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今天下午看了李安导演的电影《断背山》,从刚开始的唯美深沉,到最后的悲痛而终,影片中有很多深意值得我们思考。

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杰克和恩尼斯在一个夏季一起来到断背山的农场工作,在荒僻的断背山上,两人从陌生到熟悉,直到走到一起,他们互相慰藉,在断背山相爱了,做饭,放羊,篝火长谈,同性间的真爱让两人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夏日时光。

季节性放牧工作结束后,迫于世俗的压力,杰克与恩尼斯不得不离开彼此,踏上了各自的生活旅程。

杰克凭借精湛的骑术成为了德州的竞技牛仔,并结了婚,依靠着妻子家族的扶持而事业蒸蒸日上,留在牧场的恩尼斯与自幼相识的阿尔玛结婚生子,每日为女儿所奔波繁忙,过着平淡清苦的生活。

彼此都回归了“正常人”的生活。

再次相见,已是四年之后,当杰克再次出现在恩尼斯家楼下时,恩尼斯几乎是从楼上冲下去,狠狠地抱住杰克,四年时间,他们对彼此的爱却更加深刻。

在随后的很多年中,杰克与恩尼斯都定期约会钓鱼,游泳,杰克的妻子发现了他们两人的秘密,无法忍受,与杰克离婚了。

杰克兴致勃勃地找到恩尼斯,以为两个人终于可以在一起了,可恩尼斯以社会舆论和世俗为由拒绝了杰克,这一次,杰克远走他乡。

两人的爱情持续了二十多年,却因为杰克的意外死亡无疾而终,可能是意外,可能是被反同性恋人打死。

恩尼斯悲痛万分,他去到杰克的家里,在他房间看到两人套在一起的衬衫,他才真真正正明白,这二十多年来杰克是如何深爱着自己的,自己也是那么深爱着他…………

无论爱怎样的浓烈,最终见证它的只有那座壮美苍郁的断背山。

我总在想,为什么恩尼斯如此优柔寡断,不敢大胆选择自己的性取向和向往的生活,可能在当时那个年代,即使你有想法,迫于社会世俗的压力,也不会有人敢于改变,所以就这样彼此错过,悔恨终生。

之所以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它能反映现实真实感,一种相对冷僻有争议的载体——同性恋。

我不是同性恋,但我为同性恋者发声。

1989年,丹麦成为第一个认可同性,允许登记的国家。

2001年,荷兰是第一个颁布法律认可同性婚姻的国家。

2002年,挪威、瑞典、冰岛、德国、法国和瑞士等国家陆续颁布法律,认同同性婚姻。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同同性恋,但真正做到完全平等,还需要人们思想的彻底改观。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羊群效应,我们称之为从众心理。

很多人都有从众心理,愿意去做大多数人都做或者做过的事情,无论这件事是不是自己由衷的,比如,买房买车,攀比名牌,同性恋,……

很多人跟着大众走,但少数人的选择也是人身自由,不代表错误。

痛苦来源于被动,被动来源于懦弱。

生活中,鲜有人能完全遵循自己的内心选择事业,爱情,生活方式,很少有人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为世俗所羁绊。

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太过顾忌世俗的眼光,就会让自己变得跟大众妥协,在巨大的负罪感中压抑自己的真情实感。

吴绮莉在得知女儿是同性恋之后,写下这样一段话:如果连喜欢谁都不能讲,那活的再安全又有什么意思,美好的社会,应该允许每个人自由说爱。愿所有父母温柔以待。

“我后悔没有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不是别人希望我过的。” 别让人生留有遗憾。

爱情也好,其他也罢,我始终坚信感情是两个灵魂的交流,是一种自我价值观实现,无关性别,无关外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