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总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0

1.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西门豹治邺》课文知识总结

本文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的附录。

是西汉末年历史学家褚少孙写的。褚少孙,颖川(现在河南省禹县)人,汉元帝、成帝间为博士。

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发生在战国初期的魏国。邺县在魏国的北部,和赵国相邻,是魏国的重要边境县分。

从自然条件看,这里的“漳水悍怒,迁徙无常”,常常泛滥成灾。当地的反动势力利用自然灾害,大肆宣扬迷信,对人民群众进行敲诈盘剥,逼迫广大农民逃亡,严重损害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也影响了封建制度的巩固。

为此,西门豹打击反动势力,禁绝为河伯娶妇的迷信活动,不仅使当地农民减轻了沉重的负担,也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本文在断句方面历来有很多问题,现在参照王凤阳同志《西门豹治邺标点小议》(载吉林师大《函授教学》语文版第二期)进行了整理,供参考。

魏文侯时①,西门豹②为邺令③。豹往。

到邺会长老④,问之民所疾苦⑤。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⑥,以故贫。”

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⑦、廷掾⑧常岁赋敛百姓⑨,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⑩,巫行视小家女好者⑾,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⑿。

洗沐之⒀,为治新缯绮縠衣⒁;闲居斋戒⒂,为治斋官河上⒃,张缇绛帷⒄,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⒅。行十余日⒆,共粉饰之如嫁女⒇。

床席令女居其上(21),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

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22),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23)。所从来久矣(24)。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25),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26)”。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27),吾亦往送女。”

皆曰:“诺”(28)。 ①、魏文侯:魏斯,战国初期魏国的君主。

②、西门豹:人名,复姓西门,名豹。 ③、邺令:邺,地名,现在河北省临漳县。

令,古代官名,这里指县令。 ④、会长老:召集县内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⑤、问之民所疾苦:问他们(指长老)老百姓感到痛苦的事情。所,特别的指示代词,这里表示“所……的事情”。

⑥、河伯:河神。 ⑦、三老:古时掌管教化的官。

有乡三老、郡三老等级别。 ⑧、廷掾:古代辅佐县令的官。

⑨、常岁赋敛百姓:常年向老百姓征收捐税。常,通常。

岁,年。赋敛,征收捐税。

⑩、祝巫:祝是替人告神求福的人,巫是舞蹈降神替人祈祷的人,所以祝巫并称。 ⑾、巫行视小家女好者:老巫到处走动,看到贫家女中面目姣好 的。

行视,巡视察看、访求。小家女,贫民小户人家的姑娘。

⑿、娉取:娉,同聘,下聘礼,定婚。取,同娶。

⒀、洗沐:洗澡,洗发。 ⒁、为治新缯绮縠衣:给她制做多种新的绸衣、纱衣。

缯,丝织品的总称。绮,有花纹的绸子。

縠,有绉纹的纱,现在简称绉纱。 ⒂、闲居斋戒:古时举行祭祀,先要斋戒(包括洗澡、洗发、穿干净衣服、吃没有 *** 性的东西,住在清洁的房子里,保持身心清洁),表示对鬼神的虔诚。

闲居,独居,与别人隔离。 -⒃、斋宫:斋戒时住的房子。

⒄、张缇绛帷:挂起黄红色和深红色的绸账子。缇,黄红色的绸。

绛,深红色。帷,帷帐。

⒅、牛酒:牛肉和酒,泛指精美的食品。 ⒆、行十余日:过了十几天。

行,经过。 ⒇、共粉饰之如嫁女:女巫等一起给小家女梳洗打扮,象真要出嫁闺女一样。

粉饰,装饰、打扮。 (21)、席床令女居其上:准备好床席(这里指的是坐床和坐席不是供睡觉用的),让小家女坐在上边。

(22)、大巫祝:巫的头目,即下文的“老女子”。 (23)、困贫:被贫困逼得无路可走。

即“困(于)贫”的意思。 (24)、所从来久矣:这种情况由来已很久了。

所从来,指为河伯娶妇以及由此造成的人逃亡和贫困的情况。 (25)、即:假若,如果。

(26)、溺:淹死。云:用在引文后面的语气助词,有时作“云云”,表示“据说是如此”的语气。

(27)、幸:这里是表敬副词,含有希望,以此为荣的意思。 (28)、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①,三老、官属、豪长者②、里父老皆会③,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④。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

从弟子女十人所⑤,皆衣缯单衣⑥,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

即将女出帷中⑦,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⑧,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⑨,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⑩!”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

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

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⑾,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

西门豹簪笔磬折⑿,向河立待良久⒀。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

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⒁?”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

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⒂,若皆罢,去归矣⒃。”

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⒄,引。

2. 高中语文人教版诗词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全文背诵: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课后的 武侯庙

书愤/陆游

课后的 临安春雨初霁

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课后的

三首要求掌握

旅夜书怀/杜甫

扬州慢/姜夔

将进酒/李白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课后的 浪淘沙

苏幕遮/周邦彦

阿房宫赋/杜牧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文中部分要求背诵的:

长恨歌/白居易

国殇/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六国论/苏洵

伶官传序/欧阳修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项脊轩志/归有光

其实这本书考点蛮多的

且基本都要求背送 但是我们今年的期末关于语文知识的重点却放在了 名著和语文常识上面(包括中国古典名及国外的经典散文名篇名人等)

所以 只背诵也不够了

加油吧!!!

3. 请问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部分哪几篇是重点呀

高中课本文言文部分谈不上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重点,因为高考文言文从来不考课内的。

我们主zhidao要是要通过课本选取的文言文来学习文言文的一些基础知识。如,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作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同义复词,词类活用的条件,意动用内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对应的句式,特殊句式的判断及翻译对策,固定短语与现代汉语相对应的词语及古代文化常识等。

同时还要通过课文练习文言容文翻译(一定要遵循"忠实与通顺″的原则)。学习文言文的终极目的是能理文章的内容,能把文言文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 高中语文人教版诗词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鉴赏

内容真的很多啊,我只能帮你节选一下,看看是不是你想要的,更多的详解你只能到中~xiao学~教~育w·ang~看一下,我也是在那里找到的。

一、《诗经》概述: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民歌,包括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就是所谓“十五国风”。十五个地方是:周南、召南、邶、豳、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等,大都在黄河流域。“风”共160篇,大部分是人民抒发自己感情的作品。这些诗在《诗经》中占主要地位,比“雅”、“颂”更富于现实性。“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用于隆重盛大的宴会的典礼,“小雅”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都是西周的乐歌。其中有叙事诗,有抒情诗,有对前代英雄人物的歌颂,有对当时政治的讽刺。共105篇,大部分是高度现实性的作品。“颂”是“以成功告于神明”的祭歌。现存的“颂”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计40篇。这些诗,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采用赋、比、兴的手法。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义”。郑樵《通志序》:“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诗经》注本:《毛诗郑笺》(汉·郑玄)、《毛诗正义》(唐·孔颖达)、《诗集传》(宋·朱熹)、近代有余冠英的《诗经选》、《诗经选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