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的研究成果广泛涉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细胞调控等领域。他们于2012年在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即将发表关于“激活标签”的文章(Gou and Li, 2012)。在遗传学研究中,他们发现Somatic Embryogenesis Receptor Kinases在 brassinosteroid信号途径中的关键作用(Gou et al., 2012),这一发现被Faculty of 1000推荐为必读论文。他们还探讨了细胞死亡控制中的受体激酶在拟南芥中的作用(Li et al., 2012)。
2011年,他们发表了关于植物中brassinosteroid信号传导的受体激酶介导机制的文章(Wei and Li, 2011)。An等人的研究揭示TCP1如何调节拟南芥中DWF4的表达(An et al., 2011)。李家在2010年综述了somatic embryogenesis受体样蛋白激酶的多任务功能(Li, 2010)。
他们的工作还包括对BAK1和BKK1在植物抗病毒防御(Yang et al., 2010)及基因组级克隆和分析leucine-rich repeat受体样蛋白激酶基因(Gou et al., 2010)的研究。此外,他们还通过工程OsBAK1基因改进了水稻的株型和产量(Li et al., 2009)。
早期的研究中,他们对BAK1和BKK1在光依赖的细胞死亡控制途径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He et al., 2008),并探索了brassinosteroid信号途径中受体激酶的磷酸化位点(Clouse et al., 2008)。
李家的研究还揭示了SERK3/BAK1在植物免疫反应中的核心调节作用(Heese et al., 2007)以及BAK1和BKK1对生长和细胞死亡路径的影响(He et al., 2007)。他们还发现BEN1基因在调节植物内brassinosteroid水平中发挥作用(Yuan et al., 2007)。
在brassinosteroids的百科全书条目中,李家和Gou详细阐述了这一激素的生物学意义(Li and Gou, 2007)。他们的研究还涉及了WUS基因激活对植物发育的影响(Xu et al., 2005)以及AtBAK1基因在水稻中的异位表达对植物形态的影响(Wang et al., 2007)。
李家的早期工作还包括BRS1蛋白的功能鉴定和其在brassinosteroid信号途径中的作用(Zhou and Li, 2005)。他们的研究不断深入,揭示了植物激素信号途径的多个关键环节(Zhou et al., 2004)和BAK1在brassinosteroid信号通路中的作用(Lee et al., 2003; Li et al., 2002)。
黎家,男,博士。现任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萃英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植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