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结构化思维,怎么混职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7-04

1、序言的讲故事结构

在上一部分,已经谈了序言的重要性,相信我们都可以意识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是序言的一个重要功能。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才能高效率地引起受众的注意力。那有没有什么“套路”呢?答案肯定是有的,这里提供一个讲故事的结构,包括四要素:S(情景)、C(冲突)、Q(疑问)、A(回答)。(我这段话正是用了这个SCQA的结构,你可以再往回看一遍)

这个讲故事的结构非常“套路”,简单且高效。情景要素,让受众明白这是说的什么事情,让他有所共鸣和认同。冲突要素,拿出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带入。疑问要素,提出对方会关心的问题,戳痛点。回答要素,是说基于这个问题其实我有答案的。有时候冲突和疑问也是合在一起的。4要素也可以通过顺序变化,变成不同功能的序言结构:

类型

结构

标准式

情景à冲突à疑问à回答(解决方案)

开门见山式

回答(解决方案)à情景à冲突

突出忧虑式

冲突à情景回答à回答(解决方案)

突出信心式

疑问à情景à冲突à回答(解决方案)

这些结构根据情况选用,不难,多练习,多观察高手的表达,篇幅原因就不再写案例了。

如果这些结构啊,要素啊,SCQA啊,你觉得都记不清楚,没关系。你只需要记住六个字“你有病?我有药!”就行了,好好体会。建议看一下电影《华尔街之狼》中卖笔的桥段,可以加深体会。

2、主题和子主题之间的纵向结构

这是用在论证中的结构。我们从小学写议论文开始,就被教育要用论据去支持论点,这种“支持”就是纵向的结构。房屋中屋盖的荷载传递给梁来支持,梁的荷载又传给柱来支持,柱的荷载传到基础上,基础在大地上,这样整个纵向传递和支持的结果,很稳定。作报告,写文章,主题由子主题来证明,子主题又由数据、事实等论据来证明,我们的报告和文章就是牢固的,经得起推敲的。

那么问题来了,纵向结构中,怎么做到以上统下,牢固支撑呢?

第一种方式是自上而下的,疑问-回答式,这种主要用于主题/目标相对清晰的场景。即对于这个主题,提出多个受众会关心的问题,再逐一回答这些问题,通过疑问-回答的覆盖来证明主题。具体来讲,需要转变为以对方需求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来设想问题,并且通过5W2H确保问题被全覆盖。问题明确之后,再进行回答。

第二种方式是自下而上的,概括总结式,这种主要用于主题不太明确或者没有目标的场景。首先是在大范围内列出各种要点(比如数据、图标、事实、案例等),再寻找各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概括出一句结论。如此,这些要点可以支撑这个概括的结论。我们经常喜欢在PPT中添加图标,但却没有概括一句醒目的结论,这是极为不妥的做法,这里举一个例子。

下表是A公司B业务年度增长率表格,如果直接把表格放到PPT里面,或者做了一个酷炫的统计图,但没有任何概括的主题或者结论,会有什么效果?

年度

2014

2015

2016

A公司B业务年度增长率

1%

2%

3%

你怎么解读这张表格呢?有人理解为“B业务逐年稳步增长”,或者“B业务连续三年稳步增长”;但也有人理解为“B业务增长缓慢”,甚至“B业务几乎停止增长”。显然这些观点都有一定道理,观点本身却大相径庭。为啥?因为我们缺少很多的背景信息来辅助判断。而我这里要说的并不是增加背景信息,而是,需要你自己概括出一句主题句放在表格上面!切记!PPT的全称叫做PowerPoint, 先不说power的问题,如果没有主题句就连point都没了,还做什么PPT!你的有自己的观点呐,不然你的受众就会去帮你添加观点,到时候效果就不是你想要的了。所以,这里再强调一遍,我们列案例、堆数据、画图表,一定是为了支撑我们的某个point,这个point务必概括出来,说出来,写出来,行成主题句。

3、子主题之间的横向结构

纵向结构做好之后,其实支撑也就做好了,那为什么还要关心横向结构呢?我们修房子,不只是要能通过梁、柱等承受荷载,还得要美观。对于写文章做报告,则还要关注排序和逻辑。比如下面这个主题是由3个要点支撑的,但是按照123排序舒服,还是213舒服呢?

同一主题下的子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是演绎关系和归纳关系。我们需要按照对应的逻辑来安排子主题的出场顺序。关于演绎和归纳在这里不阐述过多,注意各种顺序就基本够用了,如下表:

时间顺序

等同顺序

重要性顺序

•年季月日发展

•流程顺序

•项目进度

•过去-现在-未来

•生命周期

•组织架构图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区域划分

•XX三要素

•五个支撑要素

•以笔画为序

•关键问题-次要问题

•职位重要性划分

•产品市场份额划分

•影响程度划分

把要点按照某种顺序组织排序,逻辑性就更强,接受起来不觉得跳跃。以上,我们对结构化思维的基础概念、职场表达的“套路”、结构化思维的三个子结构进行了基础的探讨,这都不是什么新东西,实际工作中也多多少少在用,稍微梳理一下,希望能够帮到你更好理解和使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