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船》——读梅子涵系列丛书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周二,我从王素萍老师那儿取来一本梅子涵先生的作品《蓝鸟与红鞋》。

        我以为这本书是梅子涵先生的著作,结果翻开之后才发现,原来是由一个个不同作家书写出的小故事或小诗歌。我再次仔细观看封面,只见封面上写着:  主编    梅子涵,我不禁为我的粗心感到汗颜。原来这是梅子涵先生主编的一套系列丛书“摆渡船儿童文学读本”!

        “摆渡船?”我不禁沉思,“为什么叫摆渡船呢?”我想,梅子涵先生这套系列丛书应该是在孩子走向书籍、接近文学海洋的途中,放一艘小船,把孩子摆渡到一个接近理想的岸上吧!此时,我发现封面上有一行小字写着“带着孩子从生活此岸到达文学彼岸......”。我又疑惑了:“生活和文学不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吗?”我们都说: 文学来源于生活,却是更高一级的生活。此书为什么把生活和文学划分得这么泾渭分明呢?我想起了莎士比亚说过的话:“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想,梅子涵先生也是想让孩子们去书籍里感受生活中也许不太容易发现的诗意和美好吧!

        带着这些疑惑,我开启了对这本书的阅读。这本书共分为这样几个板块——船长手记、花香磨坊、木马奔腾、童年味道、心情小诗、阅读教室,共六个板块。

        船长手记中,梅子涵先生就是这位船长。他用潺潺流水式的语言展现了在过年时对女儿的思念。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女儿在法国巴黎的家,女儿的事业,女儿的生活,女儿家里的饭菜,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个父亲对女儿日渐优秀,取得那么骄人成绩的欣慰;同时也表达了他因女儿远离家乡浓浓得思念。接着,他回忆了女儿小时候的情景。从襁褓时期到四五岁、七八岁、少女时代......在“絮絮叨叨”的唠家常中,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一个父亲对女儿成长过程中点点滴滴的记忆与怀念。平凡的文字,却直击人心。看完之后,我的心酸酸的,我的眼眶胀胀的......只一篇文章,我就入迷了。我相信有船长的指挥和掌舵,摆渡船必能让我们及我们的孩子们,带着丝丝稚气,跟随船长扬帆远航!

      有人说,世间的幸福有很多种!但我想说,读书却是最独特的一种存在!狄金森一首著名的诗: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

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

不必为通行税伤神——

这是何等节俭的车——

承载着人的灵魂

        读书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孩子们却不懂,他们的阅读是需要诱惑,需要引领。

        梅子涵先生就是在此时站起来的!他由最初的自己写作、发表、成名,进而带领新生力量,让更多人跟他一起站在船头,用文字摆渡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的人去感受文字的魅力,感受文化的美好!

        我们作为孩子知识路上的启蒙者,传播文化是我们每一个老师肩负的教育使命!让我们在大师们的带领下,积极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也做摆渡船上的一名微不足道的划桨者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