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抑郁的认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5
由上可见,中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起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完善于金元,鼎盛于明清。我们可以从抑郁症发展历程看出中医学所说的“郁”有两种:第一种“郁”包括由人体气血津液瘀滞不通、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气、血、痰、火、湿、食等病理产物的滞塞和郁结,属于对其病机的描述。金元以前所论的“郁”大致为此。另一种“郁"则指因情志不舒、气郁不伸而引起的心情抑郁,以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或咽中如有异物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即情志忧郁的疾病。明以后所论的“郁”大多属此。这两个概念是并列平行的,并不存在从属关系。故而现代医学的抑郁症不单纯属于中医学的“郁证”范畴,其表现形式可在“癫证”“百合病”“脏躁”“失眠”“健忘“郁证”等中医多种病证名的症状群中出现。所以,将抑郁症简单划分在“郁证”的范畴是有失偏颇的。在古代相当长的时期,中医学从文字到术语、从理论到实践,建立了五脏主神明的完整体系。抑郁症所表现的精神抑郁、姜靡不振、胸闷胁胀、不思饮食、失眠多梦、多疑善虑、悲伤欲哭、善太息等症状,一般被认为是“郁而不舒,则皆肝木之病也”,并影响到心、脾、肾等脏器。脑为“髓海”及“元神之府”,主藏而不泻,喜盈而恶亏虚,至清而不容邪,是精神、 情感 及思维活动的发源地,也是维持后者正常状态的物质基础。因此一切精神、 情感 及思维活动的障碍均源于脑。情志变化过激就会导致气机逆乱、情志不遂、气机郁滞、痰瘀内生。日久损伤人体气血阴阳,使脑神失养,神失所藏,病变由实转虚,或虚实兼见。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躁狂与抑郁双相症状,其病变为痰气郁滞,久而生热化火所致,日久可损伤机体阴液。概括而言,抑郁症是由于情志失调,心情压抑久久不得舒,使气机紊乱,脑失所控而致本病,在此基础上兼及心、肝、脾、肾诸脏。主要的病理变化为气机失调,导致气机郁滞、痰瘀内阻,扰及脑神,或病久气血精微不能上荣于脑,脑失调控,而出现心境低落等情志症状及能力下降表现。七情失制,使五脏气机失调,痰瘀阻滞经络,而出现各种躯体症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