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树下》中的死亡叙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文/亦恬

《树下》,是迟子建写于1991年的长篇处女作。小说讲述了女孩七斗从童年到中年的悲惨人生历程,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哀愁。

哀愁萦绕着七斗生命的每个阶段:母亲因病自杀后,父亲将七斗过继给姨妈,而姨妈收留七斗,是为贪钱。七斗15岁时,姨夫对她施行了强暴。她终日盼望邮递车带来父亲的回信,最后盼来的却是父亲的尸体。她为鄂伦春马队中的小伙子藏了一腔柔情,最后却得到他迎娶她人的消息。姨妈一家死于枪案后,七斗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她最终嫁给一个农民,他们的儿子又因病而死……

《树下》表现出的哀愁是多方面的,而死亡是不可忽略的一点。对死亡的叙述,是迟子建小说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本文以《树下》为例,试以探析。

一、浓厚的死亡意识

七斗为母亲送葬时,看到的是四匹红马“把妈妈拉到一个没有黑夜和白天的地方去了。”那永恒而悠长的嗒嗒马蹄声,深深留在七斗的记忆之中。此后,每当她想到死亡,马蹄声便在她的耳畔响起。对于死亡,七斗认为那是一个秘密地址,将来她也会去那里。这种深厚的死亡意识,一直充斥着整部小说。比如病中的七斗,总想着自己的葬礼;看着隔壁的栾老太太在院中悠闲地享受阳光,七斗知道有一天她也会去一个无法再回来的地方;在白卡鲁山上,七斗愿意死在暴风雪中,当她平平整整地躺下去,她仿佛听见四匹红马的蹄声由远方传来,最后终止在她的门口……这种死亡意识,也表现在七斗儿子身上,他将死之前总是表现出要去远方的迹象,他问妈妈,什么时候能去墓地里睡觉,还说有了纸飞机便可上天,有了纸船也可下地……死亡的意识渗透在人物的生活之中,摆脱不了,却也没有刻意去摆脱,它与命运已融为一体。

二、死亡是一种本能

迟子建对死亡有着诗意的猜想,在她看来,衰老而亡的自然死亡,是瓜熟蒂落般的平淡超然。在《树下》中,迟子建塑造了无疾而终的老年人形象。如七斗姥爷的死,被视为喜丧,七斗对喜丧的思考:“莫不是因为老死值得庆幸?”实则透露出作者的思想。七斗认为,这样死去的人,是去森林的清风明月下,做个自由精灵去了。而在姥爷的喜丧中,小孩吃了贡品能长命百岁。身体虚弱的人,钻进棺材躺一躺,可消灾除病。可见衰老而亡的死,是一件喜事。

再如栾老太太,年老之后总是悠闲的坐在院子中晒太阳,生活的沧桑,给她带来年老后的平静。七斗得知老太太死亡的消息:“对老太太来讲,她是幸福的。”虽然迟子建没有详细描述老太太的死亡场景,但从小说叙述中,读者可以猜想,老太太在生命的最后一定是平静而优雅地走向了天国。

又如葛兰姝老人。她对生活有着非一般的热情和豁达,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智慧。她的死亡是突然到来的,农场主给她的追悼词简短至极:“她是我们这里最高寿的长辈,如今她到天堂中去长驻,让我们记住她的美德,祝她一路顺风。”在这里,死亡已经超越了痛苦与悲伤,仅仅是她生命的一个仪式,是此岸生活的终点,同时也是开启另一段生命旅途的起点。这样的死亡是一种本能。无疾而终,平静而超然的死,是一种幸福结局。

三、死亡的偶然无常

意外的死亡在迟子建小说中经常出现。表现在《树下》中,首先是七斗的父亲,在他赶回来过年的路上,他甚至为七斗买好了过年的新衣裳,却意外死于一场车祸。七斗想起许多已逝的黄昏昏,她站在路口等待父亲回家的情景,却因父亲的死一下子成为永诀。死亡的无常,惨烈而苍凉,姨妈的一家,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死于枪击案。这种突如其来的死亡,没有任何征兆,活得有滋有味、生气勃勃的人,一下子说死就死了,死亡的出现荒诞而充满了戏剧性。此外,迟子建也展示了死亡带给生命个体的苦难体验。如七斗母亲的突然自杀,死亡的阴影像网一样笼罩了七斗的一生,儿子病死等一系列劫难,让她饱受打击,死亡的无常、命运的飘忽不定,带给读者关于死亡、宿命的深沉思索。

四、死后的灵魂永生

在迟子建的小说中,人的死亡并不是结束,作者通过描写大量的幻觉和梦境表现灵魂的不死,他们仍在另一个世界过着凡俗生活,并能够与活着的人交流。姨妈一家死后,他们在另一世界的生活经常出现在七斗的梦境之中,姨妈平淡的说起遇害的那天,“走的太匆忙”“连饭都没吃,就来到这个新家了”,姨夫向七斗忏悔他犯下的错,两个表弟依然像过去一样调皮……姨妈一改往常冷漠的态度,还拿出草莓汁招待七斗,他们在另一个世界活得好好的。作者描写的灵魂永生,并不是恐怖的,他们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去生活,他们与活人交流时,仍是生前那样的性格和面貌,甚至更多了一些和蔼可亲,这就为死亡赋予了人性的温暖和诗意。

五、向死而生的韧性与温情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迟子建小说在死亡叙述中,蕴含着一股向死而生的韧性和温情。无论是人物本能的死亡还是意外的死亡,作者并不过多渲染死亡的悲伤,而是着力表现生命的韧性,死去的人虽已死去,但人间那永恒的温情超越了死亡的痛苦,活着的人依然坚强地活下去。《树下》的整部作品,在生活苦难的表象下,实则潜藏着生命的热情。尽管七斗经历了重重劫难,但她从来没有主动寻短见。姨妈和姨夫生前虐待七斗,死后却在梦境中带给七斗温暖的亲情,死亡滤去了现实世界的冷漠和缺陷,还给了灵魂最纯洁的内心,死亡的温情也由此体现出来。此外,作者对死亡场景的描写非常平淡,如七斗的儿子多米死时,在七斗的怀中冰凉了,七斗感受到“那团热气已经远离她了”,七斗却没有因此而绝望,休养半月后,便与丈夫回家了。丈夫安慰七斗:“咱们还会有一个孩子的。”七斗回答:“会有的。”说完热泪盈眶。读到这里,读者便从那令人窒息的悲伤中松一口气,因为我们知道,他们的生活,也将得到重生了。我想,这便是向死而生的韧性与温情吧。

总而言之,迟子建小说中对死亡的诗意叙述,给我们展现了人生百态,作者表现出死亡这一深刻的命题,让我们更广阔、更深沉地思考生命,为生命而悲悯,为生命而感动。这是因为,迟子建小说中的死亡叙述,不是无情冷酷的,无论如何,总有一股温情与诗意流淌在作品之中,而不至于让读者陷入颓唐和绝望,这也是迟子建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