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意中的抱怨,正吞噬你的才气和运气(深度好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1

十年前,在曾经就职的公司里有个同事,我们一起参加工作、有很多共同语言,关系也特别好,该同事主要从事外联工作。人缘特别好,办事随和,喜欢读书、积极上进,深受当时公司领导的器重。但近年来,因公司遭遇整合重组,该同志近年来工作调整变动特别大。但一直从事基础的中层管理工作。按他的履历来讲,成长为公司的高管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但一直没有上升,着实挺让人费解。前一阵子,偶遇曾经公司其他同事聊天,聊到了这些事:他们说XX,最令大家不解的事,在工作中,不是针对经营提出有建设性的想法,也不是分享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即使工作圆满的完成了,也是经常的抱怨,有时抱怨的矛头甚至直指领导,言语间充满了不屑的蔑视,有时抱怨多年合作的伙伴,总是抱怨别人做事不顺自己的心,也有时抱怨自己的岗位如何如何,混到这年龄啦,也不求上进了,对于工作总是“无所谓”,工作做的不精致,敷衍了事而已。

经常传入朋友耳朵的是,一直在抱怨公司制度的问题、领导管理的问题、同事关系的问题等等,他经常说:“我们部门的人都特别会推诿责任,事情做得不好就互相推卸,一个比一个会拍马屁,像我这样不会奉承的就只能苦哈哈地撅着屁股傻干。”,“大家都是在一起的混,工作干的好不好,主要是看有没有关系.....”,简直抱怨得“精彩绝伦”。

                                  2

还有几个原公司的朋友,相继因各种原因离开了原公司,虽然换了个新环境,所有都是从零开始,但是几年下来,也是混的风生水起。因都是本土单位,也时常碰面,有时也小聚一下,到一起难免回想当年,但是更多的是,谈谈现在的工作,谈谈生活,但是很少抱怨,谈谈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对当下发展环境的看法,有时,也谈谈诗和远方。大家都感觉相处的很好!聊的挺开,每次交流,都有新的思想火花碰撞,虽然有困惑、有苦恼、有些小情绪,但是大家交流一下后总是“生活百般滋味,都是笑着面对”。所以,很想沟通,很想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大家的工作和事业有了提升。心态也变的越来越好。

3

正所谓:

“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而抱怨的态度,从根本上思考的是:凭什么我没有、凭什么你就有;而不是思考:怎样我才能有。思考的出发点都不一样,结果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个经常抱怨的人,最后可能被周围的人们孤立,因为人们会发现自己的能量被这个抱怨者榨干。”作为抱怨的人,可能自己很难发觉,认为工作生活本来就是这样,自己稍有不顺心,不合自己的思路,就不由自主的抱怨几句,起初呢,至于工作啊,行动几乎么有什么影响,还是按部就班的做事,但是长此以来,就会影响的自己的情绪,进而影响到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态度,慢慢被孤立,抱怨的人,进而会认为“举世混浊我独清”,更加的增加抱怨的情绪,到这时,你的才气会被大家慢慢的忘掉,你的符号就是“抱怨”。

一个怨气十足的人会让人不自觉的远离,那么一切好运随之远离也就无可厚非了。当好运远离,虽然在行动上,还是认真做事,但是心理却越来越不平衡,如果从这个怪圈里出不来,就会变得“愤世嫉俗”整个社会对于自己都是不公平的,大多数情况下,就变得“自暴自弃”所有的事都是“无所谓”的随波逐流,对于目标、对于方向就会迷茫,这种所谓的“无所谓”长久起来,周围的人就会把你当做“无所谓”你就是边缘人了。,正所谓思维决定行为,怀着一颗抱怨的心,又怎么迎来好运的降临。

“抱怨”大体上分为两类,其一:认为别人对自己不公;其二,没有自己适合的环境。但其实核心来源于我们内心。来源如何认识“本我”。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面性,“善我”“恶我”,本质上没有明确的好人坏人之分,对于情绪的控制呢,也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不能被自己接纳的“小我”或者是“恶我”,这个“小我”最大的特点就是希望壮大自己。抱怨,就是“小我”用来壮大自己的手段。抱怨、指责可以让我们在心灵上获得一时的有优越感,所以“小我”一旦有机会,就会去抱怨。然而爱抱怨的人,是因为被“小我”占据了主导地位了,那些从不抱怨的人,就是“小我”被控制的很好的人。鲁迅先生《一件小事》中有一句特别经典的一句话,虽然多年了,仍是记忆尤新,人力车夫的行动“榨出皮包下面的小来”这个“小”其实就是小我的意思。

停止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就应该去去适应它,这个适应不是随波逐流,而是保持一个纯真善良的“本我”,积极乐观的去应对一切。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