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飘香——记忆里端午家乡的味道(桐子叶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时钟滴答滴答,季节的风吹动,在四季里转转翻篇,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一个又一个节日在时钟的敲击声里缓缓而来,转过春的柔光,夏的风悄然而至,当六月的盛宴开始,儿童节欣然溜走,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端午节漫步走来,我坐在时光的柔波里,遥望龙舟风发,远闻粽叶飘香,忽闻家乡的香醇远远飘来,散落在心坎漫漫散开……

端午节的传说很多,但更多说的是为了纪念屈原。小时候的我们并不知道屈原是谁,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里有着另一种纪念方式。那时的我们以为世界都是一个样,一样的美,一样的纯,也有着一样的山和水与民情……

桐子叶包是家乡在端午节前后每家每户必做的一种节日点心,家乡的土话叫:桐子叶蕉粑。它身上蕴藏着桐子叶在大自然里润发的芳香,比粽子的粽叶更香更纯真、更让我们喜爱。每当端午节带着满身香气款款而来,我们便是撒了欢似的跳着笑着叫妈妈或爸爸们去摘桐子叶,很多时候,我也想去,可没一次去成,他们说我摘不到(爸妈不准我去,可能是怕我够不着树摘不到还是怕上树有危险吧…唉!),因此,桐子树在我那时的心里就是一参天大树,后来跟爸爸去干活,见了长在我家地里旁边的才知并不是每棵树都是很高很大的。听爸爸说,那是他种的,还没几年,所以还没长大,可我好像见到它都结了很多个绿油油的果了,我一面躲在它的树荫下,一面随手摘下一个果子,刚要往嘴里送便被爸爸制止了。他说,这桐子果不能吃,是用来炸油的……我好奇的眨巴着眼睛,望着在阳光下绿油油的发着光的满树满树绿:原来这小小小小树还有那么多的用处啊?!

叶子摘好了,接下来便是制作桐子叶包了。最关键的是桐子叶,把新鲜油亮发绿带着纯纯香味儿的桐子叶,用井水洗干净。用脸盆把米粉(喜欢吃硬的用大米粉,喜欢吃软的用糯米粉,或者两者兼之的,各一半,反正没有标准,看各人喜好。)加一些水和成浆揉成团,然后一小团一小团压扁摊放在桐子叶上面,爱吃甜的把一些白糖或黄糖(红糖)放在中间,喜欢咸的把剁好的碎肉放在中间,最后把桐子叶合拢,放在蒸笼里或锅里面蒸。等到蒸熟,一打开锅盖,那桐子叶的芳香便扑鼻而来,惹得我们口水直咽,真可谓是清香四溢啊!

我想,记忆里端午节除了艾叶香,它——桐子叶包便是我们最最“销魂”,最诱人的味儿了。蒸好了,拿出来,忘了还正冒着热气呢,闻着那阵阵清香扑鼻,便急不可待地用小手去抓,当烫烫的热气逼手,欲吃不能的刹那,真是恨得牙痒痒。大人们见我们嘴馋的样子,一边笑着摇头,边用筷子夹几个出来摊开,把手打湿,轻轻把叶儿掰开,然后用嘴小心地吹几口,再用筷子夹给我们,亦或用一只筷子穿过粑粑,叫我们小心拿着慢慢吃,以免把嘴给烫伤。被香气袭倒的我们哪里能听那么多,一手抢过便往嘴上送,很多时候都是被烫得直眨眼,用小手飞快地给嘴巴扇风。特别是吃那包着糖的,一口咬下去那糖水直流,有时还真分不清是烫的糖水还是口水还是两者都有直从嘴边流出来。

我们家,端午节的时候特热闹,因为正好端午第二天是妈妈的生日,可亲人们给妈妈过生日都是赶在端午节这天来,以至使我们(姐妹)一直以来以为妈妈的生日是端午节这天呢,额……为此,妈妈为了迎接舅舅舅妈及姨妈等人的到来,每年都提前准备多多的桐子叶包,也因此,我们家在这一天比常人家更多了些热闹与温馨…心想:舅舅舅妈及姨妈他们家每年都省了包桐子叶包的麻烦吧?不过,是否也少了很多乐趣呢?呵呵…

又到端午节,粽子飘香的季节,家乡的桐子叶包香已仿佛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远……那记忆里的香味儿,飘荡在节日的上空,盘旋回转,散开……

又到端午飘香节,每逢佳节倍思乡。

遥知桐叶犹纯洁,遍寻清醇只为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