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超音速飞机研究方面的主要突破集中在贝尔X-1型"空中火箭"式超音速火箭动力研究机上。最初设计目的是制造一架略超音速的飞行器。X-1飞机翼型薄,无后掠角,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受限于携带的火箭燃料数量和发动机工作时间,X-1无法自行从跑道起飞,而是被挂在B-29型"超级堡垒"重型轰炸机下发射。飞行员在轰炸机高空释放X-1,后者在滑翔过程中启动火箭发动机加速。1946年1月19日进行首次空中投放试验,1947年10月14日查尔斯·耶格尔上尉驾驶X-1实现人类首次超音速飞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飞得比声音更快的人。
超音速飞机的研究和竞赛随后加速,美国空军和海军在速度记录上展开竞争。1951年8月7日,美国海军的道格拉斯 D.558-II型“空中火箭”式研究机速度达到M1.88。X-1与D.558-II均被称为“空中火箭”,均由试飞员威廉·布里奇曼驾驶。1953年,“空中火箭”的飞行速度超过M2.0,约为2172公里/小时。米格-19和F-100“超佩刀”在1954年问世,成为最早仅依靠喷气发动机在平飞中超过音速的战斗机。F-104和米格-21在1958年将记录提高到M2.0,尽管这些数据仅在高空全开加力的短时间可达。
高速飞行的研究成果首先应用于军事,各国竞相研制超音速战斗机。1954年米格-19和F-100“超佩刀”问世,1958年F-104和米格-21将记录提高至M2.0。这些数据在高空中以全开加力短时间可达。对追求这一瞬间辉煌的追求,被米格-25和SR-71“双三”飞机推向极致,它们的升限高达30000米,最大速度达到惊人的M3.0,接近喷气式发动机的极限。
近年来,实战经验表明,“高空高速”并不实用,这股热潮逐渐冷却。
音障是指飞行器速度接近音速时,会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造成震波,进而对加速产生障碍的现象。进入超音速后,航空器前端起会产生一股圆锥形的音锥,在旁观者听来有如爆炸一般,称为音爆或声爆。