苏铁外,产地还扩大到滇东南的河口县。据研究,产于河口的苏铁为河内苏铁(C .tonkinensisLinden et Rodigas)。而冯国楣(1989)所指的“云南苏铁”不仅包括了产于滇西南的单羽苏铁,还包括了产于蒙自、弥勒的贵州苏铁(C.guizhouensisK.M.Lan et R.F.Zou)以及产于建水、石屏的元江苏铁(C.p ar vula S.L.Yang ex D.Y.Wang)。四川省林科所(1975)所记载的“云南苏铁”应属攀枝花苏铁(C.panz hihuanensisL.Zhou et S.Y.Yang),而钟济新(1982)、李树刚、梁畴芬(1991)记述的产于广西西南部的“云南苏铁”应为石山苏铁(C.miqueliiO.Warburg)。
《中国植物志》综上所述,王定跃(1996)认为,C.siamensis中国不产,应恢复其中文名暹罗苏铁,而“云南苏铁”则是一个被长期误定,又广泛引用而应予以废弃的苏铁名称。
《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经英文中外专家联手进行增补和修订,并最终以英文定稿)也指出《中国植物志》中的“云南苏铁”系错误鉴定,其中所指的“云南苏铁”应为宽叶苏铁(C.balansae),而真正的C.siamensis事实上仅分布于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越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