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的发展分为那几个历史阶段有何特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1

土木工程的发展史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1、古代的土木工程的历史跨度很长,它大致从旧石器时代(约公元5000年起)到17世纪中叶。

当时的各种设施主要依靠经验,根本没有什么设计理论可言。

所用的材料也是十分简单的自然原料。

如石块、草筋、土抷等。

到了公元前一千年左右才开始采用烧制的砖。

并且,这一时期的工具也是很简单。

尽管如此,我们的老祖宗还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甚至有些工程从现代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伟大的、难以现象的。

2、近代的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为17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历时300余年。

在这一时期,土木工程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

与古代的土木工程相比,它有了自己新的特点和提高。

首先,有力学和结构理论作为指导。

如1683年意大利学者伽利略发表了“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

1687年牛顿总结出力学三大定理。

1852年法国的纳维建立了土木工程中结构设计的容许应力法。

其次,砖、瓦、木、石等建筑材料得到日益广泛的使用,混凝土、钢材、钢筋混凝土以及早期的预应力混凝土得到发展。

如1824年波特兰水泥的发明。

1867年钢筋混凝土开始应用于土木工程史上。

1859年火炉炼钢法的成功使得钢材得以大量生产并应用于房屋、桥梁的建筑上。

最后,施工技术进步很大,建造规模日益扩大,建造速度大大加快。

3、现代的土木工程为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的土木工程。

二战以后,许多国家经济起飞,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从而为土木工程的进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

扩展资料:

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

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

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高层建筑不仅越建越多,越建越高,而且其结构体系及布置形式也日趋多样化。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等体系、巨型结构、转换层结构、悬挑结构及高层大跨框架结构等体系是目前常见的结构体系。

大跨建筑、大空间建筑日益增多,多为混凝土结构和空间钢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铁路运输事业突飞猛进,高等级公路里程快速增长。

桥梁工程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伴随着桥梁类型的不断翻新,主跨跨度一再突破,而斜拉桥的复兴更是桥梁工程的另一个辉煌。

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城市的数量、规模和人口数量都有了飞速的发展。

这就要求更多的建筑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单是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的城市建筑尤其是房屋建筑,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不难看出,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面临的现状是,虽然发展较快,但尚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