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历程及其意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1-20
北海对外开放历史源远流长。北海合浦自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合浦郡,是汉朝南海对外海上贸易的中心和枢纽,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还是中国从海上走向东南亚、南亚、欧洲的最便捷的海上通道。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北海在两千多年前,成为了中国与亚洲、欧洲通商往来的重要门户。现北海所辖的合浦,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两千多年前,在张骞通西域、陆地丝绸之路出现之前,汉武帝凭借海路拓宽贸易规模,派遣商船队从合浦、徐闻等地起航,通都元国、夫甘都卢国、黄支国、皮宗国、已程不国,随船送去了丝绸和黄金等物。此后,此航道也被中西贸易用作交易之道,商船经常往来于南洋和印度洋之间,频繁地进行航海贸易。这条闻名遐迩的“海上丝绸之路”,既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官方往来的海上航线。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悉,经商议,自治区文物局现已原则同意将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项目推荐上报为2011年广西申报更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近日,受自治区文物局局长覃溥的委托,自治区文物局常务副局长谢日万公开表示:自治区文物局对北海的申遗工作高度关注,必要时,将在资金与技术力量上给予大力支持,力争将北海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六个城市联合申遗

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北海,具有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8月19日至24日,“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座谈会”和“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联谊会”先后在广州市和蓬莱市举行,与会的北海、广州、泉州、扬州、宁波、蓬莱等6个城市代表达成一致意向,将联手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此次申遗,意义重大。对北海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之林,从更高起点走上国际交流与合作道路,提升北海知名度、美誉度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激发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热爱家园、传承历史文明的热情,推动“文化北海”、“和谐北海”建设、促进北海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都将发挥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9月14日,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座谈会召开。

“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会上,有专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北海申遗进入了实质性的工作阶段。

  明年4月接受评估

在刚刚发布的《实施方案》中,记者获悉,北海将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为准则,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审核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全力做好北海海上丝丝绸之路申遗工作。

《实施方案》对北海申遗规定了八项工作任务和三个实施阶段。

在10个月内,要逐一完成编制申遗预备名单申报文本、划定核心区和缓冲区、制定管理办法、编制保护规划、整治环境、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日常监测管理、宣传展示工作等八项任务。

经过了第一阶段的筹备,北海申遗现已进入第二阶段。

两个工作组正分头行动。第一组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设置安装申遗点核心区、缓冲区保护标志界桩和围栏等。第二组邀请自治区专家组开展海上丝路申遗预备名单调研论证工作;委托有关专家、学者对北海市《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报文本》所涉及的遗产地概况、遗产地描述、提名遗产地理由、资源价值介绍、相关管理法规和规划文件等内容的编制、收集、整理工作,今年10月底编制完成《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报文本》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11月正式递交《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报文本》及相关材料。

第三阶段从今年12月到明年4月。期间将开展文物本体保护维修立项申报、保护规划初审、专项管理办法制定、环境整治、宣传展示、申遗点安防、监测设施建设项目等工作,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步宣传。2012年3月底前完成环境整治、展示点建设、申遗点安防、监测设施、保护管理用房建设等工作,保证设备、人员进入试运转状态。2012年4月,迎接国家文物局对新申报列入预备名单的遗产项目进行现场考察评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