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的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5

1. 异在文言文中的翻译

异的文言文意思和发音 yì ① 分;分开。

《项脊轩志》:“迨诸父~爨,内外多置小门。” ② 差别;不同。

《寡人之于国也》:“是何~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③ 奇特。《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蛇。”

【又】 以……为异。《桃花源记》:“渔人甚~之。”

④ 特殊。《劝学》:“君子生非~也,善假于物也。”

⑤ 优异;杰出。《促织》:“无何,宰以卓~闻。”

⑥ 别的;另外的。《某薯疏序》:“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日也。”

⑦ 奇特的东西;特殊的本领;特别或意外的事。《训俭示康》:“果、肴非远方珍~。”

《促织》:“成述其~。” 【异端】不符合正统思想的教义、主张或言论。

【异日】⒈他日;将来。⒉以往、从前。

2. 在古文里异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

〈形〉

1. (会意。“异”,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 gǒng)从畀( 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2. 同本义 [strange;queer;odd]

异,怪也。——《玉篇》

异,奇也。——《广韵》

何以异哉。——《列子·杨朱》

异乎交益之士。——左思《魏都赋》

妇人异甚。——《战国策·赵策》

产异蛇。——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觉无异能。——唐· 柳宗元《三戒》

父异焉。——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异疾(奇怪的病症);异形(怪异或奇特的形状) 4. 不同 [different]

礼者为异。——《礼记·乐记》。注:“谓别贵贱也。”

事为异别。——《礼记·王制》

执心各异。——汉· 刘向《列女传》

得无异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异二者。

何异以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异俗(风俗异于汉族的少数民族);异姓陌路(既不同姓也不认识);异手(指不同之人);异世(不同时代);异目(另眼)

1. 其他,别的 [other]

贾不敢为异事。——《吕氏春秋·上农》

无它异也。(意思是,没有别的意外的事)。——《后汉书·列女传》 2. 又如:异域茅草(蛮荒之地的乡野村夫);异土(他乡;别处)

〈动〉

1. 护翼 [shelter]

古天异临子。——《盂鼎》 2. 区别;分开 [distinguish;divide]

异是非,明好恶,检奸邪,消佚乱。——《新语》 3. 又如:异分(区别);异居(分居) 4. 觉得奇怪;诧异 [be surprised;be astonished]

渔人甚异之。——晋· 陶潜《桃花源记》 5. 特别优待;特别重视 [give preferential treatment;pay attention to]。如:异擢(破格提拔);异待(特别礼遇);异恩(特殊恩遇);异遇(特别优待);异谋(特别的计谋) 6. 通“翼”。恭敬 [respect]

极明与与,有畏劝汝,何异非汝,何畏非世。——《逸周书》 7. 通“翼”。辅助 [assist]

令行禁止王始也…出三日无适异;出四日无适与。——《逸周书》

〈名〉

1. 指以往,以前 [before;formerly;in the past]。如:异时(往时;从前);异代(前代;前世) 2. 指以后,将来 [after;later;future]。如:异日(来日;以后);异时(以后;他时);异世(后代;后世);异代(后代;后世) 3. 怪异不祥之事;灾异 [strange]

己巳,日有食之。何以书?记异也。——《公羊传》 4. 指特殊本领、才能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举天下所贡蝴蝶…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聊斋志异·促织》

3. 和同之异 文言文 翻译

原文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中的故事,即:

原文内容: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 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 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 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 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 《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 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 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 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 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 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原文大意:

齐侯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把驱车前来诣见。齐侯说:“只有据跟和和协啊!”晏子回答说:“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称得上和协?”齐侯说:“和协和相同不一样吗?”晏子回答说:“不一样。和协好象做羹汤,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厨工加以调和,使味道适中,味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太过就减少调料。君子食用羹汤,内心平静。国君和臣下之间也是这样。国君所认为可以的而其中有不可以的,臣下指出其中不可以的而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国君所认为不可以的而其中有可以的,臣下指出其中可以的而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仪,民众没有争夺之心。所以《诗经》说:‘有着美味调和的羹汤,五味具备浓度适足。神灵来享无所指责,上下不急忙平气和。’先王调匀五味,谐和五声,是用来平静他的内心,完成政事的。声音也象味道一样,是由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互相组成的。是由清浊,大小,短长,缓急,哀乐,软硬,快慢,高低,出入,疏密,互相调节的。君子听了,内心平静。内心平静德行就和协。所以《诗经》说:‘德音没有瑕疵。’现在据不是这样。国君所认为可以的,据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据也说不可以。象清水调剂清水,谁能食用它?象用琴瑟老弹一个声音,谁能够听它?相同不可以的道理也象这样。”

4. 标新立异的文言文翻译

“标新立异”这则成语的意思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来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张,创造新奇的式样;有时带贬义,指另搞一套。

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文字》,《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不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

支道林,名遁,是东晋时的佛教学者,本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南)人。他常与谢安、王羲之等名士交往,喜欢谈玄理,对《庄子》也很有研究。

《庄子》是战国时期庄周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晋代的向季曾为《庄子》作注,没有完成就死了,郭象继续他的工作,完成了注释,后来人们都引用郭象和向秀所作的注。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也是一个难点。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深入钻研体味这篇文章的道理,都没有能够超出郭象、向秀的见解。

翻译如下: 有一次,支道林在洛阳白马寺同太常护国将军冯怀一起聊天,谈到《逍遥游》,支道林说出了一种新的道理,大大高于郭象、向秀的解释,树立了一种新的见解,超出当时许多著名学者的认识。支道林所作的分析见解,都是那些著名学者苦苦搜求思索没有能够解决的。后来人们就吸收了支道林的意见来解释《逍遥游》

这则故事中的“标新”和“立异”,组成了成语“标新立异”。

5. 异时在文言文的意思是过去的意思还是将来的意思

异时 [yì shí]

异时,读音yì shí,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曾经、其他时候等。

中文名

异时

拼音

yì shí

注音

ㄧˋ ㄕㄧˊ

解释

(1).不同时候。

(2).往时;从前。

(3).以后;他时。

出处

《墨子·经上》:“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路 者 颜回 父,父子尝各异时事 孔子 。” 晋 孙绰 《支遁方向子期》:“ 支遁 、向秀 雅尚 庄 老 ;二子异时,风好玄同矣。” 唐 石贯 《和主司王起》:“绛帐青衿同日贵,春兰秋菊异时荣。”

《史记·平准书》:“异时算轺车、贾人缗钱皆有差。” 司马贞 索隐:“异时,犹昔时也。”《新唐书·于頔传》:“部有湖陂,异时溉田三千顷,久廞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前代悬购遗书,咸著条目: 隋 有阙书録, 唐 有访书録, 宋 有求书録。异时人主留意若此。” 章炳麟 《訄书·订孔》:“异时 老 墨 诸公,不降志於删定六艺,而 孔氏 擅其威。”

《史记·苏秦列传论》:“然世言 苏秦 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 苏秦 。” 宋 陆游 《跋》:“记之为异时一笑。” 清 姚莹 《与陆次山论文书》:“异时集成付刻,或即以此书列其首,亦无不可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