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武器强吗???

武器

第1个回答  2015-02-07
2006年12月29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向公众宣布新型歼-10装备部队并成建制形成作战能力。歼10战斗机的服役使中国首次拥有了国产第三代战斗机(苏-27SMK、苏-30MKK系列为进口),2008年初外国军事媒体称,中国已经开始自行生产歼11B重型歼击机,该机是俄制苏-27战机的中国版升级改进型号,-11B国产化率极高是首次不大量使用俄罗斯部件制造的第三代重型战机,此前中国一直按合同引进俄罗斯的部件组装歼11战机。根据中国航空报消息,歼11B战机飞控系统为国产备整体技术水平非常先进,发动机为国内自行研制,机体使用了15%的钛合金,并在机翼上使用了部分复合材料。总体说歼11B战机已完全超过国内装备的苏式系列战机,有文章称歼11B甚至优于俄苏-35战机,这种说法笔者不赞同,别的不说单说发动机,国产货就达到不俄罗斯的水平。说接近或稍弱于苏-35的说法还勉强有些可信度的。近日简氏又有报导称中国歼11B战机已经完成组装95架。如果说消息属实,那么就意味着至少有超过60架的歼11B已经装备部队,加上中国之前组装的歼11、自行生产的歼10(外媒消息称中国已经开始装备第5个团的歼10,每团配24架)、引进的超过100架的苏-30MKK、和国产歼轰7A战斗轰炸机,中国三代战机总体数量已经超过450架。这样的数量在世界强国空军里也能排名前位。对周边国家空军更是已经占据了数量优势。国家军工正在全力为空军提供新型装备。未来四代机的研制工作已经展开,个人认为在下一个十年内,国人应该有希望在2020年前看到中国的第四代战机在蓝天翱翔。 在军工企业努力之下,我国的空军装备有了质的提高,虽然还赶不上发达国家某些尖端战机,但起码我们自己有了同样的东西,性能上可能有缺陷,但是我们已经有了,不用再受制于人,不用再进口猴型装备。对比军工的努力,中国空军的战斗力确不是很乐观。前不久空军两架歼八在训练中出现事故,是在空中相撞坠毁,分析一下出现事故原因可能有三种,一是地面指挥出现问题,二是机械故障,三就是飞行员个人素质问题。地面指挥出现问题可能性不大,我军运用地面指挥控制空中战机作战已经有数十年,各种条例规章制度建全,而且指挥室内是多人同时作业,又是在训练阶段,各工作人员注意力集中,出现问题可能性不大。二是机械故障,如战机出现机械故障,飞行员会及时向指挥台和友机通报,指挥台收到报警后,会及时通知该空域的其他训练的战机。机械故障不是爆炸,友机应该有时间躲避。三就是飞行员素质问题,战机空中相撞,而无任何预警,说明飞行员在相撞机之前没有意识到,两机飞到同一条航线上都没有发现。如果是因为飞行员问题出的事故,不管怎样说都是低级错误,飞行中与友机的联络畅不畅通,仪表盘数据观察情况,雷达预警装置是不是打开,这些都跟飞行员的有直接关系。飞行员的个人素质又与训练体制有直接关系。曾经有消息称“某空军部队创造了连续数十年安全无事故”,这是什么概念?战斗机部队不是民航,每次只要安安稳稳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就行,飞行中不需要做任何大的机动动作,也不允许。战斗机部队训练是在进行各种战术训练的,这个过程中大机动飞行,高难动作不可能不做。高质量的训练不可能做到“安全飞行数十年”,美国空军曾经一周内掉七架战机,难道美国空军训练要比中国落后吗?北约空军飞行员训练小时年均250小时以上,中国空军飞行员在2000年前连这个数字的一半都达不到。台湾空军飞行员的飞行小时都要比解放军空军飞行员多。这样看来,可以想像这支部队这几十年来都是在飞起飞降落,能保持飞行员的飞行小时就行。这充分说明,我们的训练体制有问题,怕出事,怕损失,条例多,限制多。 在提高海防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同时,该市及时确立“以科技为牵引、防卫与管理并重”的海防建设新思路,军地共同研究制定了海防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把海防现代化建设融入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警备区司令员荣森之深有感触地说:“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指导下的‘一盘棋’思想,使海防建设的路子越走越宽。”如今,在重大工程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已成为烟台市各级各部门的自觉行动。3年来,该市先后新建了5条能满足战时需求的海防公路,在所有高速公路收费站都设立了军用通道,20多项码头改扩建工程全部预留了军用接口,在民用机场开设了应急起飞跑道,确保大型武器装备陆上、港口和空中运输装卸的畅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