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怎样培养八年级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8-06
这是我在山西太原迎泽区“第八届全国现代学校文化发展论坛”上的总结发言,在这里全文转载,以感谢迎泽区政府和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迎泽区校长们的倾情付出,感谢全国各地朋友们的热情参与。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各位朋友,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格外地高兴,今年尤其如此。因为“第八届现代学校文化发展论坛”的召开更是来之不易,但又特别的精彩。
所谓来之不易,一是指大家都已经是一方有影响力的名校长了,公务繁忙,身不由己;二是指今年校长们的外出有更严格的规定和审批程序。因此,大家能汇聚在一起,足以说明大家对友谊、对缘分的珍惜,对教育、对事业的挚爱。
所谓特别精彩,一是指:论坛内容的精彩,包括现场的学习和观摩;口头和书面的发言;李振村主编的报告和点评……。二是指:论坛形式的精彩,包括主持人的穿针引线;发言加评论的智慧、灵动;现场观摩与交流研讨的相得益彰……。可以说,是一次校长们风采的集中展示。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次精彩的论坛,一次有创意的论坛,一次颇有收获的论坛。
因为,每次论坛都要做一个总结,所以,我听得特别的专心,看得特别的人真。边听、边看、边思考:论坛围绕“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奉献给我们的主要经验是什么?论坛呈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论坛引发的深层思考有哪些?我想,是否可以这样回答:论坛奉献给我们的主要经验是:三维一体,就是三个维度,一个整体;论坛呈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是:三点一线,就是三个要点,贯穿一条主线;论坛引发的深层思考是:三思一行,就是三个思考,落实一个行动。下面我就按照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一、论坛奉献给我们的主要经验是——三维一体。
也就是说,“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要由“三个维度,组合成一个整体”。这三个维度:一是从课程、课堂到课外(各种活动);二是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三是从校长、教师到家长。由这三个维度,组成的一个学校教育的整体,是系统的,这个系统中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我体会,这是我们对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理解和诠释,是本次论坛给予我们的一大启示和收获。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维度。
1.从课程、课堂到课外。
“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要有坚实的载体。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就是课程、课堂和课外(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因而也是本次论坛校长们谈得最多的内容。我们需要三课联动,优化组合,齐头并进。(这里的课程是特指狭义的课程,否则三课就会不在一个层面上。)
(1)课程——建设多元课程,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要建设与之相匹配的课程。因为,我们都知道: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就要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就是说,课程建设必须以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目标为追求。换个角度说,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又必须通过课程来支撑,来实现。
从论坛发言来看,校长们无论是课程的决策和计划;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还是课程的管理和评价,都有着超越一般的见解和经验。
北京玉泉小学高峰校长提出的“我的课程我作主”的想法和做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和课程观。他们学校开设的"十大好玩课程"都来自孩子们在学校提供的50多个好玩课程中的选择。
洛阳新城实验学校的王金华校长,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开设了七彩课程,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
许多校长的经验都告诉我们:第一,校本课程要来自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第二,校本课程要充分地让孩子选择。前者是前提,后者是关键。因为,不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没有学生的自主选择要“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的校长是深谙这一要义的。
如果说,课程建设还有第三个要求,那就是,根据孩子发展的需要,从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实际可能出发,上下结合,逐步形成学校课程的特色,从而由特色课程走向特色学校。
济南槐荫区阳光100小学的史俊校长在她的发言中介绍了他们在阳光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在六年的小学教育阶段要练就“六大童子功”的要求,并开设了相应的课程,进行有序的教育。
上海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张敏校长在她的书面发言中提出:构建学校课程要做到四个匹配,即:课程目标与办学理念相匹配、与办学目标相匹配、与育人目标相匹配,与办学特色相匹配。
正如太原青年路小学孙晓青校长说那样:优秀学生并非是靠某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而是在营养均衡的土壤中脱颖而出的。为此,他们为学生开设了多种课程,让学生在营养均衡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我从自己和众多校长的课程建设实践中总结了这样三句话六个“有”,就是:“有根有魂、有课有程、有声有色”。所谓有根有魂,就是既从校情实际出发,又有思想理念指导;所谓有课有程,就是既有每一门课实实在在的开设,又能使课与课之间纵向有序,横向整合;所谓有声有色,就是既有全员的参与,自主的选择,又有评价的跟进,成果、成效的展现。
这样的课程,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课程,已经不再是任务,而是充满色彩和灵动的世界;课程,给予孩子们探寻更多的未知;课程,让我们发现每个孩子蕴藏的能量。同时,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学校充满活力,在更高水平上回归教育的原点,思考育人的价值。
(2)课堂——营造多元课堂,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也必然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我认为,课堂还是撬动学校整体发展的一个支点。哲学家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而能撬动整个学校发展的支点就是课堂,因为,课堂牵涉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论坛中许多校长都谈到了课堂。但课堂又是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领域。真要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做最好自己”的舞台,也绝非一件容易的事。
目前课堂改革轰轰烈烈,这个理念,那个理念,层出不穷;这个模式,那个模式,目不暇接。光课堂名称就有许许多多。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优质课堂、卓越课堂、生本课堂、创意课堂、心动课堂、生命课堂、翻转课堂,等等,等等。但我以为,万变不离其宗,课堂终究还是课堂。正如,我们常说的那样:开始时见山是山,后来则见山不是山,最终见山还是山。经过一番改革,现在是到了见课堂还是课堂的时候了。无怪乎有一种呼声越来越强烈:课堂要返璞归真,要回归教育的本原。而本次论坛各位校长,就是在这个见课堂还是课堂的层面上发表了不少的真知灼见。
上海浦东周浦三小的沈卫东校长说:课堂教学:在学习内容上,要优化整合,让学生学得适度;在学习方式上,要活动体验,让学生学得积极;在学习目标上,要注重过程方法、情感态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