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IK细胞的发展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199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报告,采用抗CD3单克隆抗体(MabCD3)、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等培养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后,细胞总的抗肿瘤活性明显比既往常用的免疫细胞LAK、CD3AK增加,称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
自1992年以来,陆道培领导的研究小组对白血病患者自体CIK的培养及其在体内外的抗白血病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展了大容量自体CIK培养技术,继之又发展了大容量树突细胞及DC-CIK培养技术。该研究小组于1995年在世界首次用自体CIK治疗了2例化疗困难且合并丙肝的白血病患者,其中1例存在AML/ETO白血病融合基因,另1例存在PML/RARa白血病融合基因。治疗后白血病基因转阴,血丙肝病毒基因(HCV-RNA)也转阴,肝功正常。迄今为止该研究小组用自体CIK或自体DC-CIK共治疗了11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94例为完全缓解(CR)的患者,在CR患者中,成人(≥14岁)76例,儿童18例,其中16例残留白血病染色体和/或基因标志;还治疗了6例血液学缓解但有肝脾肿大或髓外浸润,11例未获血液学缓解的患者。94例CR者在CIK或DC-CIK治疗后,5年无白血病生存概率(DFS)为66%,明显高于本单位单纯化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者;14/16例残留的白血病染色体和/或基因标志均在CIK或DC-CIK治疗后转阴;在CIK或DC-CIK治疗后,3/6例肝脾肿大或髓外白血病者的肝脾或髓外肿块明显缩小甚至消失,并无病生存至今。 因DCCIK细胞发挥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不受MHC等因素限制,因此有光谱抗肿瘤作用,临床可应用于多种肿瘤不同阶段的治疗如:
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恶性黑色素癌、肾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结肠癌、直肠癌、原发性腹膜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T淋巴瘤除外)、皮肤癌、口腔癌、喉癌、鼻咽癌、舌癌、唇癌、耳部肿瘤、甲状腺肿瘤、良性乳腺癌等。
◆针对术后患者
术后一周左右应用CIK细胞疗法可有效清除手术残余的微小病灶,并能清除血液或淋巴循环中游离的癌细胞,达到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作用;同时提高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降低合并各种感染的发生率。
◆针对放、化疗患者
在放、化疗期后一周联合使用CIK细胞生物疗法,降低放化疗带给机体的毒副作用和感染发生率,提高放化疗的疗效;同时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针对放化疗无效或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患者
可以直接应用CIK细胞疗法2-6个疗程;控制肿瘤快速增长,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以达到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针对失去手术治疗机会或已复发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直接应用CIK细胞疗法2-6个疗程治疗,能迅速缓解晚期肿瘤患者的症状,延长生存期,同时临床亦出现了瘤体缩小甚至消失或长期带瘤生存的患者。
综上所述,由于CIK细胞除了杀伤清除肿瘤细胞之外,还具有增强机体自身免疫调节和修复体细胞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大多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生存质量提高的综合现象,如恶心呕吐症状消失,食欲改善、周身疼痛减轻,精神和体力恢复明显、皮肤有光泽,黑斑淡化、头发生长或白发变黑等现象。 DCCIK细胞生物免疫疗法大致分为三部分
(一) 采血 采血机采血,提取淋巴细胞,大约需要2-3小时
(二) 实验室增殖培养
(三) 回输病人 电话通知,患者回院回输。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