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高校:水木其清 才俊其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20
初春的清华园,草坪还泛着黄,但我们仿佛已看到了她的茵茵绿草。漫步其中,每一个建筑、每一抹风景,背后都蕴含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精神。

  从东门入,顺主干道往西,就来到洁白神圣的二校门。这是清华最早的大门。历经变迁,如今它只留中央主体部分,但仍不减庄重肃美。

  与二校门隔草坪相望的是高雅华贵的大礼堂。它一直被清华师生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

  经过西操场,有一栋拱形门洞长廊的“U”字形理学院大楼。在午后的静谧中,我们来到物理楼三层,一面金灿灿的院士墙豁然映入眼帘。李政道、杨振宁等82位在清华物理系学习或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榜上有名。

  顺着万泉河往东,近春园的东山上坐落着一个六角攒尖顶的“荷塘月色亭”。到清华,必要“朝拜”的一处景点就是朱自清笔下的“荷塘”。虽是初春,我们的脑海里依然清晰地呈现出“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的景致。

  历经一个世纪积淀的清华园,一亭一景、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镌刻着百年传承的清华情结。

  “责任”二字的“清华诠释”

  选择清华就是选择了一生的责任。这些刚踏进校园的天之骄子,正十八九岁。责任两个字,在他们尚未成熟的心中,有着沉甸甸的份量。他们也曾有过选择的迷茫与彷徨,也曾有过能否担当的怀疑和困惑。然而,经过四年大学生活洗礼,责任二字早已被铭记于心,深刻入骨,成为一段难以割舍的清华“情结”。

  大学之道,责任为重。百年清华,人才济济,无数清华学子皆成各行各业中流砥柱、社会栋梁。前阵子中央一套播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剧,再现了我国如何克服重重阻力,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历程,而在23位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中,从清华园走出的有14位之多。每年,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下,清华毕业生一路向西,奔向戈壁滩,奔向大草原,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上海世博会、青海玉树、四川震区……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都能看到清华学子匆匆的脚步和坚毅的背影,他们是国家建设的脊梁。2010年,清华又新设地方教育扶贫站点273个,为贫困地区培训中小学教师、基层干部21万人次,带给他们知识的同时,也带给他们希望。这所学校,用一组组实实在在的数字,诠释了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当。

  责任体现在方方面面,招生环节也同样如此。位于二校门旁的本科招生办公室,一座古朴的灰砖平房小院格外静谧。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清华招办主任于涵。在今年自主招生中,清华首次实行“A计划”和“B计划”。其中,B计划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地区的优秀考生和因经济、社会、教育条件欠缺而在考学过程中面临困难的优秀学生设立的。于涵说,“如果一所学校只想着掐尖,只关心处于金字塔顶尖的那些孩子,二三十年后回头看看,心中有愧”。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B计划”应运而生。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地处偏远、家境贫困,不会弹钢琴,学业成绩也与大城市拔尖学生稍有差距,但他们志向远大、心态阳光,同样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良好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并不输给任何学生。

  清华正是要给这些孩子以足够的关注,为他们创造进入清华学习的机会。在自主招生的书面评审阶段,学校将自主初审通过名额部分向欠发达地区生源倾斜,让更多县级以及县级以下中学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参加选拔测试。此外,学校还为特困生提供考试费用支持,全部或部分承担他们的交通、食宿费。学校还将从“B计划”中再次选拔出一些学生,给予特别的“综合评价支持”。“他们之中一定有可造之材,我们会从中选拔出最有培养价值、最有志向的学生。”于涵说。

  2011年4月24日,清华将迎来百年校庆,这是每一个心怀责任的清华人的节日。“如果一个人只关心自己将来是否有发展,出国是否便利,如果他满脑子都设想着未来出人头地、飞黄腾达,那么,他不必非上清华。而大学也不能一味迎合社会潮流,更要担负起引导社会评判标准和价值观的责任。”于涵的这段话无疑是对责任的“清华诠释”。

  清华院系个个有特色

  在清华,如果你问这样一个问题:“清华哪个系?”一定会得到五花八门的答案,每个人都会告诉你,自己所在的系才是的。计算机系的学生会以进入“姚班”而自豪。该班是以世界顶尖计算机专家姚期智教授的名字命名的。电子工程系的学生会津津乐道于该系在清华人数最多,并拥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筑学院的学生则会举出建筑学家梁思成,以及该学院高考录取分数之高……

  而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说:“清华院系个个有特色。”如今的清华共有15个学院55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建筑系、土木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自动化系等都是清华的老牌优势学科,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8个一级学科在全国院校排名中名列第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闻传播学院、法学院等一批精品文科院系的建设,更让清华向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迈进。虽然清华文科复建时间不长,但汇聚了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如新闻与传播学院有李希光、尹鸿教授等,人文学院有李学勤教授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让清华拥有了实力雄厚的艺术学科。

  正像很多老师建议的那样,在选专业这事儿上,最适合自己的,才是的。话说回来,清华最吸引考生的,也不仅是一流的院系和专业,更是浓郁的学术氛围、高水平的科研实力和百年来的历史积淀,这才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生研讨课人人都喜爱

  大师授课、小班教学、自由讨论……说起新生研讨课,清华的每位学生都津津乐道。翻开新生研讨课的课表,姚期智、李惕培等一位位院士级大师都名列其中。他们将带领学生叩响科学殿堂的大门。

  走进“建筑与技术”的课堂,15位学生正坐在一起聆听清华建筑学院博导秦佑国教授讲述建筑学基础知识。希腊古建筑群雅典卫城、罗马斗兽场……秦教授对照自己旅行时拍摄的照片,向学生们介绍世界知名建筑的外观、结构以及风格特点。

  经管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的高立力说,一入学就能与知名教授、博导面对面交流,特别兴奋。新生研讨课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平等、自由的研讨氛围也让他亲身感受到教授、学者身上的人格魅力。这些都将让他受益终生。

  2003年11月,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新生研讨课。目前,数十门课程已涵盖了建筑、水利、物理、人文等多个领域。

  今年招生有新看点

  据了解,清华大学今年首次尝试将11个学科专业评价应用到本科生的自主选拔录取中,而以往只有在研究生招生时才会有所涉及。对于经过不同学科专业专家组全面考核与评价,符合不同学科专业对人才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要求的学生,学校在录取时将给予更多优惠。

  这11个学科专业分别为: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工程力学(钱学森力学班)、化学、生命科学、建筑学、经济与金融(国际班)、人文科学实验班、法学和国防定向类。

  学子每天都有新收获

  计算机系大一学生杨鑫:

  入校半年,的感受就是忙碌。校园里云集了全国各地的尖子生,学习上丝毫不敢松懈。上课前,校园里最常见的,就是急着赶往教室的忙碌的人群。没课时,宿舍也是空荡荡的,大家都会自觉去教室、图书馆上自习。“占座难”在清华是尽人皆知的。这样的生活紧张而充实,每天都有新收获。

  外文系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熊文苑:

  清华的人文体现在生活细节中。学校虽然大,但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都会被尽量安排在较近的教学楼,方便我们上课。宿舍设计也很人性化,一般是AB两个房间,每四人一间,两个宿舍中间专门设计了一个小客厅,便于同学们在那里相互交流、探论问题。学校食堂宽敞明亮、饭菜口味丰富,价格实惠。在这里生活,简直无可挑剔。

  经济管理学院大四学生高立力:

  下个月,清华将迎来百岁生日。我为自己身为一名清华人而自豪,也为自己能亲身见证这一历史时刻而激动。祝她生日快乐!

  记者手记

  清华之清,草木有灵,或积聚成潭,或缓流如带。人道“智者乐水”,伴水而读,想必更添读趣。早春时节,寒意未尽,荷塘覆雪,残梗支离,仿若妙龄少女曼妙姿容。掩于一方厚重白纱之下。环湖渐行,荒岛一隅,冰雪初融,偶见一潭翠绿,隐隐透出几许婀娜之意。由此管中窥豹,可以想见,仲夏之夜,月色如洗,又该是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温柔。

  校园年久,古树颇多。如各逢其时,龙爪槐绿意苍苍,银杏树满杈金黄,白桦林悠远宁静……群树倚山水而立,山水借树而愈秀。青瓦灰砖院落,隐于树荫之下。如此胜景,丽而不俗,媚而不妖,清华之清皆集于此矣。

  地灵则人杰。老校长梅贻琦曾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清华一校之内,大师云集。38人入选“”, 19人名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总人数全国高居榜首。

  有,故能出高徒。清华不凡,不在于每年录进多少状元或尖子生,而在于对学子的日磨月砺之后,将最初的璞石雕琢成玉。年轻无畏、勇于担当的学子,让这所素以严谨、朴实著称的大学散发出耀眼的光华。(记者 安京京 郝 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