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狮身像是一座藏宝图的标记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4-14

在大金字塔脚下,通往吉萨高地的东方之路上,坐落着一座巨大的岩石雕像,这就是举世无双的狮身人面像。也许是它旁边的大金字塔太有名了,或是有关大金字塔的奇闻佚事太多了,以至于很长时间以来,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旅游者,都把它当做大金字塔的附属品来看待。但这些年来通过一些科学家们的深入研究,得出结论:真正的历史不是这样的。

狮身人面像全长732米,高20.3米,是全世界最大的雕像,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雨,姿态依然优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曾经以为狮身人面像是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由埃及第四王朝时期的法老卡夫拉下令建造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些科学家对狮身人面像的建造年代及其用途和目的作出了新的解释。

近年来,比利时天文学家罗伯特·波法尔等人发现,整个吉萨高原上的古迹其实反映的是公元前1O500年的天象,而狮身人面像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狮身人面像的位置正对着公元前10500年春分的日出时狮子星座的方向,形成天狮与地狮对应的奇观。而这一景象发生的时间,正是狮子座的时代。同时电脑模拟显示,公元前105O0年,春分点就处在狮子座后爪的正下方。而根据古埃及神话传说和一些文件记载,远古时代的智慧经典仍被秘密隐藏在吉萨的某个地方。因此有人认为这显然是一个不寻常的提示,把天象中的坐标转换为地上的坐标,便暗示着那些远古时代的宝藏就埋藏在狮身人面像下的岩石之中。

那么狮身人面像真是太古洪荒时代遗留下来的一份藏宝图的识标吗?它守护着的是否是人类远古时代最重大的秘密呢?

根据电脑模拟显示,公元前10500年,有人认为这暗示着狮身人面像下方埋藏着某种远古的宝藏。而根据埃及某些文件和神话传说,古埃及的智慧之神索斯,曾将远古时代的知识写成42卷经典,刻于石壁,藏入地下,留给后代那些“有资格得到这些知识的人”。而在公元前240O年埃及第五王朝留下的金字塔经文中,也记载着吉萨的地下封存着远古时代的法老欧西里斯的某种秘密。

伴随着这种种假设,麻烦也随之而来。因为这些假设都是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明确之后才能够成立的,这就是:狮身人面像的准确建造年代是什么时代?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宝藏的事根本无从谈起。

在这个问题上,科学界引起了争论。按照传统的观点:狮身人面像是由公元前26O0年的埃及第四王朝时期的法老卡夫拉下令建造的,其主要证据是1817年在狮身人面像附近发现的一块石碑,碑文中刻有象形文字Khaf的字样,比起卡夫拉的名字KhafRe只少后边两个字母,翻译碑文的考古学家认为是这两个字母磨损了,因此判断为卡夫拉。这块石碑现在被竖立在狮身人面像两只前爪之间。这个卡夫拉也就是建造了第二大金字塔的卡夫拉,有些学者并认为狮身人面像的脸部就是卡夫拉的雕像。

但另一些科学家不这么认为,他们解释道:古埃及所有碑文中的法老名字都是用椭圆形图案圈起来的,而这块碑文中的khaf这几个字母却不带椭圆形图案。因此这几个字母是不是卡夫拉的名字还是疑问。而在历史上,狮身人面像曾几次被沙土掩埋到颈部。人们不得不多次清除埋住雕像身体的沙土。那块石碑是纪念为雕像清除沙土的法老图特摩斯四世而立的,因此有人认为即使碑文中有卡夫拉的名字,也不能证明狮身人面像就必定是卡夫拉建造的,也可能卡夫拉只是为狮身人面像清除过一次沙土而已。而在吉萨发现的另一块石碑即“库存表石碑”,碑文中说法老胡夫曾看见过狮身人面像。而胡夫是卡夫拉的长辈,如果这一记载属实,那么狮身人面像的年代应早于卡夫拉时代。

1961年,法国学者施瓦勒最先发现,狮身人面像的头部以下部分有明显的被水侵蚀的痕迹。此后,美国考古学家魏斯特和地质学家修奇又进一步论证了狮身人面像被侵蚀的痕迹系雨水而非风沙所造成。特别是修奇从地质学专业的角度,对此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在1992年美国地质学年会和先端科学协会全年会上就此作了发言,他指出,在狮身人面像的部分壁体上,“侵蚀痕之深达2米左右,使得外观看来蜿蜒弯曲,好像波浪一般”,这种波浪状外观是纵向深裂纹与横向洼洞的组合,是“典型的教科书范例,很明显是石灰岩经过几千年激烈的风吹雨打的痕迹”。这一令人信服的解释得到了大多数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认可。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吉萨高原一带邻近撒哈拉大沙漠,气候干燥,雨水稀少。不仅现在,而且据记载,从公元前3000年的法老时代起,就一直这样。建于这样干燥地区的狮身人面像上为什么会有被雨水侵蚀的痕迹呢?对此,魏斯特的解释是:“从第四王朝时代,也就是公元前3000年以来,吉萨高原上一直没有足够的雨水能造成狮身人面像身上的侵蚀痕迹,我们必须要回到公元前1000年,才能在埃及找到足以如此大规模地侵蚀大石块的坏天气。因此,狮身人面像必定建造于公元前10000年以前。然而,既然狮身人面像是如此规模宏大而复杂的工艺品,我们可以推论:它必定是由一个高度文明所完成的,所以在公元前10000年,埃及应该已经有一个高度文明。”

魏斯特的推论与气象学家们对古代埃及气候的研究完全相符。公元前10000年前,撒哈拉沙漠尚未形成,远至上埃及还都是一片葱绿的大草原,气候比现在要湿润得多。而在公元前10500年前后的两三千年间,即冰河时代末期,当地开始不停地下雨,一直下到大洪水来临,环境大变为止。等洪水过后,气候逐渐变得干燥。直至公元前7000年后才有了一段雨水较多的时期,然后又回到漫长的干燥期,直到现在。而从1970年代起,霍夫曼、哈珊、温道夫等地理学家、考古学家、史前史学家不约而同地在相关学科提出了新的证据,证明在公元前11000年~公元前9000年这段时期,尼罗河低地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洪水,对当地产生严重的破坏,并将公元前13000年开始的古埃及农业实验成果也破坏殆尽。因此,如果狮身人面像确实是遭到雨水侵蚀,那么它必然是在大洪水之前或冰河时代末期结束之前已经存在。

如果狮身人面像远比卡夫拉的时代久远,那它的脸部也应该不是卡夫拉的雕像。1993年,一些学者邀请美国纽约警察局专门鉴别嫌疑犯肖像的法医高手弗兰克·多明戈对此进行鉴定。多明戈在几个月中仔细地比较了狮身人面像与卡夫拉雕像的上千幅照片,认为狮身人面像不是卡夫拉。

那么,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可以知道狮身人面像是在大约公元前10000年建造的。在这一点得到确认之后,问题随之而来:前面所提到的宝藏究竟在哪里呢?

魏斯特在对狮身人面像的深入观察中发现,这个巨大的石像并不是像过去有些人认为的那样简单地利用一个凸起的小山包雕成的,而是在一块高地上挖掉周围多余的岩石建成的。这就是说,在施工时,先要沿着准备雕成狮形的石灰岩巨石的中心点,开凿出一道大堑壕,并将周围的岩石全部切除。因此,狮身人面像周围的地面比吉萨高原正常的地面要低好几米,这也是导致狮身人面像在历史上多次被沙土掩埋的根本原因。而这些切割下来的石块,被运到附近建成“河岸神殿”。这使他感到,在建造狮身人面像中可能使用了一些我们今天仍未掌握的技术。狮身人面像体积虽大,但只要有足够的石工,雕刻起来并没有什么困难。而困难之处在于如何将雕像周围的石头切开,使雕像与地面分离。即使运用现代最为先进的器械与技术,对此仍有很多问题无法处理。

1990年,美国地球物理学家托马斯·多比奇等人在用地震测量仪检测狮身人面像时,发现在狮身人面像身体下距地面5米处的岩床里有一个12米长、9米宽的长方形洞穴。由于这个洞穴呈规则的几何形状,与天然洞穴完全不同,多比奇认为这是一个人工洞穴。这一发现,进一步激起了人们对狮身人面像下埋藏的远古宝藏的兴趣。有些人立刻想到电脑模拟的天象图中春分点在狮子座后爪下的位置,经过研究和比较,这一位置与狮身人面像下洞穴的位置基本相同。

1999年3月3日,埃及政府史无前例地在摄像机面前打开了埃及第四王朝卡蒙塔纳比梯王后二世的金字塔,在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向全世界的现场直播中,埃及官方吉萨古迹总监、考古学家哈瓦斯在狮身人面像前宣布:他脚下确实有巨大的地下宫殿,即欧西里斯的神殿。他说:地下宫殿共三层,前两层是空的,真正的神殿在地下深处的第三层。神殿里有4根巨大的石柱,包围着一个置放在水池中的巨大石棺。地下宫殿的宏伟令人叹为观止,而石棺中藏的究竟是不是重大秘密或传说中的史前典籍呢?

埃及有关部门对此表示:“地下工程的发掘工作远没有结束,现在才刚刚开始”。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立即着手安排发掘,目前仍处于准备阶段。

从保护古迹的意义上讲,埃及有关部门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在古代遗迹的情况尚未完全弄清、也没有绝对把握能够发掘后对其提供可靠保护的情况下,就匆忙动手发掘古迹,结果很可能对古迹造成严重破坏。不论在埃及还是在其他国家,都不缺乏这样的教训。因此,还是先进行准备工作,等将来条件具备了再着手发掘更好一些。

虽然挖掘结果难以预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狮身人面像是整个吉萨高地表示远古时代天象的古建筑群的一部分,是狮子座时代指示春分点的标志,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起着藏宝图的作用。而从它的设计构思、建造技术以及它蕴含的天文学和数学信息来看,它确实出于一个在太古时代就已高度发达的文明之手。而且,在它的地下宫殿中蕴藏的秘密不论是否是传说中史前智慧的典籍,对了解人类远古时代的文明史都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破解这一秘密,不仅是考古学家的渴望,也是世界上每一个普通人的渴望。

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