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俚语和俗语所表达出了乐清人怎样的一种情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11-11
乐清方言与普通话有差异,因为一些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习惯形成了独有的地方语言和特有的词汇等。各地方言中的俗语,即俚语、谚语等独具特色,幽默中又不乏这里。这些俗语对我们既有极大的吸引力。一句简单通俗的话,就可能道出一个广为流传的地方故事,或是当地的社会现象,或是人生的哲理。因此,通过对乐清方言俗语词汇的调查研究,可以了解乐清方言的语言特色,以及词汇运用的习惯。从俗语中透析出乐清人的生活习俗,挖掘出乐清地方的文化特色,发现其中的精华所在。
  由此,我们小组决定,通过上网,去图书馆,以及实地调查的方式来完成这次研究。当然,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得到的许多。
  二、乐清方言的语言特色
  方言是一种在语言中跟标准话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中国地域广大,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种种属于不同地区的不同语言。乐清方言就是众多方言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博大的内在生命力。她象敦煌的飞天,永保着一中古色古香的神韵,拒考证,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乐清方言至今还保留着大量的秦汉时期的古音古词,继承着古汉语的音韵体系,堪称是“活化石”。她犹如浩瀚的大海,广纳百川,吸收和融合了大量的中古汉语,北方官话,吴方言,楚方言,闽方言等广具火力的语言;她象典雅的牡丹,活色生香,极富语言的魅力和韵味,是其他语种所不能代替的。难怪乐清人对自己的母语爱得那么深沉,爱得那么热烈。离乡的游子不论何时何地,一听到乐清乡音就倍感亲切,都喜欢用家乡话交谈,显示了作为地域方言诉说着乐清话的强大凝聚力。
  温州方言中,乐清话是比较特殊的一支.它比温州市区话保留更古老的一些特点.如"阳"韵字,市区以南多高化为ie,乐清还保持ia;"歌"韵字,市区以南多与"摸"韵相混,乐清还读o韵,跟"摸"韵的分别得很清楚;"见"系合的字(关、国、快)市区已混,乐清仍分.所以在追溯温州方言史是,乐清话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在需要辨别某些方面已经混同的词系是,如"河"、"湖"之别,"间关"之别,乐清方言的形式常常帮我们解难释疑.
  再如动词"下"常用"落",如落雨、落雪、落车、落山、坐落、坐勿落;序数"二"常用"两",如"两楼"、"两年级两班".
  否定副词"不"以f、v或类似的形式出现,通常写作"勿"如"勿要"、"勿是"、"勿做"、"勿好"
  名词前缀"阿"的使用范围较宽,有用于排行、人名的,如"阿大"、"阿二"、"阿三"、"阿明",有用于亲属称谓的,"阿哥"、"阿妹"、"阿叔"等.
  动词重叠常用AAB式,"吃之,想之,听之".
  双宾语句动词表示"给予"意义时,指人的宾语常用在指物的宾语前面,如"拔本书我"(给我一本书)"拔张纸我"(给我一张纸).
  动补结构后面的宾语常常提前,如"我饭吃过勒"、今天叫"该日"、小孩叫"姆"或"细儿"、明天叫"门朝"、昨天叫"藏夜"、前天叫"前日"、吃早饭叫"吃天光"、吃晚饭叫"吃黄昏"、脸盆叫"面盂"、夜点心叫"夜厨"、很合适叫"乐事显".
  三、乐清的俗语、童谣等
  然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的推动下,一个地方其特色的文化内涵和风俗习惯,自然少不了它的谚语、俗语和童谣,这些风趣又不缺乏哲理的句子都是乐清的当地居民世世代代留传下来的,它们有的反映出社会的风气,有的总结出一年的气候特征以及耕作经验,有的记录着民间流传的小故事,内容十分丰富.
  在事理、修养方面:
  ①〔树老根须多,人老见识多〕则告诉人们,老人的经验总是比较丰富的,以树老根须多进行比喻,尤为贴切、形象!
  ②〔人难欺,马难骑,勿笑穷人穿破衣〕则告诉我们我们不要去嘲笑别人,不能以贵贱有分的目光去评价别人。
  ③〔船到江心补漏区〕则告诉人们不要到事情发生的时候才去想补救的办法,应在事先就要做好准备。
  ④〔有银有钱,官司包赢〕以及〔研究研究事难办,烟酒烟酒好办事〕这两句俗语反映出社会的腐败风气,揭示出办事送礼的丑陋现象,警示人们应去扫除这些官场的腐败现象,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的心声。
  在社交方面:
  许多的谚语则提出〔浇树浇根,交友交心〕的观点,而且强调〔朋友千个不多,冤家半个不可〕,它们告诉我们交友处事的态度,而且以生活经验警示我们〔和气生财,相争生灾〕。
  在经济、生产方面:
  则有许多谚语、俗语都总结出祖辈们在生产、经营方面的经验.例如〔夏至种络麻,长似草鞋拔〕、〔秋前田里常弯腰,迟早成熟一路收〕、〔八月栽芽,茄栽花〕、〔处暑处暑,处处要水〕、〔若要虫子少,除尽田边草〕、〔年里施肥施根浅,抵过年外施三遍〕。
  在生活方面:
  乐清流传着〔越嬉越懒,越吃越谗〕的俗语,这句话通常上是家长教育孩子不要好吃懒作时的话,对于仍是孩子的我们,对这句话的印象尤为深刻.〔潮涨吃鲜,潮落吃点盐〕以及〔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都是世代得来的生活经验,乐清地方流传着许多歇后语,大多是风趣幽默:
  ①五月五卖菖薄--短期生意
  ②四都猪娘--吃没份打有份
  ③田螺壳里做道场--无法
  ④两手放落像天罗瓜--笔直
  ⑤烂泥田里翻捣臼--越陷越深
  ⑥阎罗王讲故事--鬼话连篇
  ⑦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
  ⑧韭菜炒豆腐--一青二白
  ⑨一斗芝麻掉了一粒--无关紧要
  ⑩上山人背毛竹--顾前不顾后
  孩子们经常传唱的就是童谣,说到童谣,人们的眼前似乎就浮现出街边几个孩子一边在做游戏,一边吟唱着童谣的风光,虽然现在已经见不到这些情景了,但听到这些童谣的时候不免使人浮想联翩,在此介绍两首从民间收集来的童谣:
  ①月亮亮,光亮亮,读书细儿看亲娘,娘也好,爹也好,捣个麻糍请啊嫂,啊嫂踏一脚,踏个扁嘴鸭,鸭干,鸭养蛋,蛋干,蛋客吃,客 干 客打油,油 干,灯伴目,目干,月上山,山干,山上草,草 干,草牛吃,牛 干,牛犁田,田干,田种谷,谷干,谷捣米,,米 干,米人吃,人干,人吃米谷有事干。
  1细儿:方言中男孩子的意思。 2 干:什么,疑问语气词。
  ② 点子斑斑,斑过南山,南山北斗,
  跳蚤并拢,鸡啼马啼,双脚并拢,米那样齐。
  ( 米那样:文中意思是"很"。附童谣的磁带)
  ③《火眼王王》:
  火眼王王(蚂蚁),夜头爬起烧汤。
  无灯点,照月光。
  无脚盂,破水缸。
  无床困、困柴仓。
  冻不牢,坐床杠。
  跌落地下供黄猫。
  早早走来吃精肉,迟迟走来啃骨头。

  ④《一个星》:
  一个星,孤零丁;
  两个星,不零落。
  三岁无娘被嫂辱。
  辱起乌云飘飘飞,街双眼泪上绢机。
  脚踏挨架响,织布两三丈。
  姆勿响,大哥去温州,二哥去处洲,
  买来处洲树,做起温州床。
  眼床底角画蛟龙。
  引手上,画蝴蝶。
  踏凳头,画小丑。
  尿盆盖,画鸭卵。
  尿盆唇,画痴虫。
  尿盆底,画小姐。
  尿盆臀,画小囡。
  尿盆外,画老大。
  衣柜门,画将军。
  衣柜格,画金银。
  大大小小喜开心。

  另外,还有生活歌谣:
  ①《勿把囡儿嫁平阳》:
  姆妈娘,勿把囡儿嫁平阳。
  平阳三条岭啊四条洋,前门介海水白洋洋,
  后门开介大猫拖猪娘,直介归家望亲娘。
  好的亲娘打卵卵,勿好亲娘掼你三巴掌。
  不怨大,不怨娘,只怨媒人烂肚肠。

  ②《十八岁媛主配周岁郎》:
  十八岁媛主配周岁郎,日里喂奶吃,
  夜里打尿包,还要抱起看光光。
  叫他丈夫让人笑,叫他儿子理不当。

  ③《捕鱼十月歌》:
  正月去砍竹,二月去籴谷。
  三月办落洋,四月张片乌鳞鲳。
  五月重五水,六月网难张。
  七月七水风,八月海打空。
  九月九,和尚头螺张一斗。
  十月十,老大解网行贩夺。
  乐清谚语、俗语、童谣等方面的内容道也道不完,它给我们展现乐清方言的独具特点,交给了我们生活的经验,让我们领悟人生的道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