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选择做全职儿女吗?你觉得全职儿女是美化啃老吗?

最近,“全职儿女”的话题引发了诸多关注与热议。这样一种新型的年轻人脱产生活方式,不少网友直呼羡慕,但也有人表示无法接受,认为只是美化了啃老行为。

第1个回答  2023-06-13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全职儿女”这个生活方式。所谓全职儿女,就是指那些长期依赖父母生活,不去工作、不去创业,而只是享受家庭带来的温暖和关爱的年轻人。然而,在我看来,这种生活方式并不值得提倡,因为它实际上是对“啃老”的美化,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
首先,全职儿女的生活方式本质上是一种逃避社会责任的行为。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承担起自己的生活责任。学习、工作、养家糊口都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而选择成为全职儿女的人,往往是因为害怕承担这些责任,害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所以选择留在父母的庇护下,过上舒适的生活。这种逃避责任的行为,无疑是对自己和家庭的不负责任表现。
其次,全职儿女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了年轻人的自立自强精神。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具备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而全职儿女由于长期依赖父母,缺乏锻炼和历练,使得他们的独立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大打折扣。这样的年轻人很难在社会中取得成功,更不用说实现人生价值了。
再者,全职儿女的生活方式对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家庭方面,全职儿女的存在加重了父母的负担,使得他们在晚年时期还要为子女操劳,无法安享晚年。社会方面,全职儿女的数量不断增多,不仅影响了整体的人口素质,而且还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因为这些年轻人没有工作和创业,他们只能依赖家庭的资产,从而导致财富的传承和积累。这样的现象,无疑是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一种挑战。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成为全职儿女的年轻人中,也有一部分是因为生活的压力和竞争而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这些年轻人,我们应该给予关爱和帮助,引导他们走出困境,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但是,对于那些纯粹为了享受舒适生活而选择全职儿女的人,我们必须坚决抵制这种生活方式,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总之,作为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年轻人,我不会选择成为全职儿女。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独立,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第2个回答  2023-06-13
对于“全职儿女”,有人认为这是“新型啃老”,选择逃避职场的压力;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工作、生活方式,选择做“全职儿女”没有什么不好;还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种“过渡状态”,一边做“全职儿女”,一边准备考研或者找下一份工作……

“全职儿女”和“啃老”是不同的,“啃老”是年轻人呆在家里,什么也不干,就靠父母养活自己。
“啃老一族”是完全消极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是需要批评并促进他们转变生活态度的。

而“全职儿女”,则是把照顾父母,做家务作为自己的“职业”。就好比一些“全职太太”,辞职在家,教育孩子,照顾家庭,虽然没有“正式工作”,但是,也是在为家庭做出贡献,并省去雇佣保姆的费用。当然,与社会对女性选择做“全职太太”一直有争议、质疑做“全职太太”的女性不独立一样,“全职儿女”也面临更大的争议,其中,最大的争议是这样做没出息,是否值得,父母对孩子的期待难道就是做“全职儿女”照顾自己?

选择做“全职儿女”者,这些问题可能考虑得比旁观者更深。每个家庭、每个个体的情况是不同的。如有的家庭要聘用保姆,而孩子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于是干脆回归家庭,这不失为一种现实选择。还有的30多岁的职场人士,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自己想休整一段时间,而父母年迈需要照顾,因此辞职陪伴父母,这段时间做的也是“全职儿女”,但可能是对家庭、对自己来说,都是不错的状态。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做“全职儿女”,则可以理解为是“间隔年”中的一种人生体验。他们除了有更多时间陪伴父母外,也可利用这段时间来思考自己的人生发展,为未来发展做好相应准备。对此,不论是个体,还是社会,都需要理性看待。
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消极对待职场竞争与社会压力。

在社会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有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也是进入家政服务业。从家政服务角度看,“全职儿女”与普通家政服务的不同之处在于,“雇主”是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这不值得大惊小怪。

选择做“全职儿女”的毕竟会是少数,这是因人而异的。
社会舆论不必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全职儿女”,“全职儿女”也不必自嘲自己是靠父母、靠家庭的“废物”。每个人的能力与价值观是不同的,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可能会有更多人在权衡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家庭的需要之后,选择做“全职儿女”。可以说,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多元就业、发展的一种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选择也会更多元,要消除对不符合所谓主流成才观的生活方式、就业选择的偏见与歧视。
第3个回答  2023-06-13

就全职儿女这一话题而言,我可以从中性的角度出发,分析其中的利弊,来分条作答。

1. 全职儿女的优点

全职儿女这种生活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他们可以将精力全部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用承担家务、照顾家人等琐碎的事务。有些人选择全职儿女的原因是希望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文学、音乐、绘画等,而选择放弃较为稳定的工作,在家中寻找个人发展和兴趣爱好的平衡点。此外,全职儿女的生活还可以排除日常上班所带来的压力和疲劳,使自己更加轻松愉快。

2. 全职儿女的缺点

全职儿女缺点之一是缺乏经济独立性,无法为自己的支出负责,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家庭经济,这容易导致对家庭资源的依赖和浪费。除此之外,全职儿女还可能在社交圈子中面临压力和孤独感,因为他们没有与同事、客户等工作场合中的人交流的机会。此外,全职儿女也有面临就业问题的风险,如果不能及时找到一份自己喜欢并能够维持生计的工作,很可能会面临长期失业的危险。

3. 美化啃老行为?

有些人认为,全职儿女只是将啃老行为美化了,但这种看法并不准确。全职儿女并不是因为父母的压力或强制要求而选择这种生活方式,而是出于自己个人的兴趣、发展需求以及心理偏好而作出的选择。全职儿女需要自己承担家务、照顾家人等职责,同时还需要为自己的个人发展和未来负责。

总之,全职儿女这种生活方式并非完美,它有利有弊。虽然全职儿女的生活方式比较特殊,但是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大家的生活方式和决定,而不是简单地对其进行评判。

第4个回答  2023-06-13

全职儿女是指在成年后仍与父母同住,没有稳定的工作或收入,依赖父母供养的人。对于全职儿女的看法,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观点:

1. 依赖性:有些人认为全职儿女是在过度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责任感。这种观点认为全职儿女可能会给父母带来额外的负担和压力。

2. 家庭关爱: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全职儿女是出于家庭关爱和照顾。在某些情况下,与父母同住可以让子女更好地照顾年迈的父母,共同度过美好时光。

3. 灵活就业:全职儿女可以在需要照顾家庭或工作时间灵活的情况下,与父母同住。这种观点认为全职儿女的出现是为了满足生活和工作需求的多样性。

4. 社会福利:全职儿女可能需要依赖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和津贴来维持生活,帮助他们过渡到独立生活。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政府可能会通过提供福利来支持全职儿女的生活,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

关于全职儿女是否美化啃老的问题,这可能取决于具体情况和观点。对于那些过度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全职儿女,啃老可能被认为是一个负面现象。然而,对于那些出于家庭关爱和照顾而与父母同住的全职儿女,啃老可能并不是一个贬低的标签。

总之,全职儿女和啃老的问题可能因个人、家庭和社会环境而有所不同。在评价这些现象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的观点和情况。同时,我们应该关注提高年轻人的生活技能和独立性,以减少啃老现象的发生。

第5个回答  2023-06-13
  我不会选择做全职儿女的。

这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一种比较主流的声音认为,这是“新型啃老”,也有人指出,这是年轻人对社会压力的逃避,还有观点认为这是年轻人的自由择业……其实,“全职儿女”现象作为一种个人选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会有不同的情况,任何的标签式解读,都注定会有“失真”的风险,对具体的个案来说也未必公平。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对这一现象的美化,并忽视其背后的社会背景。

  从媒体的调查来看,选择做“全职儿女”的年轻人,各有各的理由。如一些是因为就业压力,一些是希望拿更多的时间来陪伴父母,一些则是暂时停下工作来给自己“充电”。所以,将他们完全等同于“啃老”,是不准确的。若是短暂性过渡,这些选择其实都无可厚非。可以说,这类情况在以往也同样存在,并不是什么新现象。当然,置于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来看,一些年轻人选择靠给父母“打工”来获取经济支持,确实各方面条件也更成熟了。如一些“全职儿女”,几乎同时得到“六个钱包”的支持,这在过去是没法想象的。不可否认,正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很多家庭有了更好的经济条件,可以给年轻人的“自由择业”提供更大的空间。

  但是,我们可以理解一些年轻人乃至家庭的选择,却不能不深思“全职儿女”在当下受到关注的现实背景。如就在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升至19.6%,创2022年8月以来新高。显然,我们在讨论“全职儿女”现象时,不能完全无视当前社会就业机会的变化。一旦撇开这个社会大背景,注定会忽视“全职儿女”现象增多背后的社会真问题。要知道,在少数年轻人有资格选择做“全职儿女”的另一面,是更多年轻人正面临着的就业压力。

  实际上,在更大的背景下看,这种现象并不是我们这里特有的。如在观察这一现象时,不少分析者都联想到发生在日本的“8050”现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出现不少年轻人“回归”家庭的现象,因此在几十年后出现了“8050”问题——即80岁的父母照顾50岁的子女。有这一前车之鉴在先,对于“全职儿女”现象显然应该要有更多严肃的审视。

  从另一个角度看,还有一些年轻人选择做“全职儿女”,只是为考研、考公务员做准备,这对个人选择来说,似乎也没什么可指摘的。但是,一旦这个现象成为一种群体性的追求,却是值得警惕的。毕竟,当一个社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延迟就业或把考公当成择业首选,恐怕难言是正常现象。更进一步而言,多数年轻人做“全职儿女”,虽然不能等同于躺平,但其实也是选择了一种较低限度的生活,这种“低欲望”的群体价值追求,对于社会活力的影响到底如何,也同样需要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年轻人的职业选择会更开放、更多元,这有其必然性。更不用说,并不是每个年轻人都有资格选择做“全职儿女”。所以,对于眼下被热议的“全职儿女”现象倒也不必过于担心。但是,年轻人的行为变化背后,往往传递出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信号。而这,显然需要我们读懂。

不少人认为“全职儿女”就是“啃老”,但“全职儿女”更认同将自己定义为在打工——自己付出劳动获得报酬是一种等价交换。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养老院等基础设施和资源配套远未跟上,不少老人无法享受自己想要的养老服务。同时,还有一些老人其实更愿意在家养老,一来可以消除陌生环境、陌生人所产生的压抑和不适,二来熟悉的家居环境和邻居可以慰藉老人孤独的心灵,居家养老也大幅降低了公共养老的压力——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提出“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这说明居家养老也是政府大力提倡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方式。

一直以来,养老服务人员相对不足是老年服务工作的瓶颈之一,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种琐碎、辛苦的工作。薪水太高,一般老人承受不起,薪水太低,又留不住人,陌生人之间的隔阂也容易引发一些纠纷。对比之下,“全职儿女”就有了显而易见的优点:照顾自己的父母,既避免了雇保姆等开支,也可以强化陪伴和亲情,还可以减少子女工作压力、经济压力。

“全职儿女”的出现,一方面是父母与子女的“一拍即可”,职场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一些人在权衡之下选择回家作为过渡,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父母的经济支持,而父母也愿意以这种“享受服务”的方式给予子女一些报酬和支持。另一方面则说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价值理念日趋多元,社会的包容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对异于从前的家庭相处模式及生活方式可以保持开明、尊重的态度,如此,“全职儿女”才得以出现且逐渐增长。

至于“全职儿女”是否等同于“啃老”,其实不必急于下结论。有些人确实有能力,只是想短暂休憩,“全职儿女”在照顾父母同时,搞副业、游学、考察就业市场、学习新技能等都不耽误,重新工作积蓄能量,但也不排除有些人是娇生惯养、怕累怕苦、眼高手低,把“全职儿女”当成了逃避现实、寄居父母甚至啃老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全职儿女”是当代年轻人工作与生活方式多元化的一种体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今后可能会有更多年轻人在权衡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家庭的需要之后,选择做“全职儿女”。对此,人们应该理性、辩证地去看待,当然,也要注意防范老年人群体的合法权益被不靠谱的“全职儿女”侵占。

“全职儿女”们也要明白,孝顺、尊重、自立自强应该成为其关键词。不要用“父母的钱给子女是天经地义”等观念绑架亲情,更不能不劳而获。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家庭观,用温馨的陪伴、辛勤的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