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是方向标——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6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今天晚上继续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前两天的阅读,指导课程目标包括四方面: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科学知识目标和科学探究目标已经仔细读过了。科学态度目标又是指什么呢?先来看一下总目标:

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

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在科学学习中应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

即具体从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4个维度描述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

虽然这几方面的目标基本上都是要求比较自觉地去完成,但每个学段目标都是逐层深入,逐渐泛化的。

比如说到合作分享,低年级要求,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中年级要求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年级则要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容易被忽略,其实这个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他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品质。个人以为这是一个更为核心的目标,就是更容易迁移的目标。如果科学态度目标完成的好,孩子们学习其他东西,或面对问题时就可以更好地应对。也更容易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比如实事求是中年级的目标: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这一个科学态度目标如果完成,那孩子们在处理其他事,或是与人辩论时,便多了一点正直感,多了一份弹性。他不会因为对方是权威就轻易相信,他会多一点独立的思考,探寻更本质的东西。在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的时候,则能调整自己的观点,不会做一些强词夺理的辩论,也不会担心有失自己的面子。这样能屈能伸,更容易获得真理。所以在教学设计里,在教学过程中这个科学态度目标是不容忽视的。

课程的第4个目标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它的总目标是:

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及社会变迁的影响;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了解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初步了解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它的分学段目标主要从这三方面来描述: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仔细研读这一部分的目标,一般都是初步了解。因为它是更为上位,思维更为抽象的概念。这基本上都是一种或几种关系所构成的。对小学生来说,哪怕是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对这样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样的关系又非常重要,所以必须渗透在小学科学教育之中。

到今天晚上,4个课程目标就全部阅读完成。课程目标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体现在哪里?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以前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习惯制定三方面的,这几天阅读后我才知道,其实完整的目标应该是四个方面的目标。

没有阅读这些之前,一般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都基本上固定。就是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相差不多。所以有时自己没有思考,没有仔细地分析,就直接抄别人的教学目标。阅读完这些内容,才强烈地感觉到写教学设计的时候,这个教学目标其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以后写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定目标,一定要以课程标准为主,同时考虑到孩子们的基础。制定一个让孩子们通过跳一跳就能达到的目标。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就是一个特别棒的方向标,订得好能让你整节课事半功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