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高效地读完一本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4-23
要想快速高效读完一本书必须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强调阅读要专注,阅读过程不能随便遗漏。口到就是要朗读,也可以通过眼睛静读,但是一定要熟记。心到就是用心阅读。弄清楚每章每节的含义,做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手到就是要勤动手。遇到不懂的文字和概念要勤查阅,遇到精彩的语句要记笔记,读书过程中的心得要及时写下来。运用“四到”的读书方法,能够大大提高读书效率,快速而高效读完一本书。
第2个回答  2020-04-23
1)借助手指,快速移动眼球

我们眼睛在看文字的时候,眼睛必须停住一下才会看清,一句话有20个字,线性阅读就需要跳跃20词才能看完,快速阅读就是较少跳跃的次数,一句话可能需要跳跃2-3此就可以看完了,这需要循序渐进的练习。

2)寻找关键词

要想快速的阅读,就需要把眼睛聚焦在关键词上,一般一篇文章都是有一段一段组成的,一段话就表达了一个意思,阅读的时候,你只需要找出这一段话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

什么是所谓的关键词呢,一般关键词是名词或者动词,比如一座50米的大桥,大桥就是关键词,我要去吃肉夹馍,肉夹馍是关键词,关键词一般在开头或者在结尾,大多在开头,一般一篇文章只读每段开头或者结尾,你就差不多明白作者讲的意思了。但这不具备绝对性。



3)一次读入更多的字。

要想快速的阅读,除了需要我么加快速度,还需要我我么调高眼睛的视野,一次读入更多的字,这就需要自己多加练习。

4)集中注意力

当你集中专心读书时,集中注意力特别重要,你会发现时间过得特别快,阅读的速度也非常快,也更能读懂书中所讲事情。这种状态下人精神状态也非常好,精力非常充沛,不会让人感到疲惫,读书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大家一定有一个感觉,就是当你集中注意力看一本书或做一件事情时,时间过得很快,并且效果最佳。



4、学会控制节奏

快速阅读不是为了追求速度而加快速度,而是要掌握好阅读的节奏,有点东西你以前已经掌握、或者不感兴趣,你就快速的阅读,有的地方是你不熟悉或则感兴趣的地方,你就要方便节奏,慢慢阅读。

5、复述总结

当你看完一个章节,闭上眼睛尝试回忆所讲的内容,在大脑中总结刚才所看的主要内容,再回头看书验证与书所讲的东西是否一致,是否漏掉或者记错了什么内容。
第3个回答  2020-04-23
读书没有方法,每个人的专注度和理解力不同。
高效和快速相交点,未必是在读完一本书的时间节点上。
高效率地读书是为了获得有用的知识,也就是你从一本书中获得的有意义的、对你有帮助的、弥补你知识空白诸如此类,往往会占用更多的时间,你需要更加专注于去如何理解并且在你脑海中形成一些概念。
而快速的读书,除非是天才,你翻书的速度虽然会快,但你的大脑运营速度是不是跟得上不好说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字字已读,结果什么也没记住,那你最开始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第4个回答  2020-04-23
绝大多数人捧起一本新书,都会下意识地翻开第一页,然后一页接一页地往下阅读。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这种做法其实是不科学的。

阅读一本新书其实就好比从头开始完成一幅拼图。当你拆开一幅有几千块小碎片的大拼图时,肯定不会随便捡起一块就开始乱拼,而是要先看清楚最终的完成图究竟是春天开满野花的草原,还是一艘航行在湛蓝大海中的帆船。

如果你是一个做事谨慎的人,可能还会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检查一下拼图的总块数是否够,确保自己在拆开包装时没有粗心大意弄丢一两块。 接下来就是要从大堆的拼图碎片里找出四个角,估计好大概的位置,然后再拼出完整的四条边,给整幅拼图搭起一个框架。

完成了这些准备工作,浩大的工程就正式开始了。首先从较为简单的部位开始,先拼好一个主题图案,或是相邻的颜色相近的部分。 整个画面中较为难拼的位置可以暂且留着,等到其余部分都完成了以后,再找出最后几块拼好就很容易了。

现在,我要问问大家: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都懂得拼拼图的时候要按照这种步骤来,不能一块一块乱试,可同样的道理放到阅读上来,我们怎么就把系统处理问题的重要性忘得一干二净了呢?

其实,从头开始阅读一本书,还不是太严重的阅读问题。最容易被人忽视但却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当属开始正式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快速浏览全书这一步就好比在拼拼图的时候先拼完四条边,由此得来的粗略的整体印象能够给我们的缘脑发出积极的信息,让它感觉更加安全,也能让你看清你拼到了什么位置。 此外,这种做法还能有效地激活你的右脑。
假设你手里捧着一本新书,那么,接下来还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吗? 是的。
下一步我们要向自己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究竟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我希望从中找出哪些信息,学到哪些知识? 我希望继续深入哪几个领域?
这个步骤最重要的作用在于避免被动阅读。 很多人都认为,阅读只是一个单向吸收信息的过程。 我们通过眼睛这个媒介读入文字信息,再将其传输到脑部。
但大家都不知道,在这个传输信息的过程中,我们只调动了自己的左脑。 要想提高阅读效率,我们必须把消极被动地接受信息变成积极主动地阅读信息。
而这个转变的关键在于给我们的学习过程添加另一条途径。我们不仅要自下而上地从文本中吸收信息,更要自上而下地把自己的思考融合到书本中去,实现双向阅读和双向学习。
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必须始终走在作者的前面,并且将每一条读到的信息与自己既有的知识相比较,进而将两者融合以实现记忆。 我们可以问自己,如果我是作者,我会不会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讲解这个知识点?作者在这个地方是否遗漏了某些信息?
积极提问其实就相当于隔着文本与作者对话。
有了这种互动,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获得更大的阅读动力,记忆效果也会明显提高,因为我们已经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把书中死板的知识转化成了自己肚里的墨水。而要做到这点,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激活既有的知识网络,尽量提出有意义、有深度的问题。

为了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不被厚厚的书本吓倒,最有效的技巧就是提前把整本书划分成几个部分,计划好阅读进度。
我相信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抱着厚厚的课本,每看完几页就数数页数,看自己还剩下多少内容要啃。如果你有这种习惯的话,那你肯定知道,在刚开始阅读的时候,那种遥遥无期的感觉多么令人难受啊。 划分部分完成之后,我们还要计划一下,自己究竟需要在多长的时间内读完整本书。

研究证明,人脑在预先知道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会自动提高工作效率,以便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

阅读速度提升需要刻意练习,只要你刻意去联系,终会提升阅读速度。
第5个回答  2020-04-23
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决定阅读速度,可通过序言进行判断;
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掌握了标题结构,就可以决定跳读单位,难以决定是否跳读的章节,只读最初5行和最后5行;
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考虑清楚“我究竟想获得什么”,只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按关键词搜索阅读;
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随时换挡,缓急有度。
要做到“流水式阅读”,先要养成“多读习惯”。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步骤一:固定阅读时间与情景。
固定时间段以及情境能让大脑产生“习惯的错觉”,更容易将读书这件事嵌入日常生活中。
1、框定读书时间。一开始只读10分钟,最好在头脑清醒的早晨,日后可逐步增长阅读时间;
2、固定阅读场所,比如在刚醒时的床上、上班前的办公室、清净的书房等;
3、有意识地搭配固定情景,比如,读书前冲一杯咖啡、开窗透透气或者放一段音乐。
步骤二:首选“可以快速阅读”的书。
从该维度将书籍划分为三类,一是不必读的书,二是不可快速阅读的书,三是可以快速阅读的书。
不可快速阅读的书包括:故事性强的小说、随笔、漫画、绘本以及其他自己想要慢慢品读的书。
步骤三:今天阅读的书与昨天要不一样。
对于章节相对独立的“可以快速阅读的书”来说,阅读时间太长,就会读了后面忘了前面。
与其拖拖拉拉读10天,不如全神贯注读60分钟,一口气读完更能掌握核心内容,这样阅读质量也能获得飞跃性的提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