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江淮有大洪涝都从王家坝泄洪,为何不直接从长江排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25

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淮河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水系,但是受黄河夺淮入海的影响,使得淮河下游大部分河道被泥沙淤平,堵了淮河入海口并形成洪泽湖,而黄河改道山东后淮河便失去了原来的入海口,仅通过狭窄的大运河流入长江,由于流量有限,淮河经常泛滥,给沿岸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王家坝地处淮河中上游分界处,淮河、洪河、白鹭河三河交汇处,这三条河流发源于大别山和桐柏山的北侧,具有山区河道特征,并且比较特殊,淮河全长1000公里,总落差200米。上游长360公里落差174米,中游长490公里落差16米,下游长150公里落差6米,这样的落差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而淮河流域降水多集中6-7月,每当夏季来临时,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产生大量的降水,由于山区河道流域范围狭窄,落差又大,流速快,水流急,泥沙含量又高,三河汇集到王家坝,地势减缓,垂直落差锐减,流速减慢,泄洪不畅,王家坝要遭受着洪水威胁,承受着很大压力。 为了有效缓解淮河的水患问题,确保沿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修建了苏北灌溉总渠和与之平行的淮河入海水道,至此淮河共有三个入海通道,分别是长江这条天然的入海通道和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这两条人工入海通道。 

王家坝闸位于淮河中上游的分界处,该闸始建于1953年,因处在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而得名。众所周知阜南县地处大别山以北的安徽省西北部的淮河中游北岸,属于我国地理意义上的北方,而大别山则是淮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天然分水岭,因此王家坝开闸所放的水需要经过淮河干流中下游河道,并且仅有一部分水经过京杭大运河流入长江,不可能直接翻越大别山流入长江。

王家坝闸直接受国家防总的指挥调度,它原本只是淮河上一个很普通的分洪闸,但由于这一地带是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易发区域,素有“淮河的晴雨表”之称,因其位置重要、区位特殊,因此备受世人的关注,其知名度也因此远远高于淮河上的其他分洪闸,常见于电视荧屏之上,大多数人每次听到“王家坝”这三个字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王家坝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王家坝闸和蒙洼蓄洪区这两个部分组成,老闸经历50年之后已于2003年11月被拆除,扩建后的新闸于2004年12月竣工,是一座全电脑自动化封闭式机房,全长118米,共有13个孔且每孔宽8米,设计流量为1344~1626立方米每秒。蒙洼蓄洪区是淮河流域于1953年设立的第一座行蓄洪区(行洪区和蓄洪区的统称),总面积为180.4平方公里,主要位于阜南、颍上两县境内,它与蒙河分洪道、淮河主槽一起共同分泄淮河洪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