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无端闹情绪,就是不做作业。怎么办?搞定情绪,这2招就够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教育孩子这件事,对现在的父母来说,还真不那么简单。我是从事家庭教育行业的,在跟家长接触的过程中,听到的最多的就是父母吐槽自己的孩子:



“什么都好,就是不爱学习”;

“一提学习就来情绪,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大脾气”;

“到了写作业的时间就是不动,一催就闹情绪,可怎么办啊?”


总之一句话,只要孩子有情绪了,父母就没办法了。看到孩子发脾气,父母的情绪也本能地被激怒了,然后亲子之间就进入了对战模式。


要么孩子赢了,父母不提学习的事了,但是心里憋着一肚子气,迟早会发到孩子身上;要么孩子输了,带着不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心里怨恨父母,但不得不学习。

久而久之,学习这件事,就与“不愉快”划等号了,结果可想而知,说得轻了,一个厌学的孩子正在被培养,说得重了,孩子一生的三观也会因此而受影响。


所以要想让孩子有主动学习的意愿,父母要首先学会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今天我们不谈学习,我们谈谈父母怎么才能不被孩子的情绪所影响,当父母被孩子的情绪带着走的时候,孩子根本不可能静下心来学习。


要想处理孩子的情绪,需要父母具备两方面的能力。


爱中管教理论体系创始人语凡老师说过:“处理问题前,先处理情绪。”有时候,孩子的情绪被父母看见了,问题他自己就解决了。


怎么做才算看见了孩子的感受?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老师要求每天跳绳打卡,一个月以后要参加跳绳考试。孩子每天使用的跳绳,是学校发的一根绿色的橡皮筋跳绳。


从刚开始只能跳一个,到现在能进行3连跳、5连跳,每分钟能跳20多个,孩子也很有成就感。


今天在出门跳绳的时候,孩子发现那根自己最喜欢的跳绳不见了。这一下子心情就不好了。虽然我建议他使用爸爸给他买的黑色跳绳,孩子嘟嘟囔囔,心不甘情不愿地下了楼。


下楼后孩子状态非常不好,说没有那根绿色的跳绳,自己就不想跳。


怎么办?硬是要求孩子跳,结果可能会更糟,讲一些大道理吧,孩子又听不进去。


我自己跳了一会儿,一边跳,一边想办法。看着孩子仍然心情不佳,我把自己的跳绳放在一边,把孩子搂在怀里,问他:“因为那根绿跳绳丢了,你觉得很没意思?”



孩子回答说:“我就想要我那根绿跳绳。”


我说: “宝贝,一根跳绳丢了,你就这么难过,说明你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孩子。对物如此,对人也是如此,以后你跟别人交往,会有很多人喜欢跟你相处,因为你很重视和他们之间的感情。”


孩子听我这样一说,情绪好了很多,立马跟我分享他跟哪个小朋友的关系,小伙伴如何如何喜欢他。


我接着问: “嗯,宝贝,这是你的优点,可是如果这个优点用错了地方,反而就会影响自己的心情。比如现在,我们的重心是完成跳绳这件事,可是你一直想着丢失的那一根,心情受影响了,事情的结果也完不成,不是吗?”



孩子说:“也是,不过我还是很想要我之前的那一根,妈妈你能帮我再买一根一模一样的吗?”


我答: “宝贝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学会了不被情绪所扰,很棒哦。今天妈妈可以再帮你买一根,但是这根跳绳是你自己弄丢的,这个责任是不是要宝宝自己来承担呢?”


孩子说:“那我出5块钱,我就这么多零花钱了。”


我同意了。这个互动的结果,孩子自己再次拿起跳绳去尝试了。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重视的是孩子的感受,体会到了孩子丢失跳绳的难过,并且从中看到了孩子重视 情感 的优秀品质,最后把孩子引导到了解决问题的角度。



孩子的情绪被妈妈看见了,他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可是,是不是孩子的情绪被看见了,问题就消失不见了呢?当然不是。


孩子跳了一会儿,又因为这次计时的数量比昨天少,不高兴了,把跳绳一扔,又不想跳了。


对父母来说,这是不小的考验,这时候就需要用到父母第二种能力:


2.从负面事件中找到正向的价值



我再一次把孩子抱在怀里,给他讲了塞翁失马的故事。


孩子听完后,问了我一句话:“坏事里面也藏着好事么?”


我回答:“当然了。”


孩子问:“那跳绳丢了,又不是什么好事。”


我说: “谁知道呢,好事藏在你继续做事里面哦。”



孩子站起身,快乐地去尝试了。虽然最后的结果,还是不如昨天跳得多,但是我告诉他: “虽然今天数量没有超过昨天,但是你今天做到了坚持。这是比数量更加可贵的品质。”


孩子和我愉快地结束了今天的练习,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孩子牵着绳子的一头,我调皮地踩在孩子的末端,这一脚不要紧,孩子立马来了兴致,和我一起玩起了踩绳子比赛。


比赛结束,我问孩子: “宝贝,要不是那根绿色的跳绳丢了,我们哪能体会到这根跳绳带给我们的快乐呢?”


孩子笑笑,不置可否。



总结:

要想让孩子主动做事,就要注重孩子对事件本身的体验,而这份体验是从与父母的关系中获得的。当孩子陷入情绪的时候,往往是因为孩子对事件有着负面的认知,这时候父母看见和引导,能够帮助孩子正面看待不如意,把重心聚焦在当下要做的事情上。


要想处理好孩子的情绪,父母要学会看到孩子情绪的能力,同时也要掌握从负面事件中看到正向的价值。


我是孟孟,家庭教育指导师,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幸福的家庭,我愿意陪你一起经历成长。如果您也有教子或者婚姻方面的困惑,可以私聊我,免费提供咨询服务。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