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不想上学,有可能是霸凌的警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2

作者\编辑部

「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了…」

每天看着孩子上下课,有时候开心、有时候难过,尽管如此,当你的孩子认真的对你说他不想上学时,其实就是一个很大的警讯, 去检核孩子本身的行为以及周围环境。

「为什么不想上学?是在学校有人对你不好吗?」

孩子低下微微地点头:「是的。」。

孩子的攻击行为( Aggressive Behavior)

其实孩子的攻击行为在 一岁甚至6个月大 时就会出现,包括: 踢打、推、啃咬 (Tremblay et al., 1999),随着孩子长大(通常是 学龄前 ),攻击行为会开始出现 言语攻击 ,例如 嘲笑、取绰号 等(Coie & Dodge, 1998),而到了 青少年时期 ,会出现 「关系攻击」( relational aggression) ,即所谓的 排挤、散布谣言 (Crick, Casas, & Mosher, 1997)。

为什么孩子会有攻击行为?

婴儿时期 ,孩子难以表达自己的愤怒、害怕,那时候的他们 只能用拳打脚踢来宣泄情绪 ,但随着年纪增长,口语能力的提升,他们会越来越能用言语表达,以及在低潮时期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已经可以理解周围人的感受,及解读他人情绪( Theory of Mind ),便会开始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会给他人造成困扰,同时 也知道自己的行为可以给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也就是「关系攻击」出现的时期 。其实在孩子5岁左右时,「关系攻击」便已经慢慢地成形,像是「我不想跟你玩,除非你把玩具给我!」(Crick, Casas, & Mosher, 1997; Meilly-Choque et al., 1996)。

霸凌的开始

我们常听到的 霸凌(Bullying)就是对特定的人反复地进行攻击行为。 当孩子越来越容易接触到 社群媒体、传讯息、打游戏 ,同时也 越来越容易接触到霸凌 ,甚至经历霸凌(不论是霸凌者还是被霸凌者)。再加上现在网路时代的蓬勃,有 10~33% 的孩子承认曾遭受到霸凌(Hymel & Swearer, 2015)。

重新检视,霸凌并不是一个疾病

过去,有人认为霸凌是一种心理疾病,确实,过去的研究报告中,霸凌者有较高机率为 行为规范障碍者( conduct disorder) 。然而,较为常见的霸凌,其实都是 霸凌者本身在学校是受欢迎,且有良好情绪体察能力的人 。孩子观察到,使用口言霸凌、精神攻击不但可以达到伤害他人的目的,也可以完好地避免遭受老师、家长的责罚,而根据研究调查, 男孩较常为口语及肢体攻击,女孩多为关系攻击 (Ostrov & Keating, 2004)。

推荐阅读:孩子遭受霸凌为何选择不反抗?原因可能是…

而当孩子曾为 被霸凌者 ,会根据过往经验而容易对周围环境产生敌意,称为 敌意归因谬误(hostile attribution bias)。 这样的孩子,在人际互动中,会特别敏感,也会过度反应,进而成为 霸凌者本身 ,而令人沮丧的研究显示, 多数的旁边者,都是助长霸凌的强烈性,而非阻止它 (Swearer & Hymel, 2015)。

如何根除霸凌?

霸凌可以说是一个只要人们聚集在一起,就会容易出现的社会现象,但是儿孩时期的创伤造成的伤害永远比我们想的还大,我们需时时刻刻对孩子的求救讯号提出警觉,以及作出适切的反应与处理:

老师:其实老师也可能成为助长霸凌的旁观者。老师是除了学生身本最贴近孩子的人,若是老师展现是漠视、冷处理等态度, 对于孩子是一次二度伤害,加重霸凌本身的严重性 (Bradshaw, 2015)。 家长:倾听孩子,孩子可能不会第一次就想说,但这时便需要大量的引导与包容,一但忽略孩子的心,孩子便很难再度开口求救。因此,应该适时地与孩子聊聊天,了解孩子的状况。

那么跟孩子聊完后,到底要教孩子们什么呢?答案就是 「同理心」

推荐阅读:个性柔弱、反应慢?有这些特质的孩子最容易被欺负!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