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0

报考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如今已成功上岸,因为之前备考的时候发现这个专业的经验贴比较少,所以特意来造福各位考研er了~

  不知道为什么感觉产经的经验贴比金融的要少,想起之前自己找产业经济学的学长学姐真的是不太容易了,每次都冒昧去打扰别人怪不好意思的~复试结束为学弟学妹做点贡献吧!

是经管类名校,考研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仍然有人为了梦想而去选择接受挑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02经济学里的西方经济学第一不难,第二很多考点是不考的。如果大家把十年考题做过一遍就会发现,考点分布规律性是有些明显的。

像开放经济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宏观流派,新经济理论增长理论这些章节802考的不多,所以大家对于考题里反复出现的知识点一定要吃透,只有没出过的知识点,大家自己选择吧。802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背。802的考题分布里大部分都是文字默写的部分。除了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这三个部分都是要背的,所以大家考前一定要把名词解释,简答等知识点背的很熟练。而且选择题里面其实理解型和背诵型知识点各占一半吧。

世界经济学部分:

国际经济研究院老师的研究方向大多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直接投资。所以世界经济学里面这两个部分涉及的章节大家好好弄了这是重点。从真题里面也能看出来,国际直接投资的名词解释,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的比较,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这些反复考。此外,真题里面涉及的世界经济学题目以及背后的知识点大家还是好好搞。

学习时间的安排:

政治:接近九月份开始的政治。看了一个月的网课(徐涛的强化班),

带着做肖秀荣1000题。

十月份把1000题写完,这时候腿姐的选择题技巧班出了,不想学习的时候看看,罪恶感没那么强。

十一月份,看了徐涛的小黄书,当然,腿姐的冲刺背诵笔记也不错,

然后二刷了肖秀荣的1000题、肖秀荣八套卷。这时候有徐涛、腿姐的代背,我早上起床会看看听听,缓解一下困意。十二月份主要就是背肖秀荣四套卷。因为背书,没怎么看选择题,导致考试前选择题忘了很多。


数学:七月份开始,跟的是武忠祥高数、

李永乐线代、

余丙森概率论,

当然,大家也可以看看汤家凤、张宇。七八月份听完了对应的基础课、强化课,把相应的辅导讲义也给看了一遍,做了高数、线代、概率的配套习题。然后八月二十号我就开始写真题,十月五号的时候,写完了真题35年,用的是汤家凤的真题,这段时间看的是李艳芳的真题课讲解(强烈推荐)。

十月份把书又看完了一遍,辅导讲义很重要,第二遍还有蛮多不会的。十月二十号左右又把2010年后的真题做了一遍。十一月份,当年模拟题还没出的时候,我把去年的李林6+4做了,

然后不久当年的模拟题也出来了,我做了张宇的过关8+4,提高8,余丙森五套卷、

李林6+4,还有方浩、李艳芳的没做完,太难了。有部分模拟卷我是买的答题纸做的,最后大概用了十五张的答题纸,这样可以模拟考场。个人感觉,张宇是蛮符合今年的出题风格。十二月份,我做做模拟题,把真题又看了一遍,个人感觉真题很重要,假如时间够,建议把2010年之前的也都做了,感觉到有蛮多重复出题的点,以及前面题目的改进。

英语:七月份开始,每天早上背400个单词,我没有看延伸的扩展,十二月份每天就没有400个了,记录我背了9800多个单词。晚上写写真题,用的是张剑黄皮书,

主要是阅读,不会的就去瞅瞅唐叔对应的课程讲解。

十月份开始看看翻译、新题型,瞅了瞅唐静的翻译课和刘琦的新题型课。十一月五号,我开始作文,我看的是周思成的作文课,大家也可以看看王江涛、潘赟、石雷鹏,评价都很好。十二月十号后,我每天英语就练练作文(买的作文的答题纸)、看看以前的阅读。个人感觉学习英语是最快乐的,每天两三个小时学习英语。

英语

需要准备的资料很少,如果基础也不错,就可以不用花很多时间。我是大一六级踩线过这样的水平,考研英语前期准备的很少。朱伟的恋词对着视频看过一遍,累的时候看看会很轻松。后面再每天早上背一背,一本书也看了3遍,到11月左右的时候再开始做真题。重点是近几年的真题。我把10年之后的真题阅读部分,每篇翻译,生词整理出来,一篇一篇的分析每道选择的答题技巧和套路。背了王江涛5+5的作文,

最后考试的时候直接默了一篇上去。作文真的很重要,建议就是不要去买什么模板这些,没必要,直接背几篇作文(一个老师的全套),各种话题都涵盖了。考试的时候只要搭点边就可以了。扣不了几分,绝对比你自己临场发挥的强。除非你有把握,自己的作文真的很好。默写一篇作文,然后省点时间给阅读,它不香吗……

(2)数学

数学真的很重要,很拉分!前期至少百分之60-70的时间放在数学上面吧。我的数学是全程跟着张宇的,很喜欢张宇的上课风格很幽默,而且他讲的难度比较大,很适合做题,方法什么的也很好用。跟着他走全程,一定是全程吧,这样就不会有漏洞了,重点知识他会反复讲,自己也有数。

我在8月份之前看完了张宇的高数18讲,

他的课看了前一年的,所以不用等更新,会很快。线代和概率是听张宇的视频,看李永乐团队的线代和概率统计辅导讲义。然后八月份开始刷题,题海战术很重要。两个月的时间,我刷了张宇的1000题,李林的880题、660题的高数部分。先做到的1000题,难度很大,很崩溃,做的时候可以找一下1000题的配套讲解视频,很好用,答案密密麻麻的,看不进去,而且很多方法不太能接受,配套的视频看了就会豁然开朗,浅显易懂。880题同步做的,会发现李林的题风格似乎和张宇很像,有些题可以作为补充。同理,不会写的题去找视频看,他会把一系列的知识点讲一下,比只研究答案好很多。

我网上找了这些课本的pdf,做完每一章节的题,我会把错题截出来,很方便。后面可以再做一遍。建议至少一定要完整的做完一位老师的习题集,这样知识才是成体系的。

后面的时候心态有点崩,就什么习题都想做。闭关修炼,108题等都买了,总觉得都要写一遍才可以。尤其新大纲出来网上在传李永乐的题会更适合新大纲,所以又买了660题+330提+临阵磨枪等全套的习题。计划着每天做多少题,很快就能结束。最终做完1000+880之后,只来得及做完660的高数部分。

10月份一定要开始刷题了。我用的张宇的真题,好像是从87开始的,每天一套。一样的,看视频讲解,近些年的真题从头看到尾的视频,看看自己的思路是不是和标准思路一样,自己的方法是不是最简单的,还有哪些知识漏洞,没想到的知识点,按照年份做好笔记。错题、好题用软件截出来。可以二刷。

11月中下旬和12月开始刷错题集、背知识点、刷模拟题。模拟题我觉得挺重要的,恰好时间做,难度比实际考试难一点点,多做几套感觉会上来的。所有老师的预测我应该买的比较全,然后做了张宇的8+4、李林的6+4、李永乐6套卷,汤家凤12套。难度上张宇>李林>李永乐。质量也是张宇>李林>李永乐,张宇的题就每道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弄懂一道题,就会学会一系列的知识点。李林的题没有张宇那么难,但是也很有价值。李永乐的题感觉,不太适合我的风格,出题点太细节了吧……不太喜欢。汤家凤的题,做一套一套150,没有任何价值了……做了几套就没做,过于基础。

刷模拟卷的同时,错题集同步做好。每天回顾一些之前的错题知识点。

最后数一131分,觉得其实还能更高些的,21年的不算难,做题的时候发现,很多题都非常的熟悉,仿佛做过。

(3)政治

政治没有太早进行,到11月左右开始的吧。买了徐涛的全套(真题集没),把他的视频很快过一遍,然后习题集对照着视频快速刷一遍,没记下太多,一两周的时间就结束了。然后小黄书知识点多翻一翻,配套小黄书做了肖秀荣1000题,也很快2个礼拜左右,正确率不高,但是对应着1000题讲解视频,还有小黄书知识点,这会能记下些东西了。

肖八出来的时候,把选择题做了,两天做完……最提分19分,高点的37左右。同样电子版的资料准备好。在肖四出来前,肖八还有之前1000题以及优题库习题集快速再过一遍,尤其错题。

肖四出来之后整篇背诵!很重要!不要再去找什么杂七杂八的资料了!我是最后一个礼拜,将肖4的简答题大体背了一下,背诵笔记(小黄书)翻一翻,网上找到的各种简答题也整理了一部分,一块看。因为最后一段时间网上政治预测题太多了,导致眼花缭乱。下载了一大堆,今天背着个,明天换那个,就乱了……看的太多反而什么都没记住,没能抱紧肖爷爷大腿,拿到试卷,题目都见过,答案没背住的感觉,更气的是,考完看参考答案有一段话我背下了,但是没背题目,没对应上题,居然没写!

所以资料不在多,在于有多少被你掌握了……

专业课

贸大815经济学考研复习时,是边做笔记边做习题,每天最快也不过一章。微观经济学万变不离其宗,除了平狄克的老师的资料外我还看了高鸿业老师的微观,边看边做笔记,两本相互补充。高鸿业的微观课后习题我做的非常认真,

9月开始了宏观经济学的复习,方法和微观大同小异,不过是顺序不同,我是先看的高鸿业宏观,并以这本书为主线做了笔记,复习多恩布什的宏观时丰富了笔记的内容。登陆贸大考研论坛获取更多专业课复习资料,10月中旬我才完成专业课的第一轮复习,个人认为,第一轮复习不用担心慢,但一定要非常细,理解的要全面。最后815的一道考题我就在第一遍做笔记时记录过,后来因为不是重点,并没有反复看,但在考场上仍然对此有记忆,基本重点是肯定答上来了。第二遍的复习,又将每本书都看了一遍,也重新做了一次错题,并做了重点记录。第二遍结束时,宏微观的整体框架就出来了,理解的也更为透彻。12月上旬开始了第三遍的复习,这时进度就非常快了,大概每天两三章。在这次复习过程中,又重新整理了一遍笔记和名词解释,把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和可能会考的部分重新写了一遍。第三遍复习结束后,距离考研只剩下半个月,我开始了真题的训练。真题可以去网上搜,也可以找学长学姐购买。 

  总体来讲,真题很重要,会有很大重复,至少今年是这样,但是也要真正做懂题。对于用书版本问题不用过于纠结,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已出第七版,用第六版的比较多官网也是第六版,差别不大,还有多恩布什的现在第十版不出了,网上基本新的只有12版,我用的就是12版,就是把两章拆成四章,稍微多加了一点东西,10、12版均可。

圣才配套习题 四本书对应的课后详解笔记总结

圣才名校历年真题(这两本非必需,但基本考的人都会买来做一部分,两本很厚全做是不可能的,挑一部分适合贸大的题目以及自己不擅长的板块练习,适用于后期,根据时间安排,课本真题ppt是第一位的,学有余力再做,没时间不做也行。

市面上有很多家在卖,很多有相似之处,(历年真题99-18年,真题解析,高分学姐学长笔记总结,微观宏观本科生习题库,名词解释总结版等),市面上一些机构等卖的差不多,很多东西一样的。

所有辅导资料里真题是最具价值的,我当时参考了几家的,因为有些题目每家做的各有好坏,但是后期自己应该有自己的体系。

贸大本科老师的ppt

PPT非常有价值,可以从老师上课的ppt来摸索老师上课、出题的套路,每年真题一些在ppt上面都是有迹可循的,几个老师的ppt挑一位适合自己的反复研读,既可以跟着ppt学习,也可以后期复习对照,其他辅导资料做不完没关系,ppt必须要看!

最开始我的看书顺序是先把高鸿业的两本看完应该之前没有学过,

先建立起一个框架,比如微观大概是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完全竞争市场、非完全竞争市场、市场失灵几块,然后宏观大概知道有哪几个主流学派,了解核心三个模型,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这三个模型学会基本宏观已经成功了一半了,一开始有的地方没看懂没有关系,关键是有一个大致的框架,接着就是看平狄克,平狄克难度介于高鸿业和范里安之间,书的特点是图形特别多,这也是贸大考题有图形一定要画图形,不放过每一分,难度比一些学校的范里安容易不少,范里安数理推导比较多,其实不用再去看范里安的,有的知识是不考的,但是学有余力可以看一部分相关的,比如替代效应这块,平狄克用的希克斯分解法,而范用的斯勒茨基,这个平狄克附录有提到,考了也不算超纲,是需要看看的,这本书特别厚,每章的习题特别多,但是平狄克的习题非常重要,不管是计算题,还是一些简答加论述都是出现在真题过的或者说改编一下,一开始建议全做,第一遍做完记得标注,一些不可能会考的第二遍就不用做了,一些错题反复做,一些题型一致的可以总结归纳下自己,每学完一个模块,比如学了三四章,消费者板块学完了,就自己可以画个图归纳下,不建议抄书记笔记,很费时间,可以用圣才的课后习题与笔记那本在边上做备注,但是一些图形还是要自己会画,知道什么含义的,最后一本多恩布什是最难最不好啃的,比较难,2018年开始考察的部分增多,必须引起重视,一开始第一遍看的云里雾里很正常,行文和高鸿业是相反的,高的是短期-长期-超长期,而他是反过来写的,超长期-长期-短期,可以的一个做法是按照高的顺序看多恩布什,虽说考察部分增多,但是有些和高鸿业的还是很相近的,把原理吃透就可以了,比如一些菲利普斯推倒等方法用的不一样,那是需要两本都好好看的,一些相同的理解即可,当然一些财政政策乘数、货币政策乘数这些新内容肯定是需要掌握的,2018年考查了国际金融的地方,就让大家觉得这本书太难了,尤其是对于跨考生来说,但是这块内容多恩布什有一章有提到,而且考察的也不深,只要把书上那个国际收支平衡表,还是可以拿一些分数的,同样对应的课后题同样需要做,重点计算题、论述题。

当然对于要不要看视频这个因人而异了,因为不像数学那么繁杂的推导,很多东西自己慢慢看书也可以理解,挑个看看辅助即可,当然也有人觉得刷视频费时间自己啃书的,关键吃下知识点,之后就是课本-课后题重点题-部分练习题再来一遍强化,之后就是上真题了,因为2015年有改革,之前的总体比较容易,因为以前还有50分英文翻译,现在没有了,所以说难度也在有所提升,这个时候对于一些其他的书范里安、曼昆,我个人建议是把官方四本书吃透即可,可以买那个圣才名校真题做一些同层次学校、用同样的参考书的院校的一些题做做看,好好复习,最后专业课至少冲一个平均分还是没有问题的。

后期就是针对性地练习几个板块,多多练习客观题,我把它归纳为三类,选择、辨析、计算,这些是需要平时多练习的,第一部分选择的话有些院校不考,所以练习的题有限,可以做一些,其实不难主要是适应下选择题的题型,第二个辨析题4分,判断正确两分,理由两分,这边找到核心的即可,不需要像名词解释那样答的十分详细,不然时间分配有问题,计算题是多练,除了课后和真题,着一些同层次院校或者相同的参考书的题来刷,适当拔高难度这边,占据50分还是不能小看的,剩下的归为主观题,名词解释后期有总结版加上自己整理的背诵即可,最后一个论述题就是熟悉书上的重点论述和简答题,熟悉模型原理和图形怎么画,适当关注一些经济热点,做到心中有数就行了。这样子复习下来应该可以有个不错的分数的。


►复试:

进门抽一个英文翻译,先读再翻译,我的是商务智能,问了两个商务智能相关问题,商务智能的定义和商务智能的应用(问英文问题的老师很nice,语速很慢)接下来就是中文,先问的我毕设题目及内容,然后会基于此随机问一些别的问题。真的有点像在聊天,所以问题不全是很刻板套路的(至少我是这样,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老师们很nice,打call~)因为是转专业所以问了一下本科的东西,研究生规划,为什么转专业之类的问题。由于转专业,所以基本上没问特别深的专业问题。

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准备复试,就是面试嘛,提高综合素质?找了本电子商务专业英语还有信息管理的专业英语然后看了看单词,防止翻译时候有不会的单词(我不知道其他的人是什么题材的翻译,电子商务的专业英语能不能覆盖,之前有个学长和我说他的是超链接翻译,其实有覆盖到)然后去图书馆看了一些电商大数据的书,看了一下深度学习的书,大致准备了一下可能问的问题,但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面试时候准备的基本没怎么说全乱说了。

跨专业的如果真的有清晰的思路和想法,那么别让自认为跨专业的难度阻挡了你的想法,仅说产经专业,但是自身水平也要一些估量,为自己负责一些啦,总之加油好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